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阶层问题研究

2017-01-29 19:05
山西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阶层社会保障公平

李 莹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阶层问题研究

李 莹*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阶级阶层分析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当前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明显,阶层“内卷化”现象严重,因此,政府需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要形成一个良性机制,促进中下层群体向上健康发展,这样才能解决当今中国阶层状况中所出现的问题。

社会阶层;阶层“内卷化”;贫富差距

一、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中国社会阶层状况的研究

阶级、阶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大成果之一,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阶级阶层分析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阶级、阶层状况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2]这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的经典分析。此文很好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阶级阶层问题处理正确的时期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顺利进行的时期,凡是阶级阶层问题处理不正确的时期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出现挫折的时期。[1]

二、当今中国社会阶层状况

当今的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阶层分化也已相当明显。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社会主要存在着阶层“内卷化”和贫富分化两大问题。

第一、阶层“内卷化”现象。“内卷化”表示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阶层“内卷化”便指阶层的流动性较弱,向上的流动阻力较大。“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从《圣经马太福音》中归结出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精英扎堆进名校,这是马太效应的胜利。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能够吸引被统治阶级中第一流人才越多,它的统治就越加稳定。换句话说就是人才流动性越强,社会就越和谐。富人拥有先天的政治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于是富人的后代越来越富,形成了一个优势的良性循环,这就是马太效应中的强者愈强。贫穷的人因为“先天不足”,缺乏足够的资源,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逃离自己的贫穷身份,于是,底层人民气馁了,并且高喊读书无用,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马太效应的另一面,弱者愈弱。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也是社会阶层“内卷化”的典型现象。这些家长所考虑的结婚候选人大多拥有相同的或者更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择偶标准以“强强联合”为主,中产阶级的女儿是不会考虑下层阶级的儿子的。相亲角“门当户对”的择偶标准使中国整个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社会转型期,阶层壁垒正在强化,社会结构也在固化。[4]

第二、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贫富分化指的是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个人拥有的财富的差距。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贫富分化呈扩大态势已是不争的事实。现行主要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生产要素在分配中所占的比率过大,公平没有被很好地兼顾造成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再加上税收制度的不健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造成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穷人太穷”、“富人太富”已成为我国贫富差距的新特点。

一些人拥有数百亿美元,数十亿人却几乎什么都没有,全球1%的富人掌握的财富与剩下99%的人一样多,世界比任何时候都分裂。贫富差距过大使穷人失去尊严,穷人被压在金字塔的最底层,上升通道被堵死,一旦经济动荡,穷人首先受害,一旦穷人集体受害,就会出现社会动荡。拥有巨额财富的富人借助金钱搭建的梯子自然而然地站在了权利的顶端,利用政治权利为自己谋取更大的财富。于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社会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虽然邓小平同志曾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我们的改革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必然会导致差距的存在,我们必须接受差距,但如何将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三、针对当前中国阶层状况的解决措施

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公平的社会,让每个阶层都能感觉到社会的温暖,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拥有生活的动力和乐趣。社会的弱势群体要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怀有奔小康的能力。社会的中产阶级应不断扩大,而上层社会则需要稳定的环境,并且对底层人民怀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底层人民。通过制度设计维护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尽量保证各阶层发展起点的公平,对社会既失利益者、生活贫困者,通过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其基本生活。

第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首要前提,有位教师在2011年发文称“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经统计发现,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和底层人民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时代,三成以上的北大学子出自寒门;90年代中期农家子弟的比例开始下滑;2000年之后,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仅占一成多。寒门子弟进名校的通道正在变得越来越窄。所以,政府首先保证落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占有率,依靠政府补贴等激励政策鼓励更多优秀师资到偏远地区任教,完善偏远学校的图书馆、食堂、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其次,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也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给予所有学校平等选择师资的权利。

三要响应2017年两会精神,着力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和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受教育的权利,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帮助留守儿童克服生活困难和心理疾病。促进教育公平,要把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作为根本措施。

受教育权利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我们所强调的教育公平是基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并不是赞成全国“一刀切”,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偏远地区再怎么强调教育也不可能像经济发达地区一样聘请外教进行国际交流,重点是补短板,通过提高最底层的教育水平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要鼓励增强学校特色,发扬学校优点。要将实现教育公平作为长期目标。

第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指通过立法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从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制度。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但要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任务还很艰巨。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一书中认为:“发展不是帮助少数人致富……发展是整个社会的转型,要能够改善穷人的生活,使得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并且能够享受良好的医疗和教育。”为此,应将社会保障的重点首先放在农村,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农村孤寡老人给予特殊照顾,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针对城镇低收入和失业人群建立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组建社会培训提高失业人群的劳动技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要依据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消费标准进行制定,坚持实事求是,同时将坚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不能只依靠政府的力量,要多挖掘民间力量。

第三、建立一个社会良性循环的机制。我们所向往的社会主义是橄榄形的社会,而不是金字塔形的社会,即要给穷人向上流动的空间,给中产阶级保持其身份地位不下滑的保障,遏制富人阶层不断扩大财富的权利,努力协调好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关系,其中给底层人群向“上”流动的一个制度性通道,是破解贫富差距代际传承的关键,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让资源匮乏不再成为资源继续匮乏的原因,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任何时候社会都存在阶层,可是如何使中产阶级占主要部分就是我们的任务重点,特别是弱势群体如何摆脱贫穷是重中之重。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教育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可是我们发现底层人民的教育意识亟待提高,他们大多数认为读书无用,可是读书却是最公平的教育方式了。由读书无用的意识而产生的行为使他们农民工的身份一代传承一代,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庆幸像北大这样的名校给予贫穷落后地区一定的倾斜政策,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可以有机会进入名校,国家在给予倾斜政策的同时,应提高贫困地区的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识。只有协调好各阶层和平相处,我们才真正拥有一个和谐社会。

[1]郎情.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状况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3]王申贺.阶层“内卷化”现象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03):65-68.

[4]孙沛东.谁来娶我的女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李莹(1992-),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法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D

A

1006-0049-(2017)11-0103-02

猜你喜欢
阶层社会保障公平
公平对抗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怎样才公平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笨柴兄弟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