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7-02-01 16:45关雪敏何皓怡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基础计算机

关雪敏 何皓怡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西 崇左 532200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关雪敏**何皓怡*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西 崇左 532200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学习的需求越发紧迫,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对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力求改革整个教学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移动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互联网+;教学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飞速,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均离不开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同时,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需要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而最为直观的则是对全国计算机水平一级证书的要求。当然,有部分单位还会要求毕业生有全国计算机水平二级证书,甚至更高水平证书,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的就是全国计算机水平一级的考试内容,因此,课程的教学效果好坏不单单关系着学生期末成绩,也关系着学生能否通过全国计算机水平一级,甚至关系着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不一,上课积极性差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面向大一新生,由于学校地处不发达地区,招生范围也大多数是广西区内的学生,生源地之间由于经济差异、教育水平不同,初高中开设计算机相关课程多寡不一,导致接受该课程教育的学生个人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其他高校无明显区别,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动机均都没有考虑,均是采用统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上课进行统一的实际上机指导。另外,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其他高校无明显区别,主要以大班授课、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中心,采用“集中上课+上机实验指导”的教学模式。[1]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必将导致学生学习的极端化非常明显: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上机实践案例太简单、现实使用率不高,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上机实践的积极性,上课不听从教师的指挥,学生做自己的事;而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会认为教师教学内容太难,案例听不懂、实际操作很难,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有抵触心理,极大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室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新教学要求

现在大多数的高校由于经费缺乏,对于实验室配备的计算机一般都是5、6年才更新淘汰一次,然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室需要新设备、新系统、新应用软件等往往得不到及时配置,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卡顿慢的设备大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案例陈旧,与专业匹配度低

高校选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大多数无法适用于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越来越高的用人需求,教师本可以通过自己寻找最新的案例进行教学,但是绝大多数教师过分地依赖教材及教材里面的案例,习惯于采用教材里面的案例进行教学,往往会产生不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一新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对于教学案例有着不同的需求,比如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希望能够多学习打字的技巧,提高打字速度以及Word排版相关知识;会计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够多学习Excel数据统计分析相关知识;师范教育的学生希望能够多学习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等。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诉求都不一样,大学计算机基础应该在照顾大多数学生学习诉求的基础上再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然而,现在高校选用的教材案例陈旧、与学生的专业匹配度较低,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学习效果极差。

(四)考核方式单一,不客观

每一个高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均不同,但是每个学校采用的考核方式往往都是单一的,有的采用笔试考核,有的采用“以证代考”的方式取代期末考核。[2]传统又单一的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客观地考核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也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真实的上机操作水平,损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更损害了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

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现“互联网+”

合理地利用网络,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将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新鲜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并进行多元化考核。[3]我认为要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现“互联网+”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材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里应当更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意志,进行差异化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以及利用计算机服务专业课的思想,所以在教材的改革上应该加入新的思维,加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由教研室一线教师牵头研发,针对理工、文史等专业不同,研发了不同的教材,同时根据各专业特性,由任课老师自主选用讲课案例,这种跟专业息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表现更为活跃,学生的求知欲也大为增加,也更愿意花时间进行课后上机实践。

(二)教学改革

“互联网+”的出现,移动教学的需要,促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目前学校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原来的“板书+多媒体”发展到“多媒体+机房”到现在的“机房+网络”及MOOC、翻转课堂等。

因为MOOC有着众多的学习者,学校上线了清华在线MOOC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被列为第一批MOOC课程,从开放到现在,受益的学生超过7000人。清华在线MOOC平台的上线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把基础知识放在课堂外,让学生通过清华在线MOOC平台获取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通过采用案例演示法和协作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获得更真实的知识。

(三)考核改革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革,随之的考核方式也应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考核。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该课程的考核早已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在线考试系统自动从题库随机抽取试题,并自动进行成绩评定。[4]这种考核方式,颠覆了传统由教师进行评卷的模式,考核全程由计算机完成,既保证了考核的公平,又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各部分基础知识我们以课堂教学与MOOC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开始大大压缩教师的课堂教学课时,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登录学校的MOOC平台,在MOOC平台上选课学习、做作业、自主测试。以下是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设计: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诞生、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未来;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及转换:数据与信息、信息的表示及转换、信息的存储、信息技术简介;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病毒特征、分类、诊断及预防。采用2个课时进行授课,重要讲解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其他的知识点让学生在MOOC平台自主学习。

(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五大部件的连接;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

概念、软件系统及组成、操作系统;Windows 7操作系统:系统设置、文件管理、文件、文件夹管理、Windows 7的其他管理功能的实现。采用2个课时进行授课,重要讲解文件管理、文件、文件夹管理知识,其他的知识点让学生在MOOC平台自主学习。

(三)软件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学习。每一个软件学习内容采用6个课时进行授课,重要从字、段、文、表、图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案例演示,学生的实际操作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后开放机房内完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登录学校MOOC平台查看视频学习,也可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提问教师。

(四)“互联网+”实验室开放。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中国通往东南亚城市、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是一所民族边疆大学,招收的学生家里经济水平有限,大一学生很多在开始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计算机,这就需要学校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互联网+”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MOOC、微课、微信等形式建立网络群,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同学提问;教师可以把问题的解决方法、操作方式或者优秀的学生案例演示作品等发布到MOOC平台,与学生及时交流与分享。

四、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学习的需求越发紧迫,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由于大一学生个人计算机水平不一、学习积极性差,设备陈旧,教学案例老旧,不适用新技术,教学效果差等问题越发凸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从实际出发,自主编写切合教学实际的教材,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改革旧的考核方式,进行课程综合性的改革,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高计算机水平学生的教学目的。

[1]杨卉.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及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64-65.

[2]高鹭,周李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3):123-124.

[3]孔杉杉,赵希武.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5(10):174-176.

[4]杜萍,徐玮,傅江辉.“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观察,2016(11):89-90.

*2016年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YB201616);2013年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YB017)。

关雪敏(1986-),女,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教育技术;何皓怡(1980-),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

G434;TP

A

1006-0049-(2017)23-0026-02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基础计算机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洛阳师范学院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