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偏见与认知重构
——以临沧市南美乡为例

2017-02-01 16:45沈仕坤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拉祜族南美负面

沈仕坤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民族偏见与认知重构
——以临沧市南美乡为例

沈仕坤*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民族偏见的形成与个体主观层面的构建密切相关。一方面,个人主动的构建关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和形态,通过渲染和流传以历史记忆的形态使民族偏见的产生与传播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与经济、政治、阶层等社会因素相比,少数民族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独特性为民族偏见的产生以及合理化营造了适宜其生存的土壤。积极倡导民族宽容,增加不同民族间的接触与交往,客观、辩证地看待个人主观意识层面的知识建构,是有效的消除民族偏见、维护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民族偏见;认知重构;历史记忆

一、问题提出

民族之间的多元化和异质性在经过长时间的洗礼之后,出现了一些独特的现象。汉族成功的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而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却在逐渐扩大,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扶助效果不明显,出现了资源利用率低,帮扶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积贫积弱的生活状态加上本民族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为民族偏见的产生及存在创造了“有利”条件。

偏见研究起始于本世纪20年代,但是关于“偏见”这一词语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显得比较模糊。Elliot Aronson等社会心理学家在自己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偏见进行了系统描述与探究,他认为偏见是对特定团体成员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态度,以各种形式影响着我们,它经常由强势群体加诸在弱势群体身上,也被弱势群体加诸在强势群体身上,而且任何一个团体都有可能成为偏见的对象。

偏见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存在于每一个社会群体中。一般人把偏见视为一种负面形态,如先入为主的观念、负面偏激等,而民族偏见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小的影响。学术界从各自的学科视角给“民族偏见”下定义时,主要还是围绕偏见原始内涵所做的深化。我国学者蔡浩认为,民族偏见是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或由于战争、利益冲突、宗教、文化等因素造成的民族与民族之间产生排斥或敌意的一种态度。实际上民族偏见含有两层含义,消极的和积极的态度。针对消极偏见,王浩宇对天祝县藏族对回族的偏见中指出,民族偏见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历史记忆的强行植入与人们的主观构建,在时间的脉络中一直以“故事”生动形象的流传下来。民族偏见作为南美乡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虽有改观但依然是南美乡通往外界的痼疾,而笔者主要从人们构建观念的意识层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希望能够加深对民族偏见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能够对消除民族偏见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二、南美乡拉祜族的民族偏见

(一)南美乡的基本概况

南美拉祜族乡位于临沧市临翔区西南部,距区政府驻地48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20.85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4.1℃,属冷凉多雨的高寒山区。2015年末有1306户,总人口约4671人,其中农业人口1235户,4536人,占总人口的97%。,境内居住着以拉祜族为主的七个少数民族,其中拉祜族的3377人占72.3%。

(二)其他民族对拉祜族的偏见

1.本地非拉祜族对拉祜族的偏见

从南美乡的民族构成状况来看,拉祜族占了72.3%,从民族的构成看,拉祜族似乎能够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占有更多有利的资源来谋求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采访了一位在南美乡南华村生活的非拉祜族村民,他对拉祜族的印象就是固执、不开化、贫穷、安于现状等一些负面的词语,从他的谈话中感受到了对拉祜族比较深的成见:

“拉祜族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方式很落后,他们经常不洗头,导致头发打结,后来男女为了方便,把头发给剃光了。还有政府为了帮助拉祜村民了解外部的世界,挑选了村里的一些能听懂汉话的去城里面开会,回到村里开始讲他的所见所闻,最后拿出灯泡说这小东西亮的很呐,但是放到桌子上,半天都没亮,后来他突然想到在城里面看到的好像有一根线一样的东西,然后他又扯了一根藤子,拴在了灯泡上,但是后来灯泡没亮,他跑去问村里面的人才知道是要通电才会亮的。”

2.外地民族对拉祜族的偏见

临沧市其他乡镇的村民对拉祜族有很深的成见。他们认为拉祜族的知识水平低,对汉语熟悉程度不高导致和外界的沟通有较大障碍。事实加上各种版本的流言,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历史记忆的方式流传下来。很多人并没有接触过拉祜族,而是在历史记忆的作用下形塑了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再通过茶余饭后的闲谈这种间接的方式来片面的了解到了南美乡拉祜族的基本生活图景。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非客观的描述,也正因为这样的误解使得很多的拉祜族村民成为了大家寻乐的“趣事”。

3.拉祜族村民对偏见的看法

被贴上“落后、未开化”的负面标签,一般会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通过自己积极的去改变,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另外一种可能就选择了漠视,无视它的存在,然后逐渐的发展成为了消极认同。而对南美乡拉祜族消极偏见的形成原因,其中一个访谈者是这样回应的,“起初确实觉得很生气,为什么人家要那样说我们。但是又没觉得他们说的哪里错,后来就慢慢习惯了,反正人家说你一两句又不疼不痒,管他们怎么说呢。”

从和他的访谈对话中,拉祜族村民想要消除偏见的萌芽曾经出现

过,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去改变这种现状,村民们慢慢的在自己的内心中弱化了改变的心情,形成了消极的认同,再加上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南美乡,在村民中形成了我虽然穷,但穷有穷的好处,无形之中固化了对消极偏见的认同。

三、偏见成因分析

(一)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曼海姆提出意识具有虚假性,因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不可能正好反映当下正在发生着的事物,其造成的影响就是意识的滞后或者是超前。思想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正确理解,从接触某物,到认识和理解这种事物,再到形成理论观点,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从事实上来看,外界对南美乡拉祜族的认识并没有经过这样一系列的阶段。他们的认知构成是在于他人交谈时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经过多次的重组形成的。关于这些流传,可能确实是当时情况的反映,但知识和观念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观念也在变化,显然继续用过去那种观念来形塑南美乡村民的形象是不符合常规的。

(二)主观建构缺乏科学性

人们的知识构成是不一样的,对南美乡拉祜族的偏见,其主要的途径是“道听途说”,很多并没有经过事实的考证。具有专业背景的学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会像普通人一样,会去深究这些困境形成的原因,缜密的逻辑思维加上较强的学习能力会帮助学者获得正确而全面的知识,因而产生对他人偏见的几率就会很低。而普通人的知识结构并没有这么完善,知识来源的获得并不会像学者一样去深究造成这些困境的背景和原因,与之相关的是自己的可接受性,在自己的认知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事物很多都没有经过考证并全盘接收。意识层面的歪曲反映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纠正,从而形成了错误认知的恶性循环。南美乡的情况就是如此,偏见的形成是双方造成的结果,二者之间的“强关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弱化”处理,单向度的阻隔并不能彻底的解决这种意识层面的非科学性。

(三)记忆的强权与民族偏见的重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人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和待完善性。而且一个民族的出现和发展是正面与负面并存的,在这些历史转述的过程中难免带有很强的选择性、片面性。由此在历史记忆流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对历史有利的过滤,而这样的过程又在无形之中给南美乡的人们造成了伤害。虽然时间一直在流逝,但这种“强权”一直存在使得拉祜族村民的形象一直难以得到平反,同时也牵制着人们重新对南美乡拉祜族形成正确的认知,将南美乡拉祜族的负面定性直接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在彼此接触不频繁的情况下,偏见获得了维持其自身存在的社会土壤,在维持着民族负面形象的同时也不断的进行着现实的重构。

四、总结

偏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产生由来已久。民族偏见作为偏见的一种存在方式,确实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个人的历史记忆在时间的流逝中辗转流传,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改编,加之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特殊性,使得民族偏见一直存在。观念一旦固化,就很难再动摇它的根基,虽然偏见一直存在且不会被彻底消除,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任它肆意“蔓延”。成见、偏见和传统只能被理解,不能被抛弃。积极的态度是正确理解这些偏见和传统的前提,而在目前如何提出有效的措施弱化民族偏见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重构认知层面关于南美乡拉祜族的民族偏见依然是今后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

[1]蔡浩.社会认知偏见及其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89-93.

[2]韩忠太.论民族偏见[J].云南社会科学,2001(04):63-68.

[3]李忠,石文典.国内外民族偏见理论及研究现状[J].广西民族研究,2008(01):24-29.

[4]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5]王浩宇.论历史记忆对民族偏见形成的影响[J/OL].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01):92-97.

[6]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历史研究,2001(05):136-147+191.

沈仕坤(1992-),男,拉祜族,云南临沧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社会问题研究。

C

A

1006-0049-(2017)23-0061-02

猜你喜欢
拉祜族南美负面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歌舞文化对拉祜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少数民族音乐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