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掐丝焊珠七龙纹金带扣

2017-02-01 11:36刘复兴
文物春秋 2017年6期
关键词:边饰龙纹天水市

刘复兴

(天水市博物馆,甘肃 天水 741000)

一、天水市博物馆藏掐丝焊珠七龙纹金带扣

天水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汉代金带扣。这件带扣是1975年由群众捐赠给天水市文化馆的,天水市博物馆成立后移交给博物馆。

该带扣从带孔处断为两部分,拼接后呈圆首方尾的马蹄形,长9.6厘米,宽6.6厘米,总重40克(图一)。前端开弧形带孔,腰带由此孔穿过。带扣前端中部有一纵向凹槽,原来应装有活动扣舌,可将腰带扣住固定,现扣舌遗失。带扣背面凹凸不平,是锤所致。带扣边缘内折,形成一周扣边,扣边上残存14个小孔,其中一个还留有打结的金丝。

金带扣的纹饰由边饰和主纹饰两部分组成。边饰由外及里分三层:第一层由双股金线扭结形成绞丝纹,第二层由单根金线弯曲形成连续的“几”字形纹,第三层是单线纹(图一,2)。主纹饰为七条龙纹,中间一条大龙穿梭于行云之中,六条小龙围绕于周边。龙纹之间是流线状的云气纹。所有龙纹均先用掐丝工艺做出轮廓,然后用颗粒较大的金珠焊接成连珠纹龙脊,再用颗粒较小的金珠填充龙身。在龙首和龙身等处有水滴形金框,参考其他金带扣,推测框内原来或镶嵌有宝石(图一,3)。带扣整体装饰繁复华美、富丽堂皇。

这件金带扣最突出的工艺是掐丝焊珠。2006年,甘肃天水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曾出土掐丝焊珠工艺的金管饰[3],有专家探讨过其装饰工艺,是通过吸珠法制成金珠(即将切成相同长度的金丝在盛有木炭粉的容器或者盛有灰的坩埚内熔融凝聚而成),再用金银铜合金焊料焊接成需要的纹样,这种焊接工艺与西方常用的焊接方法(铜盐还原法和直接灼烧)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本地化特征[3]。天水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金带扣制作工艺应与马家塬战国墓金管饰的工艺一脉相承。

图一 天水市博物馆藏汉代掐丝焊珠七龙纹金带扣

二、考古发现的多龙纹金带扣的比较分析

目前考古发现的掐丝焊珠多龙纹金带扣除了天水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还有五例(表一,图二)。这些带扣形制基本相同。

表一 考古发现的掐丝焊珠多龙纹金带扣的基本情况

图二 各地发现的掐丝焊珠多龙纹金带扣1.新疆焉耆黑圪遗址金带扣 2.朝鲜平壤石岩里9号墓金带扣 3.辽宁大连营城子汉墓金带扣4.安徽寿县寿春镇计生服务站汉墓金带扣 5.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金带扣

刘金友、王飞峰两位先生曾经谈到金带扣的演变,指出金带扣的穿孔为弧形的时代较早,平直的时代较晚[6],笔者同意这种看法。除此以外,纹饰的变化也是考察带扣演变的重要参考因素。从边饰来看,这类金带扣自始至终保持着三层边饰,第一层和第三层基本没有变化,但中层边饰的变化比较明显。新疆焉耆黑圪遗址金带扣、朝鲜平壤石岩里9号墓金带扣和天水市博物馆收藏的金带扣边饰的中层纹饰均为连续的“几”字形。这些带扣上面的龙纹轮廓明晰,每一条龙的形态都比较完整,容易分辨。尤其是朝鲜平壤石岩里9号墓金带扣和天水市博物馆收藏的金带扣,在龙的身体正中用较大的金珠焊接成脊线,使每条龙的形态分明。安徽寿县寿春镇计生服务站汉墓金带扣和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金带扣的纹饰则有明显变化:首先边饰的中层纹饰由“几”字形纹变成了菱形纹,且菱形框内有镶嵌物;其次主龙显得更加突出,小龙则变得抽象和概括,背景还增加了很多镂空。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金带扣上虽然也有焊珠形成的龙脊,但远比前两例简单,能够明显看到这种装饰的退化。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多龙纹金带扣的纹饰演变规律:边饰从简单的线形装饰变为复杂的镶嵌装饰,主纹饰从具体的多龙纹变为主龙纹突出、小龙纹概括。

图三 河南洛阳东关夹马营路东汉墓出土玉带扣

三、多龙纹金带扣的用法探讨

这类金带扣胎体轻薄,重量一般在38~50克。如此轻薄的带扣是怎样固定在腰带上的?有专家推测是包裹于腰带之上[10],笔者不认同这种说法。其原因是金带扣需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达到一定的机械强度,否则难以承受拉力,但是上述金带扣最重者不超过50克,应该无法直接用来束结腰带,并且其边沿下折在四周形成包边,显然不能直接固定在腰带上。直接固定在腰带上的带扣应当背面平整,并且背面边缘有可以固定的穿孔,如河南洛阳东关夹马营路东汉墓C3M15发现了一件与上述金带扣形制类似的玉带扣,表面浮雕两条龙纹,背面平整,背面边缘有10对穿线用的细孔[11],两两对穿,应该是用于将带扣固定在腰带之上(图三)。因此笔者推测固定金带扣的方法应该是:先做一个与其同型的内芯,将这层用掐丝焊珠镶嵌工艺制成的金带扣包于内芯之上,并通过带扣折边上的穿孔从侧面与内芯固定成一体,内芯的背面平整,其边缘有可对穿的细孔,通过这些细孔就可以将金带扣牢牢地固定在腰带上了。所以这类金带扣虽然有“带扣”之名,却无带扣之实,它应该是包裹于带扣内芯上的一层“金皮”。

《汉书》记载,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汉朝皇帝曾遗书并赠厚礼与匈奴单于,其中便有“黄金犀毗一”[12]。这处记载清楚地表明用黄金制作的带扣是十分珍贵的物品,绝不是普通百姓和一般官员能够使用的,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达官贵戚。天水与关中毗邻,这里曾是东汉氐羌豪族的重要聚居区,在这个区域发现如此高规格的金带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金带扣中的一件重要标本,对研究其制作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研究区域历史文化重要的实物依据。

[1]孙机.先秦、汉、晋腰带用金银带扣[J].文物,1994(1):50—52.

[2]李志芳.从出土东周带扣看其起源与传播[J].考古与文物,2011(4):54—58.

[3]黄维,吴小红,陈建立,等.张家川马家塬墓地出土金管饰的研究[J].文物,2009(10):78—83.

[4]翰翔.焉耆国都、焉耆都督府治所与焉耆镇城:博格达沁古城调查[J].文物,1982(4).

[5]刘俊勇,刘婷婷.大连地区汉代物质文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2(1):131—132.

[6]海原末始,刘厚滋.汉代漆器纪年铭文集录[J].考古,1937(11):170—171.

[7]刘金友,王飞峰.大连营城子汉墓出土金带扣及其相关研究[J].北方文物,2015(3):24—27.

[8]许建强,邱雪峰.安徽寿县寿春镇计生服务站东汉墓遗物及相关问题[J].东南文化,2014(3):46—49.

[9]雷明,雷芬.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文物[J].文物,1993(11):1—11.

[10]褚馨.汉晋时期的金玉带扣[J].东南文化,2011(5).

[11]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东关夹马营路东汉墓[J].中原文物,1984(9):46—50.

[12]班固.汉书:匈奴传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5:2781.

猜你喜欢
边饰龙纹天水市
梦幻联动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情迷荷叶边
一种古代软靴的边饰研究
——以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例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暖暖翻绒
元代纺织品中龙纹的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