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右衽”为上的着装习俗

2017-01-30 08:10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习俗右手

赵 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浅析“右衽”为上的着装习俗

赵 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服饰的等级与尊卑痕迹十分明显,服饰不仅是人类防寒避暑保护身体和美化装饰自己的简单用具,亦是社会上层君主统治下层庶民“礼治”的工具,也是华夏民族礼仪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各朝代都有“以左为尊”“男尊女卑”“男左女右”的传统思想。文章从汉民族传统的右衽着装习俗,多角度阐述服装“右衽”为上的着装文化理念。

服饰;右衽;尊卑;左衽;流行

“右衽”是一个传统服装专业术语,“衽”是指上衣前交领衣襟部分,右衽就是指上衣左侧前门襟向右侧前门襟掩盖,开襟在人体的右侧,然后再用绦带系扎固定,这是传统汉民族主要着装方式。为什么几千年来汉民族都采用这种形式的着装方式?这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天人合一儒家哲学思想 “左为上”的影响,形成中华民族服饰独有的思想文化体系,为世界服装史册中添加重要的章节,也为人类多彩服饰再增绚丽色彩。

一、以左为尊理念对人的思想影响

在古代中国有“左”为尊的习俗,主要受宇宙天体运动影响。前人认为南方为阳,北方为阴,与受太阳运转照射有关;坐北朝南是最吉利的方向,所以历来皇宫正门都建在朝南的方向;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属于阳,西方是太阳降落的方向属阴,以此类推坐北朝南的皇宫南面为上,皇宫北面为下,皇宫左侧为上,皇宫右侧为下,所有的祭祖神庙都建在皇宫的左侧。普通民房四合院,客厅朝南坐北,东屋为上房,有家族长辈居住;西屋为下房,由家庭晚辈居住。房的主人称之为“房东”;直至现在节日贴春联,门口的左侧为上联,门口的右侧为下联;故而在我国逐渐形成左尊右卑的文化现象。老子说:“圣人执左契①,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是古代“尊左”的一个例证,圣人拿着借条的左半边,而不会去逼着人还债。有德的人以事实为依据,无德的人听信传言。另外在《史记·魏列传》中记载:“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古代乘坐马车,座次以左为尊,有“虚左”的习俗,就是在马车的左边位置留给尊贵的客人。在传统戏剧舞台和现代生活中,客人与尊者都是坐在主人与晚辈的左侧。在传统的礼仪中就有“左报喜右报丧”的习俗,拜年喜事抱拳行礼,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手掌心握住右手是友好的象征;右手握拳拿刀有攻击他人之意,有不吉利的含义。所以左手包右手行礼称为“吉拜”,反之就称作“凶拜”。 这反映了古代“尊左”传统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男尊女卑思想对服装的影响

远古时期,最早实行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过着群居生活,人们只知道有其母而不知有其父,妇女在氏族社会占有明显的支配地位,实行母系继承制度和男嫁女以及男从女婚姻居住制度。社会发展到大约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早期,男性的体力在生产力劳动与对外战争中明显占据优势,男子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女子在生产力劳作与战争搏杀中退居次要地位,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出现,开始实行父系继承制和女子从夫居住婚姻制度,人们逐渐从崇拜女阴过度到开始崇拜男根,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逐步萌发。到了黄帝、尧、舜、禹部落时期至商周时期,祖宗宗法社会形成,男子从属于家族,女子从属于男子。《周易·系辞上传》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所以古代人把男性称为阳性;女性称为阴性,把自己身体的左侧有心脏部位的地方视为阳;身体的右侧视为阴,就有了男左女右的传统说法。在山东曲阜的孔庙祭祀就有男子进门走左侧门,先迈左腿进入;女子进门走右侧门,先迈右腿进入的习俗,在门口的左侧装饰为龙纹;在门口的右侧装饰为凤纹。民间住房有家中男子住东房,女子住西房的习俗。传统的交领服装,领口左右相交象征地道方正,左侧的前衣襟压住右侧的前衣襟,这称谓“右衽”。左侧阳面在上方,右侧阴面在下面,阳乾在外阴坤在内,阴阳乾坤绝对不能颠倒乱用。所以在古代穿着不分左右没有扣子的交领汉服时,一定采用“右衽”穿着形式。

三、文化差异对服装的影响

从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到满清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的结束,整个历史中的华夏民族和周边大部分少数民族都以“右衽”着装形式为主,只有在辽、金、元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和太平天国短暂时期,服装采用“左衽”着装形式。古代少数民族穿着“左衽”服饰习俗从先秦文献中就有记载,《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秦汉以后继续沿用。《后汉书·西羌传》:“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在1974年辽宁法库叶茂台辽代墓穴中出土衣袍实物参证,亦多呈左衽形式。在过去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中,如果衣领右侧的前衣襟压住左侧的前衣襟,这就是乾坤颠倒被视为异族,看作是阴间的鬼魂,阴升阳降是不吉利的象征。在《论语宪问篇》中,东周春秋时期的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统天下,我们都会遭受蛮族统治,成为披头散发,穿着夷狄的左衽服饰,华夏文化因此而沦丧了。”所以古代战争俘虏的异族和犯罪囚犯都穿赭色左衽服饰,视为下等人群,被族人看不起。汉人在遇天灾人祸、家中丧事以及参加葬礼时,一般都采用左衽着装形式。在华夏民族文化中,认为人在生前如果穿着“左衽”服装是对华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背叛,在儒家“尊王攘夷”传统思想影响下,“左衽”更被视为家园遭到异族入侵、华夏文明沦落、国家遭受灭亡,引伸为家中大不幸。《礼记·丧服大记》第37节:“小殓大殓,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钮”。故在中原地区汉人的服饰有“生右死左”的穿衣习俗,就是生前多穿着“右衽”形式衣服,死后多采用“左衽”着装形式下葬,衣服不再用绦带系结,意为永不开合。左衽与右衽穿衣形式绝对不能颠倒,体现人间地狱与阴阳区别。这种传统着装习俗影响着周边国家和地区,至今日本传统和服在左右不分的造型款式上,如采用“左衽”形式穿着外出,就被人视为家中有丧事。在日本民间习俗中,左衽穿着形式是仙逝人穿着的衣服,这与中国古代穿衣习俗基本相同。

四、生活方式对服装的影响

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们群居生活集体打猎,身穿树叶兽皮成群结队用左手保护前胸左侧的心脏,右手拿石斧、竹矛等锐器与野兽动物搏斗。这从我国各地先秦时期的石刻壁画和3000多年前古希腊壁画中窥测这种现象,人们用右手紧握长矛,用左手拿着盾牌保护身体。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渐渐养成一种习惯用右手执笔书写、用右手拿筷子吃饭、用右手持器物劳作、用右手持剑拿刀打仗。右手成为主要的“劳动力”,衣服的穿着与制作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服务的,上衣交领右衽穿衣形式就适应了人们这种生活方式,人们喜欢右手持剑,人体的左侧衣服之外挂佩剑套,上衣交领左侧前门襟压住右侧前门襟,衣服的开合在人体的右侧方向,再用丝带系结,便于穿衣者快速拔剑实施自卫或攻击对方,还不容易把衣服门襟掀起阻碍拔剑速度。衣襟在右侧还便于穿衣人上下骑马方便,外出骑马行走衣服保温等优点。同时,服装最早的形成与穿着方式都和穿着者所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有关,汉民族这种上衣右衽衣襟形式主要来源古代生活方式。从古代文献与民间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最早古人以生存繁衍后代为主要任务,早期服装形制为上衣下裳制,上衣衣襟不分左右无纽扣系结,为了御寒保温采用大襟形式重叠用绦带系结,衣服开合在人体的右侧是为了人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怀抱婴儿,右手解衣系带哺乳方便,久而久之形成着衣习俗。其二,衣服右衽穿着方式与生产劳作有很大的关系,远古时期男子外出耕田,手拿锄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耕田劳作,休息时右手拿生产工具,左手解带脱衣散热方便,故而上衣开合门襟都在人体的右侧等。

五、结语

在中国服饰文化长河中,“右衽”穿着形式伴随着汉民族走过五千多年的历史行程。这种无领“右衽”大襟穿着方式蕴藏着华夏民族深远的服饰文化内涵,体现出以中原地区汉民族为主体独特的服饰文化特质,渗透出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意识,同时也折射出农耕汉民族勤劳生活与生存智慧。“左衽”则视为华夏民族以外的游牧民族,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里,人们常把左和右与等级制度相联系起来,把“尚左”和“尙右”的观念作为人们在政治、民族与社会地位尊卑的一种外在形式。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右衽”和“左衽”不再体现民族等级形式,但这种服饰文化沉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当今服装设计思维,男左女右这种传统思想影响着如今男装设计多采用“右衽”;女装普遍采用“左衽”的服装设计方法。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与灭绝的文化,服饰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服饰的文化性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独有的内在灵魂。服装设计要走向世界舞台,就需要我们紧紧把握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精髓,将其发展与传承,使中华文化世代繁衍下去,为我们的先祖固守独有的文化家园。

注释:

①契即契卷,为古代一种借条,它是用竹木制成的,中间刻横画,两边刻有相同的文字,记录借用物品名称和数量等,然后分成左右两片,左片就是左契,刻有负债人名字,由债权人保管;右片就是右契,刻有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还物时以两片相合为依据。

[1]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2]王维堤.衣冠古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

[4]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K892.23

A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习俗右手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左手和右手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举左手还是举右手
左手和右手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左手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