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历程

2017-01-30 19:54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乐派内江交响乐

李 颖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浅析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历程

李 颖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交响乐(Symphony)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文,最初是“和音”与“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18世纪初期,在意大利序曲中,才形成古典交响曲快-慢—快的基本雏形。

交响乐;形成;发展

一、交响乐的形成

16世纪末17世纪初,由于民间音乐的发展和乐手的逐渐增多以及乐器的改良等客观原因,在意大利开始盛行成立乐队。蒙特威尔第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他不仅将管弦乐队分为弦乐组和管乐组两大组,还强调每种乐器的职能,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注意到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的音乐家,第一个确立了早期乐队的编制。18世纪初对交响乐的形成起着非常大作用的另一位作曲家是亚历山大.斯卡拉蒂,他的主要贡献是把一对圆号用在一起,创造了管乐器的配对原则;改善了大提琴的演奏能力;管弦乐的各个声部独立运作以及确立了意大利歌剧的快—慢—快三部分结构序曲,为交响乐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以外法国音乐家吕利和拉莫也是交响乐队发展中重要的人物,对管弦乐队的技巧和法则作了系统论述,吕利还提出对某些乐器使用弱音器,极大的丰富了乐器的音色变化。对早期交响乐的形成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曼海姆乐派。曼海姆乐派是德国前古典时期的三大乐派之一,因其活动范围以德国曼海姆为中心而得名。约翰.斯塔米茨是曼海姆乐派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50部交响曲,奠定了古典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序曲的基础上加入了带三声部的小步舞曲,使其成为第三乐章,交响乐的四个乐章结构逐渐被规范起来,形成快—慢—小步舞曲—快的结构,海顿则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了交响套曲的形式。

二、古典时期的发展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730年到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对交响乐的创造与发展,使交响乐这种体裁成为音乐所有体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裁,开拓了西方音乐一个新的纪元。

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他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作品,发展和完善了古典交响曲的形式,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遵循的深刻哲理内容与完美的音乐结构相结合的器乐创作原则。莫扎特采用的是海顿的古典式的三乐章或四乐章结构,小巧玲珑,规范精致,在配器上他主要使用了十八世纪后半叶的交响乐队一般采用的双管编制,这样的编制特点使音乐的音响格外纯净,透明而富有表情,如同使乐器发出人的声音一般,虽然从情感上来说莫扎特的交响曲有时带有一些悲剧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灵动活泼,调皮嬉戏。而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曲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情感细腻,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虽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联,但是却能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交响曲来了解他这个人一生的轨迹,他的九部交响曲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他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交响曲作为他成就最高的领域,他的交响曲是当时革命精神的体现,曲调高昂,能鼓舞人心,彰显当时英雄主义的色彩,他的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更善于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特点。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

三、浪漫时期的交响曲

法国大革命发生以后,推翻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人们开始展示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同一时期,文化和哲学思想迅速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浪漫主义的思潮开始蔓延,不同于古典派系在交响曲中的影响,浪漫派为交响曲赋予了更多的元素,他们标新立异,彻底打破了古典乐派那种有条有理,规矩分明的模式,而在浪漫派的发展中,像舒伯特这种大师人物率先一步用他们的音乐告诉世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他们追求自己看到的自由,从个人的情感上看待这个社会,而不再是墨守成规的遵从着封建时代的观点。浪漫主义的交响曲重视内容表现,忽略掉理论上的结构和作品的细节,而是从整体出发,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观色彩,浪漫主义的交响曲对前途有着美好的期许;他们将文学、哲学思想都夹杂其中,使原有的音乐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为交响曲的发展赋予了更多主观的色彩。浪漫主义的交响曲在很多方面都吸取了贝多芬的技巧,并进一步创新。晚期浪漫派的交响乐创作标题性相对较强,复调性的倾向也更加明显。

四、二十世纪的交响曲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根据自己的独特审美去感受交响曲中的情感,所以在20世纪的交响曲作品中,创作者开始不断的给自己的作品赋予更多的情感体验,表达形式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说二十世纪的交响曲创作是对浪漫乐派后期的延续。20世纪有一些创新流派的技法,加进了新的因素。如前苏联的斯克里亚宾创作的《第四交响曲(狂喜之诗)》、奥湟格的《礼拜仪式交响曲》;英国布里顿的《春天交响曲》等。20世纪还有印象主义乐派、新古典乐派、新民族乐派等新的流派。有的在追求一些特定的独立的和声效果,有的在追求一些独特的色彩,有的在追求独特的音响效果;也会有一些艺术家会选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或者真实事件来做为主体去创作,以求助力民族文化的复兴;尚有一些是为了复兴古典主义侧重展现之前的音乐特点。如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柯达依的《交响曲》等。20世纪的作品乐曲结构比较小,编制不固定,节奏追求自由等,完全区别于20世纪之前的音乐作品,因此,这种交响曲大部分实际是能够按室 内乐看待的。

李颖(1980—),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猜你喜欢
乐派内江交响乐
《魔法交响乐》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长安乐派”不甘寂静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美妙的交响乐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金湘的“新世纪中华乐派”理论及其歌剧创作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