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分析

2017-01-30 10:43
北方音乐 2017年17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和弦小节

刘 昀

(河南省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分析

刘 昀

(河南省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我住长江头》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乐曲,作者青主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音乐的民族化,对歌曲结构以及创作技法方面不断完善,在旋律线条的协作上选择了西方的大小调式和我国传统音乐调式结合的方式。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我国古诗词的神韵,同时也突出了音乐主题,让古诗词和音乐旋律得以更好的融合。

《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曲调;伴奏

艺术歌曲属于音乐史上的较为特定的题材,它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欧洲国家流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统称。艺术歌曲主要利用钢琴伴奏与声乐为媒介,依靠歌唱家高超的演唱技巧,将诗歌中的内涵与情感呈献给广大听众。我国的艺术歌曲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它们之间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共同点——音乐和诗歌的完美融合。

一、创作背景分析

青主,本名廖尚果,1893年6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市,1912年以优异成绩得到了去往德国留学的机会,同时在留学过程中潜心攻读音乐专业,也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直到1922年再次回到祖国。青主回国之后第一时间参与了革命,投身于壮烈的革命事业中来,然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无情逮捕与屠杀革命人士,青主的名字也存在于通缉人员名单中,所以他只能够隐姓埋名,辗转来到上海租界。青主在肖友梅的帮助下留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负责校刊主编,但深藏于其内心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昔日革命战友的深切思想并没有因为局势动荡而有一丝一毫的减弱。青主为表达出自己对战友的怀念以及内心的惆怅,因此借用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这首词,最终在1930年创作出了这首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声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凭借这首艺术歌曲来表达他自己内心复杂的情绪,也直接体现了他的创作理念。

二、曲调分析

这首歌前4个小节为前奏,音乐调性上选择G大调,然而旋律的音调听上去仿佛是中国民族调式中的D宫五声调式,这代表作者想要表达出东方色彩,又希望防止音乐风格太过于西化,从中能够看出作者把西方作曲技法和我国传统调式结合起来,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音乐道路。和声较为简单,表现出自然调式色彩与民族风味,富有较强的浪漫气息。作者对于作品结构的设置上选择了反复唱咏,让整首歌的主题更加深化,爱情倾诉更为迫切,和古诗词的韵味也进一步切合,让古诗词和音乐之间的融合变得更为自然。歌曲的7、8句逐渐带向高潮,随后又逐渐从高到低,流动的分解音型转至左手,上升部在密集的柱式和弦音乐表现出女子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精神[1]。

第一部分是诗词的上半句,为5到20小节,作者对于音乐结构的编排上选择了我国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起句为5到8小节,承接句为9到12小节,转句为13到16小节,合为17到20小节。每个字为三拍,同时每一句结尾处都能够看出一个上行或下行的拖拍,让音乐听上去更具有古诗词韵味,就如同一个人在吟咏一般,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古诗词的神韵,让音乐与这首词完全融合。到后来的18、19小节中能够发现重属和弦,乐曲从G大调转到D大调。

第二部分包含了三个乐段,为21到68小节,主要是诗词下半句的反复,从而将整个乐曲旋律与音乐情感推向高潮。21到36小节为第一乐段,作者对和声的安排上选择了减减七和弦,突出了音乐的旋律色彩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37到52小节为第二乐段,和之前比起来作者选择了大小七和弦,突出了和声效果,让曲调变得更为动听;53到68小节是最后乐段,延续相同的音乐素材,让整个歌曲的旋律达到高潮。

三、伴奏分析

作者对于此首乐曲的伴奏创作上,为凸显出女子想念心上人的心情,选择了两类伴奏织体。在1到28小节,右手伴奏选择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各个音型开头都包含了十六分音符的休止符,左手伴奏是持续不断的符点四分音符的变化。在左右手音乐伴奏之下就如同竖琴在拨动音弦,非常形象的表现出了江水流动的意境以及想念心上人的情感。青主这样设置伴奏音型主要是借鉴和吸取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能够看出作者在进行歌曲创作过程中也受到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很大影响。从29到34小节开始,伴奏织体出现了变化,一开始在右手上流动的分解和弦应用逐渐转移到左手,同时并未有十六分音符的休止符存在,伴随着右手为持续不断的和弦,把音乐推向高潮,彰显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在33和34小节位置,作者选择连续八度音程取代了之前左手分解和弦,右手则是根据旋律设置的和弦;35和36小节的乐段连接位置,右手伴奏又逐渐回到开头带有休止符的分解和弦[2]。

总的来说,歌曲《我住长江头》属于一首女高音独唱曲目,整个乐曲旋律十分优美,情感也十分真挚,可以说是中西音乐充分融合的产物。作者在调式的选择方面使用了我国传统的五声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式结合;对钢琴伴奏的应用,吸取了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以及德奥艺术歌曲中的部分经验,强调钢琴对音乐旋律和声乐烘托以及内心情感因素的呈现;在词曲的结合方面,更加注重古诗词声韵和音乐的充分融合,非常形象真实的描绘出了女子想念心上人的情感。

四、结语

综上,本文对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曲调与伴奏进行了分析,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去理解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意境与内涵,为我们更好的把握这首歌曲带来了更大的帮助。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时代下,我们不仅仅要传承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应当努力提升自身对声乐作品的鉴赏力以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推广,积极的借鉴和吸取其他民族音乐的精髓,这样才能够让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真正占据一席之地。

[1]严文婧.《我住长江头》的作品分析及歌曲的二度创作[J].音乐时空,2015(04):92-93.

[2]王悦.浅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5.

J642

A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和弦小节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艺术歌曲流行唱法对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