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学术特色 建设区域智库培养新型人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2017-01-28 21:41韩立新
传媒 2017年21期
关键词:河北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

文/韩立新

凝聚学术特色 建设区域智库培养新型人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文/韩立新

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81年,1982年开始招生,1995年正式成立新闻系,2000年成立新闻传播学院.2011年3月,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新闻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首批特色专业.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2012年全国学科排名中,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位居并列第八(单列第16名).学院现设有5个研究所,3个省级研究基地.2014年5月4日,成为河北省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单位.36年来,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称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重镇之一.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传媒业发展趋势,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跨界、跨域和跨代为理念,在凝聚学术特色,建设区域智库和培养新型人才等方面进行探索.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按照全面素质教育的思路调整了课程体系,不仅加大了哲学、中文、经济、历史、法律等学科的课程,还增设了高等数学与统计分析等理科课程,同时制定了综合素质指标测评体系.此体系实施20余年来,效果明显,毕业生后劲十足,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对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形势的认识

传媒业态变化是新闻教育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这一问题表现为建立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和社会美誉度的下降,以及职业前景模糊等方面.传统媒体作为喉舌和守望者的社会角色,被赋予了很高的职业价值,并成为社会美誉度的源泉,也成为新闻教育的道德高地.然而,当前高度商业化和先进传播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将资本的欲望与用户的需求、媒介的先进性相融合,营造出一个社交化、个人化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机制,在这个新的业态环境中,资本和技术的合谋,借助媒介技术先进性的外壳,挟裹着商业信念,如奔泻的浊流,深入而严重地侵蚀了新闻业建构的职业价值.职业价值的下降是传媒教育面临的深刻的环境危机.当前一些传媒机构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为新媒体恣肆的商业信念所惑,缺乏对传媒业职业价值的坚守和发展,缺乏考量地向商业信念的指向转型,这样很可能推进和加重这一危机的蔓延.

新闻教育既要适应这个时代,又要引领这个时代.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中提出:"新传播技术形塑了新的新闻传播形态、关系、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界限变得模糊,而且新闻传播学的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在原来划分的范围内得到回答.打破新闻传播学科内不同领域的界限,甚至打破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新的思考方式."笔者认为,新传播技术对传播形态、关系和格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嵌入性的媒介形态对独立性的媒介形态产生影响;二是传播主体的社会化(UGC)、专业化(PGC)对传播主体的职业化(OGC)产生剧烈冲击;三是信息采集和制作中的"技术流"和"知识流"促使"新的职业高地"出现和形成.与这三个变化相对应的是新闻学和传播学人才能力结构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数字化创新能力,二是现代新闻意识和较强的新闻文字写作能力,三是"新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向度.

新闻学专业一直随着社会实践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将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注入新闻学专业的知识体系中,这就是"新闻+"."新闻+"不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而是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知识体系及知识体系建构的思想."新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坚持新闻是一种公共产品的原则,确立复合过程中的新闻原则主体地位;二是新闻学知识体系复合建构的三个维度:跨界、跨域与跨代;三是新闻呈现方式是职业性、技术性、专业性和文化性多重组合的产物,不固守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样式和新闻形态.

从媒介形态变化的角度来看,嵌入性媒介形态传播内容包含的跨学科知识数量和质量更高,这反映着知识与传播的融合趋势,对新闻教育中的学科基础课的预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增设与报道领域和传播内容相对应的学科课程成为必要.从新闻/信息生产主体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角度看,新闻传播教育的职业高地在哪里成为问题:是舆论的引导者、市场利益的追逐者,还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曾经可以三位一体的复合体面临着分化为不同社会角色的可能,新闻教育到了重新描述职业高地的历史时刻.

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大胆探索

凝聚学术特色是推进学院发展的首要之举.36年来,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高度重视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2014年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及分析报告显示,学院在"高等院校二级院所分学科转载率"排名"新闻传播学"中列第六位,综合指数排名第八.结合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和学院实际,学院提出了跨界、跨域和跨代理念,来推进学术特色的进一步培育.跨界是指基于学科交叉的发展,是相对于"融媒体"说法的"融学科";跨域是指基于地域因素的学术研究;跨代是指传播在时间上的跨代性.在凝聚学术特色方面,学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聚力共谋.

建设学研一体的"跨界传播"教学和科研团队.在院内提出了"跨界传播"的概念,作为凝聚学术特色和提升新闻人才培养水平的指导."跨界传播"指传播内容和传播过程具有跨学科属性,这种属性对传播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影响.跨界传播有两种向度:一种是技术流,新闻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技术的结合;一种是知识流,新闻信息与报道对象对应学科知识的结合.

2011年,笔者在论文《建设与"新闻报道领域"相一致的新闻学课程体系》中提出"建立完善机动的专业分流机制,形成细分的本科教学对象,并在这一模式下建构特色课程体系"的观点,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

一是数字媒体实验班.2016年上半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联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学校相关学科着手筹办数字媒体实验班,着力培养运用新技术进行新闻创新的跨学科人才."数字媒体实验班将进行新闻学知识体系和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融合及交叉培养.目前实验班已进入实施阶段.这项创新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区别在于,数字媒体实验班将实现技术和内容跨专业的培养,培养学生超越制作新媒体内容的理念,深入掌握新媒体技术.二是成立"跨界新闻工作坊",通过指导学生的创作实践,描述知识对新闻报道的意义和图景.三是成立"HBU-VR工作坊",通过指导学生的创作实践,描述技术对新闻报道的意义和图景.四是进一步建设"美传互动工作室",通过指导学生的创作实践,描述媒介创意和广告创意的意义和图景.五是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传播人才,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签订2+2办学协议,与美国太平洋大学展开国际传播学术合作.

建立跨域研究平台.一是建立以城市传播和传播地理学为研究目标的"雄安新区传播研究中心".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千年之计,是开展跨域研究的历史性良机,学院正在组建学术团队,将此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术研究的中心工作予以推进,努力建设成有影响的学术机构.二是进一步建设以文化传播为研究目标的"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承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成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联盟.

建立跨代研究平台.河北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一是源流悠久的古代文明,二是丰富的红色新闻资源.对此,学院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展开建设:一是进一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该中心已成为河北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的九家首批新型智库试点单位之一;二是组建中国传播思想研究团队,开展"中国传播思想文献梳理研究工作";三是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新闻研究团队,开展"太行山地区红色新闻史料整理研究工作".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按照全面素质教育的思路调整了课程体系,不仅加大了哲学、中文、经济、历史、法律等学科的课程,还增设了高等数学与统计分析等理科课程,同时制定了综合素质指标测评体系.此体系实施20余年来,效果明显,毕业生后劲十足,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今天,面对传媒业发展的趋势,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坚持优良人才培养传统的同时,面向未来,通过凝聚学术特色的引领,努力在培养新型传媒人才上有所作为.

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河北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
赵浩岳作品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The Application of a Diverse Visual Angles Concept in Eight Broken Plate to Advertising
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NP1连同NP2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招生现状分析
安徽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