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2017-01-30 19:54侯小虹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腔体美声唱法唱法

侯小虹

(甘肃省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甘肃 兰州 730030)

浅析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侯小虹

(甘肃省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甘肃 兰州 730030)

美声唱法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训练体系,并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美声唱法的技巧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我国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教学;技巧运用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是演唱风格的一种,具有音色优美,富于变化、音量的可塑性大的特点。对于声部区分要求更加严格,强调音区的和谐。发声方法更加科学,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随着没声唱法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完善,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也开始对美声唱法进行借鉴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声乐的教学理念而且对教学演唱艺术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声乐教学全面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我们应积极的将美声唱法的成功经验进行吸收和借鉴。

一、美声唱法简述

(一)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独具一格的特点,美声唱法最大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采用混合声区唱法。从演唱声音方面,美声唱法将真假声唱法进行融合,根据音高比例的需要,将真假声混合着使用。从共鸣方面,在歌唱过程中,将所有的共鸣腔体调动起来。美声唱法将自身特有的“味道”与所需要的歌唱乐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音乐形式。

(二) 美声唱法的技巧

美声唱法因风格独特,因此在演唱过程中也会采用一定的技巧。注意呼吸的训练,良好的呼吸方法是控制和运用气息的关键,呼吸不协调,就不可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呼吸是一切声音表演技巧的基础;发声练习,美声唱法尤其注重声音的效果,强调共鸣器官间的密切配合,发声协调运动,声区统一,音色和力度富于变化;歌唱语言,歌唱要求准确又灵巧,保持良好的韵母形态,分清歌唱语言的轻重缓急须,处理好语气语势。

二、民族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随着人们对民族声乐的重视越来越高,民族声学的教学工作也变得绘声绘色,逐渐完善起来。但是在借鉴美声唱法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度重视演唱技术

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度重视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在演唱过程中过多去关注演唱技术方面的东西,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具备的风格和特点的研究和探讨。歌唱技巧的指导只是民族声乐教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去把握作品风格和情感,在把握技巧的基础上,体现出做不同作品的特色,从而使演唱变得更加丰富和富有感染力。

(二)对国外作品理解不深入

高校声乐教学普遍采用美声唱法的教学方法,美声唱法发源于国外,成熟于国外,因此熟悉、演唱外国作品是每一个学习美声唱法的人的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在演唱过程中,由于存在对作家的特点了解不透彻,对于作品的诞生背景不了解,就会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在演唱过程中出现情感处理不恰当,歌唱表演过于肤浅的问题。

(三)语言把握有困难

音乐无国界,但是语言是有不同的,对于很多外国作品,为消除语言障碍,将歌词翻译成汉语。这样在演唱过程基本采用对声音进行模拟,由于缺乏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很难表达出去作品的内涵,并且还会出现语音的错误。

三、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大都借鉴美声唱法的一些发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气息的控制与合理运用是歌唱者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在传统的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我们应借鉴和学习美声唱法对呼吸原理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气息的运用强调平缓、连续并维持均匀,在演唱过程中过,采用深吸的方式将气吸入胸腔,并将气缓缓排除,在胸腔内保持一定的气量,保持一种吸气的感觉,确保气息的连贯,稳定。在演唱过程中,一般采用美声唱法中常用的连音方式,为确保声音的连贯性,一般不在句子中间换气。但是在演唱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歌曲时,如《小白菜》,依然会采用“换气”的方式进行演唱。

(二)咬字发音的准确性

美声唱法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其咬字的准确性,这是因为美声唱法是基于意大利语言发展起来的,由意大利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字音和母音相差比较大)。与汉字的咬字习惯不同,在演唱过程中,要做到对汉语咬字发音的准确流畅,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借鉴美声唱法时,就需要将舌头在较低为位置,用嗓子的后部进行发音,同时立起后咽壁,在保持咽腔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演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意大利元音开始训练,首先以最近的距离确保母音的准确性,并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熟悉母音的发音方法和技巧后,就可以开始训练汉语的发音,循序渐进。

(三)混合共鸣技术的运用

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共鸣的训练方法多采用美声唱法中的混合共鸣技术,该技术要求演唱者调动各种共鸣腔体,通过腔体的变化来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饱满度。在演唱过程中,通过真假音的互换,使声音达到不同的腔体,实现不同腔体之间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作品特点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调整混合声音的共鸣,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论与展望

民族声乐作为最具国家和地区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有其特有的风格和民族特性,但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民族声乐教学工作也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声乐形式。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引入美声唱法的技巧,使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理念更加先进,同时使民族声乐也更具时代气息。

[1]宋洋慧.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途径研究[J].音乐大观,2014(11).

[2]李佳佳.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现状及改进策略[J].大舞台.2014(07).

[3]程军.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4]杨晓青.“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J].美与时代,2011(03).

猜你喜欢
腔体美声唱法唱法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真空腔体用Al-Mg-Si铝合金板腰线缺陷的分析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