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舞《雁南飞》的编创纪实
——打破重组多角度的创作理念

2017-01-28 09:11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叙事性多角度舞蹈

赵 洁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浅析当代舞《雁南飞》的编创纪实
——打破重组多角度的创作理念

赵 洁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打破”或“重组”是几何学排列的构图标准,它往往运用在美术、建筑、设计和音乐创作中。是以衍生出更多几何立体的艺术作品为依托的多角度的创作理念。舞蹈创作中的“打破”“重组”往往是指1、动作语言转换及单一动作元素的复合性发展变化;2、从舞蹈词组到舞句、舞段之间的动作发展变化。当代舞《雁南飞》在作品的编创中,不仅在具体的动作语言上打破以往编创的固有规律,在作品形式感的处理上,时空的切割及运用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语言语境的重新组合,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从多角度衍生出作品的美学态度和创作思想。使学生对于传统与现代、叙事与浪漫在当代舞的“形式感和内容”上重新认知并多角度解读。

打破;重组;当代舞

“打破”或“重组”是几何学排列的构图标准,它往往运用在美术、建筑、设计和音乐创作中。是以衍生出更多几何立体的艺术作品为依托的多角度的创作理念。舞蹈创作中的“打破”“重组”往往是指1、动作语言转换及单一动作元素的复合性发展变化;2、从舞蹈词组到舞句、舞段之间的动作发展变化。

当代舞《雁南飞》在作品的编创中,不仅在具体的动作语言上打破以往编创的固有规律,在作品形式感的处理上,时空的切割及运用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语言语境的重新组合,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从多角度衍生出作品的美学态度和创作思想。使学生对于传统与现代、叙事与浪漫在当代舞的“形式感和内容”上重新认知并多角度解读。

一、《雁南飞》打破当代舞创作传统的实践操作模式

1、在当代舞的创作中往往叙事性多与抒情性。特别是当下人文环境及生存状态的多元化,造就了一批舞蹈创作者长于叙事,而叙事性的创作风格更遵循以纪录片的创作手法,真实再现生活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及生活百态。传统叙事性编创手法的优势在于在特定人物或环境的塑造上尊于现实生活的基础,还原人物的特定环境、场景,使观众一目了然剧情、人物当下的情景状态。但此创作的方式方法所缺失的是观者的参与感,特别是观者想象力的延展。其次好的舞蹈作品长于抒情而非叙事,从戏剧冲突上来说,话剧、音乐剧的叙事性优于舞蹈、舞剧作品。如何扬长避短这是几代舞蹈创作者一直探寻、思考的方向和课题。

2、当代舞《雁南飞》打破学生对于舞蹈作品创作传统的实践操作模式。舞者在运用身体语言情感表现以外,声、光、电的介入丰富了作品“雁南飞”的情感表现;影像动画与舞者的配合打破了传统编舞的思维定式,重组以后的关系使得作品结构更加立体,多角度的形式感特别是多媒体投影的介入推进了作品的情感表现。

3、投影动画的介入:“雁南飞”音乐的选择是缘于电影“归心似箭”的主题插曲,非常有情有境的原声音乐。在舞蹈作品的表达上,肢体语言的倾诉只完成了作品叙事部分的表达,而与原声音乐本体的融合不够深远,如何解决情、景交融的困扰----投射影像动画的介入(投影仪的辅助完成)。

a.投影仪的运用使“模拟剧场”(教室)空间切割成时空力的三维立体空间---造成两个平行舞段的对话。

b.运用投影仪温和的灯光映射到舞者周围,加强舞段之间叙事性的推进及作品高潮的深化。

c.从观者的角度来说,在他的视觉里看到的是虚拟空间与写实空间同时扑面而来,造成感官的兴奋,特别是观众会有环境的参与感,满足了他们审美的需求。

d.投影的运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完善了作品的意境、结构、形式感和肢体语言的空间转换。它支撑了整个作品的美学态度,也就是作品的风格的定位。

二、当代舞《雁南飞》多角度创作的美学定位及情感表现

1.作品《雁南飞》的多角度创作理念

作为一名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师,创作时时刻刻不在进行时,就在进行时,选择作品“雁南飞”的题材是缘于生活,在生活中每天陪着女儿听“丑小鸭”的故事,作为成年人听完这个儿童故事却被深深地忧伤所包围,为丑小鸭的坚忍不拔的情感所感动。画面感很强烈所以才有了作品中的独舞部分的“孤雁”和影像动画的“群雁”他们之间的情感表现关系一直是仰望和追随交替进行。很难想象一个当代舞的作品来源于古老的童话世界,作品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传统的创作思维定式;叙事性的故事结构,运用三段体的重组方式,在舞蹈作品中重新解构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作品长于抒情但空间的切割同时加强了作品的叙事性,浪漫的音乐、唯美的动态、美丽的动画多角度的诠释作品《雁南飞》。

2.为什么会有三人舞的介入呢

最初的版本其实是投影和独舞的配合,当到了第二段的时候独舞动作语言的情感表达和影像的配合已失去它的表现力,那如果按照程式化的铺排通常运用动作时空力的转换也是可以呈现出作品的高潮部分。但却是意料之中的起承转合。所以才会一直思考解决另外一个空间寻找丑下鸭,当然从故事的叙事性来说丑小鸭的妈妈一定也在寻找丑小鸭。在想象中妈妈丢失了自己的孩子的悲悯是无言语诉说的,从情感上无法逾越、无法自拔…但她是头雁,它的情感表象必须是执着的带着所有的大雁南飞,这是她的使命。因此这里尝试着运用一段三人舞动作解构(两男一女)作为头雁妈妈和群雁的象征,而丑小鸭永远痴痴的眼望着空中,也许有一天它会飞了,一定会追随群雁的脚步去寻找妈妈。

3.作品结构的美学定位

作品的故事脉络是叙事性的,作品结构是打破重组,呈现的形式感是“意向抒情的表达”多角度视觉传递不仅迎合了观者对作品情感的想象力,观者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已在当下进行二度创作,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直抒胸臆也好,有感而发也罢,经过无数次与观者的沟通交流,最终当代舞《雁南飞》这次多角度的创作理念的尝试,得到了观者的认可,也成就了作品《雁南飞》的美学定位。

三、多媒体投影与剧场空间的转换在当代舞《雁南飞》中的思考

多角度的创作思路不要指拘泥在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上,任何与作品当下发生的人、事、空间都可“为我所用”——排练厅(模拟小剧场)。在整合作品的过程中你所在的空间暂时是排练厅,它与舞者的关系是包容性的交织进行时,它可以是家、是战场、是大海是荒漠,舞者运用肢体语言的动作路线、轨迹尽可能地在此驰骋,排练厅(模拟小剧场)的包容性决定了作品的风格性。

因此多媒体投影技术介入到此,会产生强烈的语境。多媒体投影仪的使用协助作品完成空间的切割转换、人物的转场;运用光与动画的效果配合舞者在模拟小剧场中空间切割衍生出两个平行舞段的对话。投影仪的光效在模拟小剧场任意为之,补充了舞者与模拟小剧场之间单一程式化的关系,即加剧了作品戏剧性的故事结构,又完善了剧场时空感的不足;同时多媒体投影技术个体的极具表现力,从不同的角度成就了作品。

四、结语

当代舞《雁南飞》打破重组多角度的创作理念,打破学生惯性的编创思维;打破学生对于作品创作传统的实践操作模式;使学生对于传统与现代、叙事与浪漫在当代舞的“形式感和内容”上重新认知并多角度解读。独舞、三人舞、影像动画在作品中的关系把握和延续。多媒体投影机在当代舞中情感表达的运用。作品的故事脉络是叙事性的,作品结构是打破重组,呈现的形式感是“意向抒情的表达”——成就了当代舞作品《雁南飞》。■

[1] 朱光潜.无言之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朱光潜.谈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3] 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279.

[4] 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叙事性多角度舞蹈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