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化视域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
——探索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7-01-30 10:43普红雪
北方音乐 2017年17期
关键词:声乐多元化民族

普红雪

(云南临沧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新时期文化视域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
——探索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普红雪

(云南临沧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当前,世界文化在发展和丰富,多元化变得越来越普及。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作为我们国家音乐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应当将这种多元化教育理念贯彻落实。要想民族声乐在具体的教学教育当中更好更全面地落实多元化教育,那么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是要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教育;其次是要在落实民族性的基础上创新多元化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才能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稳定持续发展,把多元化的思想更好地贯彻落实在教学工作当中。

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工作

前言

网络的诞生和发展,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伴随科学的进步发展来的。发达的多媒体技术让全世界的信息能够更快更好地交流传播,无论是民族、国家还是地区,信息沟通变得越来越没有障碍了。更重要的是,这种信息交流的意义大大超过了信息本身,它让世界各异的文化消失,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在,多元化的理念早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被提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显示了其在音乐教育当中的突出作用。所以,在多元化文化发展更广泛的前提下,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也应当强调多元化教育理念。但实际上,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专业并没有对此重视,也没有具体地执行起来,缺乏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更没有对应的专业课程,国际上也没有经验借鉴,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又没有清晰认识。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远远地落后于我国总体教育水平。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多元化,艺术的进步也少不了多元化,对于音乐教育历程而言,多元化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大方向,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淀和振兴。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本身应当自觉承担责任,在发展过程以及和别的音乐碰撞中发挥所长,发掘更好的多元化发展途径[1]。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学科是在和其他的声乐艺术文化交融中产生的,本身就带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

社会的进步也加强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过去民族声乐那种传统的单一表演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于艺术的追求了,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现在也呈现出了越来越多元的东西,比如说一些民族歌唱家和一些流行歌手的组合,如宋祖英和周杰伦的新鲜混搭~再比如民族歌手谭晶将民族和流行唱法完美融合,进行了新的尝试。然而,这些成功的案例并不具有代表性,很多都是非常随意的组合,艺术表现形式并不是很成熟。但是,作为我国培养民族声乐摇篮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和市场的需求是完全脱节的。21世纪的背景下,民族声乐的多元化不能简单地概括为流行乐的冲击,实际上是文化多远的时代环境下人们对于民族声乐的多元化需求,而这也是我国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大方向[2]。从实际出发,要想更好更全面地贯彻落实多元化教育理念,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就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准备。

一、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落实多元化教育理念

当前,在我国很多人的潜意识当中,仍然觉得多元化教育理念是一种外来理念。本文在前面已经提及,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自从诞生以来就带有明显的多元化特质,即使在新时期,这种理念也一直在发扬和传承。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

20世纪4-到50年代。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阶段,民族声乐学科的教育工作还没有步入正轨,因此无论是作品风格还是演出形式都是受传统民族音乐的影响。比如著名的歌唱作品《一条大河》、《乌苏里船歌》等等。在这个时候,民族声乐作品有的是改编自一些少数民族民歌,有的是传统戏曲,带有浓厚的传统民族声乐演唱特质。

20世纪60到70年代。这一阶段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国家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社会动荡,艺术文化也停滞不前,但是民族声乐却成功地在夹缝中生存,得到了发展。当时社会流行一种极端的思想,学术界对于外来文化抱有极大的否定看法,认为外来文化没有任何意义,并大力抗争。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走上了正常的轨道,于是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也在这个大环境下走向了正常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在这个时段,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非常迅速,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也在完善,此时民族声乐正式作为一种专业的艺术学科进入到了教育体系。之前院校的音乐教育一直是使用西方的教育体制,所以加上了这种中式的教育理念之后,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在中国音乐学院这样的专业音乐院校教育家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民族声乐更有专业性、规范性了,同时也培养出了很多民族声乐演唱家,比如宋祖英、彭丽媛等人都是这个时期的,我国的民族声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具有现代气息的民族声乐作品,可以说这段时间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鼎盛时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种成功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必然的。因为这一阶段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不再故步自封,借鉴了很多优秀的西方音乐文化,以本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作为基础,兼容并蓄,才奠定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轮廓。

21世纪初到现在。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各个方面都在飞跃进步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扩大,审美不断提升,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表演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元素。比如说跨界合作这样的形式,也应运而生出一批新的民族歌手,比如说将民族与通俗风融于一体的谭晶、创造脍炙人口神曲的龚琳娜等。各种各样的声乐理念席卷而来,这对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们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安排等等领域应该如何安排的问题,仍然是要重点思考的方面。

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是基于传统的民族声乐进行的,民族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质[3]。要想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快更好地发展,一定要重视对传统特色的继承和发扬。而保持民族性自身也是一种落实多元化理念的一部分~要注重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从传统的声乐中挖掘艺术本身的养分,则是多元化理念更全面贯彻的表现。

如果说对我们国家的戏曲艺术有一定了解的话,任何区域的民族戏曲演唱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特色。比如说最著名的戏曲品种之一京剧,就极具系统性和规范程度,甚至比美声唱法都要来得具体和严谨,一些专业名词,如真嗓、假嗓、换气等等,每一个词都代表着一种非常规范的具体唱法。在声乐教学中,如果可以把这些名词理念融入进去,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声乐教学当中的这种名词的科学性对于声乐的祭奠作用是很大的,是创造出高质量声乐的前提。但是,如果在声乐教育过程中一味地强调科学,而忽视了基本的民族特色的话,就算声音再无可挑剔,也不可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在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传统的民族声乐和艺术融合进课堂,并切实贯彻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领会到民族声乐的精髓和特色,树立强大的民族意识,最终在演唱中表现出来。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我国各个地方原生态民歌的学习和了解。关于原生态民歌的概念大家基本都知道,但是我国的原生态民歌众多,且每一个的性质、特点都不同,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我们学习和借鉴原生态民歌并不是可以模仿它的方言和发音特色,而是将其更好地运用在民族声乐的演出中[4]。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也是多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才能促进民族声乐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二、在继承民族声乐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创新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融合,出现了很多与其它音乐风格跨界混搭的歌手,比如说非常知名的宋祖英、谭晶等。这种新的合作方式刺激了人们的视听感官,也颠覆了传统民族声乐带给大家的概念。但是,从声乐学科的不同种类来说,虽然这些歌手都属于民族声乐领域,但是她们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知名歌手吴碧霞,她有深厚的民族歌曲演唱功力。在艺校的时候她学的是花鼓,进入大学学的是民族声乐,而研究生学的又是美声,这种中西结合的音乐教育极大地拓宽了它的音乐造诣。如果对声乐有教专业的研究,那么你就会发现,从演唱的角度来说,她的美式唱法并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准,她仍然还是一位专业地道的民族声乐歌手。但是,尽管她美式唱法有所欠缺,总的来说还是提升了她的艺术规格和水平。再比如我们熟知的谭晶,她也是一个专业的民族声乐歌手,她在演唱当中擅于将通俗唱法和民族结合起来,即用民族唱法演唱一些流行歌曲。在实际的演唱当中并没有突破民族声乐的形式,可在教学上却为我们增加和开拓了选曲的范畴。还有因为一首《忐忑》走进大众视野的龚琳娜,她的风格就是基于民族声乐的基础,塑造自己的独特风格。只要深刻地剖析和理解这首歌,你就会发现,这首歌从演唱到艺术特点上,都是属于民族声乐的。此外,尤其这首歌是她的德国老公创作的,因此在民族当中带有一些现代的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管你是否喜欢这首歌的风格,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对我们国家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做出了非常积极有益的贡献。

从这些歌手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民族声乐就是以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积淀,并且结合科学性特质。要想民族声乐发展越来越多元化,首先要不断地挖掘民族乐当中的精髓部分,不断弘扬优秀传统特色,也要与外来文化元素兼容并蓄,吸收借鉴[5]。比如刚刚上面我们介绍的这些都可以作为加强民族声乐多元化教育的宝贵经验案例。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声乐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坚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演唱形式和科学性,对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吸收。另一个是创新演唱形式、选曲等环节,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在合情合理的范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创作出更丰富更饱满的作品。

另外,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市场概念。当然,老师必须对当今的艺术市场有最基本的认识,从社会实际出发,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大学学习声乐不仅仅是学习基本理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社会以后的职业生涯,因此只有专业本领是不够的,还应该尽可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现张力。第一、要开拓增加学习的歌曲,传统的歌曲是一定要学的,但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歌曲,同时曲种也应该扩充,不管是传统的民族声乐还是流行乐曲,只要符合民族声乐基本特征和风格形式的都是可以的。同时,在表演形式上也要有很大的提升,可以对唱、二重唱等,也可以和别的音乐风格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使其毕业之后走上社会也能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三、结语

21世纪以来,世界文化空前发展,繁荣昌盛,多元化是当今的引领潮流。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作为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进力量,也必须站在主流立场,深度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教育应当从实际出发,以传统的民族声乐作为基本的立足点,结合科学性,吸收外来文化艺术的精华和优秀之处,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声乐多元化,做到创新多元发展[6]。只有这样,高校的民族声乐专业领域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世界声乐艺术领域占据重要的位置,让全世界共同认识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所在。

[1]张荣家.高等教育视野中民族声乐新时期的发展趋向[J].音乐时空,2014(21):91.

[2]李舒丹.论新时期文化视域下我国民族声乐的民族性与国际性[J].乐府新声,2015(02):121-124.

[3]俞岚.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8):130-132.

[4]尚国宾.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声乐教育研究[J].大舞台,2015(05):197-198.

[5]孙春雷.高等音乐院校多元化民族声乐教育发展研究[J].音乐生活,2015(12):87-88.

[6]刘素芳,张伟.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多元化视域下的高校声乐教育[J].昌吉学院学报,2017(01):105-108.

J616

A

猜你喜欢
声乐多元化民族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