软笔书法能力在小学教育中的培养

2017-01-28 07:52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职业技术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书写汉字书法

王 宇(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0 引言

软笔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软笔书法教育具有多重功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感受书法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又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德,体会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感,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此,软笔书法的学习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软笔书法教育回归课堂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1 软笔书法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的意义

1.1 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的优秀文化需要继续传承发扬,不止在于物质文化遗产,更在于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样后世才能更加便利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是人生的上升时期,所以,引导小学生学习软笔书法,对于时代发展和我国的文化传承来说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硬笔以及计算网络正在逐步取代人们的书写方式,凝结着古人智慧的软笔书法正在逐步从人们的视线中消逝,逐步走向灭亡。在小学教育中普及和弘扬软笔书法无疑能够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1.2 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学习书法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将注意力高度集中,摒弃内心杂念。只有这样,手在拿笔的情形下,才能做到全神贯注。软笔书法表现的是字体灵魂,它不同于一般所表现的字体形状,它更加注重的是字体的行为表现,即灵魂生命力。“永字八法”是书法中的用笔法则。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认为“永”字代表了汉字中的主要结构,只要将“永”字写好,其他的字就都能写好。所以特地花了几年时间练习“永”字,最后也确实成为一代书法大家。以“永”为例,每一笔的写法虽然简单,却富于变化,尤其是运用软笔书写,表现的更像是一幅画,具有生命活力。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趋近于完美的表现。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软笔书法,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塑造人格魅力。

1.3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练习软笔书法,讲究的是精雕细琢,慢工细活,所以在书写时,将人的心态放空,全神贯注,才能表现书写汉字的文字魅力。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文共有21个“之”,却各具特色、不尽相同,这也是如今被人连连称赞的主要特色之一。学生在书写练习时,也需保有王羲之的恒心与毅力,聚精会神钻研,包括每一提笔、每一收笔都自有其法则,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明确书写的程序性与规范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自身的身心发展,了解万物自有其规律,顺应规律发展,才能更好地与自身价值相结合,从而为社会做贡献。

2 软笔书法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的现状

2.1 学生书写汉字的格式不规范,不利于开展软笔书法教育

学生在书写汉字时,没有受到家长和教师的严格要求与监督,使得汉字的书写非常不规范,虽然整体的汉字结构是正确的,但是可以很明显看出汉字的书写笔画不正确,这直接影响了汉字书写完成之后的审美。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每一笔画每一汉字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代表了其文化学识。以汉字“家”来说,宝盖头下面有个豕,也就是说“家”里面必须要有房顶屋檐,能够遮风挡雨,每个人还能够聚在一起吃猪肉,这样才能构成“家”的完整性。好多学生在书写“豕”时,经常把笔画颠倒,先写右边再写左边,尤其是刚学会书写的学生,其写字意识还不规范,不能正确区分笔画的先后顺序,写出来虽然形似,但是离神似相差甚远,没有灵魂,也就是我们提到的“这个人的字写得真难看”,这样在开展软笔书法时就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开展软笔书法教育内容。

2.2 学生对软笔书法书写意识没有形成,家长与教师重视程度不高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软笔书法时,肯定会感觉非常吃力,拿笔姿势、书写力度都需要掌握,包括每一字的笔画、结构等,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能坚持下去,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重视软笔书法的教育教学,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继续坚持学习练习软笔书法。但是目前的教育阶段中,家长和教师都没有对此产生正确的认识,家长认为学习软笔书法无关紧要,教师则是碍于教学要求才引导学生学习软笔书法,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练习时也容易产生错误观念,敷衍了事。

2.3 教师自身的软笔书写水平不过关

上文中提到,很多教师是碍于教学要求才开展软笔书法教育课程的,所以对软笔书法没有形成正确认识。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直接影响教师开展软笔书法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软笔水平不高,在教导学生学习时显得非常吃力,所以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发现这一情形,就以不注重软笔书法的教学态度教导学生,给了学生错误引导,致使学生在学习时也不能拼尽全力。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出现,导致软笔书法在小学教育开展并不顺利。

3 软笔书法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的具体对策

3.1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重视软笔书法教育

写作技巧是随着慢慢练习能够逐渐掌握,转化为自身本质的东西,书写格式也是可以在练习巩固中慢慢纠正的。所以,软笔书法教育的实施要从写作技巧中开展,从重视程度中实施。要以家长和教师为主导,树立正确的书写观念与意识,给学生传达正确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进入书写状态,开展软笔书法学习。可以采用相关的字帖进行练习,在课下时,由家长陪同给予相应指导,在课上时,由教师带领给予相应指导,这是对于小学生学习的初期状态所做出的必要的监督引导机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坚持下去练习软笔书法,学生自身也才能重视软笔书法的学习。

3.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书写实践

教师必须起好带头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在书写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比如握笔姿势如何掌握、书写力度如何控制、下笔时的注意事项、收笔时的动作技巧等等,利用课堂时间集中讲解,对于掌握较慢的学生可以个别指导,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软笔书写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学生也就不会特别反感,反而能够专注练习,增加学生的书写实践。

3.3 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填充学生的欣赏鉴别能力

学习软笔书法的意义还在于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在开展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侧重此方面。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向学生展示古代书法大家的作品,并根据每篇作品的特色作简要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颜体”“柳体”等字体的书写特色,由此书法特点欣赏作者的情感世界、内心表达。在心情欢愉时书写如行云流水之势,字体也仿佛都赋予喜感,而在心情悲愤时的书写,则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懑之情,比如白居易的《初贬官过望秦岭》这首诗的文字作品,诗句表现作者郁郁不得志的内心,连软笔书写都为之展现。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观看并且品析鉴赏,无形中帮助学生培养其审美情趣以及鉴赏能力。这样提高学生学习软笔书法积极性的同时,也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培育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4 结语

软笔书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是有其深远意义的。练习软笔书法,不仅能够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习惯,还能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小学生未来的长期发展。

[1]陈江生. 小学软笔书法教育的现状及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7,(03):226.

[2]付梦楠. 小学语文教育中软笔书法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 鲁东大学,2016.

[3]郑可春,潘丽玲. “书法教育进课堂”的价值及其实现[J]. 江苏教育研究,2014,(04):38-41.

[4]王平永. 试论书法教育的潜在功能与开发价值[J]. 曲靖师专学报,1999,(04):87-89.

猜你喜欢
书写汉字书法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