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浪漫主义审美艺术特色分析

2017-01-30 19:54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昆曲情感

危 瑛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昆曲浪漫主义审美艺术特色分析

危 瑛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在中国戏剧艺术殿堂中,昆曲有着“百戏之祖”的美誉。昆曲有着长达六百年的历史,它也因外在的完美表现和独到的韵味而赢得了群众的喜爱。昆曲在表演方面带有浓厚的唯美化写意特征,在审美方面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文章以昆曲的浪漫主义审美艺术特色为主线,就昆曲的继承与革新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对昆曲生存和发展有所帮助。

昆曲;浪漫主义;审美;艺术特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昆曲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声腔系统。昆曲是我国戏曲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它曲调程式严谨,风格清新柔婉,动作细腻,情感浪漫,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昆曲的古典浪漫主义精神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心理基础,下文,笔者将对此进行简述。

一、浪漫主义视阈的昆曲艺术

(一)文化成因浪漫唯美

我国学界在计算中国戏曲史时,多从宋元开始,沿着宋南戏、金院本、元杂剧的发展轨迹来推算。宋南戏在宋代极为繁荣,在宋灭之后沉寂,但是在元朝灭亡之后又再度兴起。南戏在发展过程中受不同民俗、方言和音乐形式影响,形成了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老四大声腔)。明初,在江苏昆山一带,在一批嗜词尚曲、有着雅集唱和爱好的文人雅士、士大夫、词曲家们的推动下,昆曲的前身昆山腔出现了。出现伊始,昆曲以纯文学形式的清曲形象存在着。后来,在歌唱家魏良辅、民间艺术家张野塘、谢林泉等人的改进下,参考海盐、余姚腔的优点,运气讲究、风格典雅的昆曲出现了。昆曲是国人精心营造的生活典范,但是它与其他地方剧种一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吴文化有着密切关联,这也决定了昆曲在原生态发展和人为改进过程中,注定要带有“雅”与“浪漫”的内蕴。昆曲的浪漫气质与吴文化息息相关:吴音徐纡飘渺,清丽软婉,使得昆曲在诞生之初就具有了浪漫的特质;吴地丰调雨顺,景色宜人,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吴文化也因此而染上了缠绵、浪漫的色彩;吴人崇文尚武,风采傲然,气度不凡,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昆曲的气度和涵养也更加从容,昆曲的浪漫浓度也因为繁华的文化景象而不断升腾。

(二)昆曲的文学剧本和审美风格浪漫

昆曲在早期流行于台下的清唱,与舞台无关,真正将水磨调搬上舞台的是明传奇《浣纱记》的作者梁辰鱼,《浣沙记》将传奇文学与新声腔表演艺术巧妙综合到一起,让人们见识了昆曲在舞台上的景致,这部作品扩大了昆曲的影响,所以昆腔创作传奇就成为文人学士们的赏心乐事,民间乐师也开始争相学习昆腔,昆剧开始大量出现并逐渐走向成熟。昆曲剧本写作手法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两种,其中,现实主义手法侧重对生活真实面目的描述和刻画,浪漫主义手法通常会采用象征、想象等手法来刻画人物,抒发情感。不管是哪种手法,许多昆曲剧本都具有文学剧本真善美的艺术特色,昆曲剧本中的一些民间传奇故事、文人创作的剧本如《牡丹亭》、《桃花扇》等,都深情饱满,色彩浪漫。昆曲的精髓在于它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如梦似幻,如早期的一些经典昆曲剧目在内容上都与梦境有这样那样的关联。昆曲真假结合的意会效果,都会通过婉转缠绵的唱腔表达出来,昆曲的审美意境也因此而变得亦真亦假、亦实亦虚。

二、昆曲浪漫主义审美艺术特色

(一)戏曲品格浪漫

昆曲兴起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明万历时期,在明代中叶经戏曲家改良后成为公认的戏曲正声。昆曲之所以在这一段时间内发展、兴盛,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人们的审美需要有着直接关联。元、明、清三个朝代在民众精神控制上都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政策,程朱理学,宗法制度,都成为压在人们心头的大山。在精神高压之下,人们更加渴求心底的宁静,渴望用宁静、雅致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白。所以,文人学子们格外追求物质享受,格外崇尚高雅的艺术化生活。在严肃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享受生活的方式非常多,精舍、美婢、娈童、鲜衣、美食、均码、花灯、烟火、梨园、鼓吹等等,都成为明清时人们的心头最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昆曲的欣赏和追捧已经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艺术欣赏行为,昆曲已经成为文人雅士在思想钳制下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于是,剧作者们和文人学子都喜欢在昆曲中寄托想象,营造各种具有想象力、意境美的故事。在进行剧本创作时,他们还会练词练句,精益求精,使得昆曲颇具文学气质。为了净化身心、获得精神愉悦,他们还对清新、雅致、舒缓的昆曲唱腔情有独钟,对昆曲的服饰和动作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昆曲也因此而显得格调高雅、品味不同。但是,昆曲绝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纯情言志的产物,它作为主流文化载体,在传播过程中,还根据民众的审美需求与其他剧种、语言交相融合,并在语言、唱腔、伴奏等方面都被打上了地方文化的烙印。不过,即便如此,昆曲的乡土气息仍旧较弱,这与南方民众别致的美学趣味、浪漫的精神情怀是分不开的。

(二)昆曲审美艺术的表现形式

1.重视情感,形式浪漫

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体现就是对人主体性的尊重和体现,很多时候,为了突出人的主体性,创作者可能要突破形式局限来抒发情感。昆曲的浪漫主义审美特色主要体现在剧本上,剧本是戏曲演出的基础,也是情感的载体。剧本的情感是剧作家在人生感悟的基础上,对个人情感的艺术加工。许多昆曲都以剧本之情为支持,许多昆曲剧本中的情感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理想主义色彩,即剧作者经常站在客体位置,通过剧中人物来表现自己、评价事物。如我们可以说《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也可以说孔尚任是在借他人的悲欢离合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歌颂美好的人性,向往国泰民安。不同的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昆曲在憧憬想象、编织生活图景时,感情更加强烈,主观臆想更加明确。再如《长生殿》,在描述李、杨两人的感情时,直接以虚无的神话世界为背景,故事内容飘渺玄幻,带有明显的浪漫精神。

2.表演夸张浪漫

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载歌载舞,歌舞巧妙结合,是昆曲的主要表演特色。中国戏曲唱、念、做、打的基本模式,就来源于昆曲。昆曲在舞台表演、歌唱技术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它对舞台表演技术的总结可以说达到了精湛的地步。如今,许多其他剧种的演员在修练基本功时,都喜欢选用昆曲名段来练习,由此可知昆曲的影响及其在表演方面的成熟度。昆曲动作由歌、舞、诗、戏糅合而成,许多动作都典雅华美,具有抒情、写意、象征和诗化特征。但是,在表演紧急情况、为了突出情感时,昆曲喜欢用夸张、繁复的动作来增强效果。如《桃花扇》中,李香君听柳敬亭诉说阮大铖在文庙被打之事时,奔回楼上,将珠花、裙衫扔到地上,待阮到楼下,香君又将物品从楼上扔下,动作内涵夸张,情感色彩突出。这些,是创作者主体性的表演,它不仅彰显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精神,还拓宽了作品的想象空间。

三、昆曲的现代化发展策略

(一)在国家扶持下,走继承和创新之路

2001年5月,昆曲正式入驻“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行列。同年8月,文化部在浙江、杭州等地举行了大规模的昆曲纪念和演出活动。同年12月,文化部制定、出台了《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十年规划》,明确了“保护、继承、革新、发展”的昆曲工作方针。其后,文化部在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工作,并就昆曲抢救和保护提出了建议,这为昆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05年,国家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启动。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文化强国战略方针指导下,昆曲热成为一股社会潮流。昆曲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结晶,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精英们的积极努力,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社会文化精英全面审视昆曲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和文明程度的关系,抢救、保护一批频危剧目,挖掘和整理昆曲文物、资料,继承昆曲艺术的精髓。然后,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借助高度选择的人物造型、艺术性的环境布局等使昆曲的表现形式趋于完美。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要摈弃浮躁心理,要避免破坏性的创新,不要一味用时尚的东西去覆盖古人的成就。

(二)做好昆曲普及工作

艺术不但要反映现实生活,还要服务于社会,只有植根于社会这方土地,艺术才能扎根、发芽、成长。过去,许多人不喜欢昆曲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了解昆曲。所以,他们对昆曲的印象始终是非常模糊。其实,昆曲的发展振兴除了要依靠出类拔萃的艺术家和文化精英们的共同努力,还要培养、发展一批忠实的观众。这就要求昆曲剧团、文化团体在昆曲转型期,积极走进校园、社区开展公益演出,演出一些昆曲经典曲目,普及宣传一些昆曲知识,举办昆曲艺术讲座,与青年学子、基层群众进行互动交流,与他们讨论昆曲的文学剧本和演出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并利用现代传媒方法进行昆曲艺术宣传,以争取更多的观众,使更多的人知道昆曲、了解昆曲,直至爱上昆曲。

[1]李峤喆.论昆曲的浪漫主义审美艺术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陈晶.中国戏曲中的美——昆曲的艺术魅力及昆曲的传承与革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2005(11).

[3]刘祯.从《长生殿》看昆曲的传统与精神[J].艺术评论,2008(6).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昆曲情感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