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科技前沿

2017-02-02 10:05杨林林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年3期
关键词:饵料渔业研究

渔业科技前沿

动物标记受到捕猎者及自然爱好者的威胁

狼、鲨鱼等物种正被捕猎者利用其标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锁定。生物学家表示,自然爱好者利用标记信号接近野生动物也对一些非濒危物种的行为造成了一定影响。

科学家开始收集有关被标记物种受伤害的资料,以便评估伤害程度。他们呼吁改变标记体系,减少被滥用的风险。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生物学家Steven Cooke教授表示,越来越多使用标记的科学家开始担心该项技术造成“计划外的后果”。野外科研、获取资料,假设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仍然有许多渠道使这个过程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卫星或无线电接受标签发射的信号已经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研究物种的方法,该方法提供了许多不同物种迁移以及生活方式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标签被用来关注种群较小的濒危动物,但也有许多情况下,标签被用于大规模、大尺度范围的观测。例如每年在哥伦比亚河流域会放流10万多尾被标记的鱼类来监测鱼类种群状态、活动和迁移模式。五大湖地区被标记的鱼也超过5 000尾。

杨林林译自Canada: Tagged animals at risk from hunters and nature-lovers, FIS, 2017-3-1

美国发明新型养殖污水处理技术

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西弗吉尼亚州发明了一种生物反应器,可用于充分循环使用养殖废水。

该研究的负责人,生物反应器专家Laura Christianson表示,伊利诺斯州通常利用生物反应器清除排水管污水中的氮,而养殖污水更油腻,看起来颜色很深且有臭味。研究人员想知道能否通过生物反应器清除这类水中的氮,防止堵塞生物反应器。水中的固体使得水产养殖废水难以处理,这通常也是鱼类养殖发展的管理屏障。Christianson认为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因为水产养殖在国内农业方面增长最快,而美国约80%的海产品依赖进口。

生物反应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养殖水从一端进入生物反应器,流经木屑,从管道另一端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固体颗粒析出,吸附在木屑中的细菌清除常规污染物氮。Christianson指出这个和美国中西部利用生物反应器清除农田污水中过量氮的工作原理一样。研究发现,对不同体积的水及水中的固体含量,需要调整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时间,从12~55 hr不等。

水体量较大时,虽然快速通过至关重要,但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让细菌有效地工作,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固体析出。这项研究评估发现24 hr是最有效的工作时间。Christianson表示,人类如果想提高食品安全,尤其是在蛋白质来源方面,应该养殖更多的鱼类。但从对环境负责的角度看,处理养殖废水十分重要。2013年水产养殖普查显示,伊利诺伊州有23个鱼类养殖场和17个养殖饲料场,但并非所有养殖场都可以使用这种技术。

杨林林译自USA: New technique to treat fish farm wastewater, FIS, 2017-3-17

新捕捞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ICTA-UAB)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未来渔业技术的改进将构成对全球渔业的威胁,影响程度或大于气候变化。渔业衰退是科学家认为的气候变化加剧导致的众多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的新研究证实气候变化对全球渔业构成重大威胁,但研究还显示不断改进的渔业技术可能会成为更大的威胁。

诸如全球渔业等大范围的环境问题研究,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物理、化学或生物方面的自然科学,另一类是从人类角度研究的社会科学。新的研究综合了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影响,在一个长时序下研究相互作用,并考虑了大气环流模式(GCM)。通过这种方式,作者计算出在过去几十年里气候、经济和技术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叠加效果。ICTA-UAB研究员,研究的主要完成人Eric Galbraith表示,环境问题是复杂的。从局部的角度来看,总是很难判断什么是可预测的,也无法得知长远情况下对人类的影响。因此,人们或恐慌或忽略。通过关注预测准确率较高的事情,并从全球的角度出发,这样就可以看到很多过去的细节。研究基于简单的代谢原理和各国政府提供的捕捞记录,使用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理模型。根据渔获价格及捕捞成本,假设在捕捞能获利的地方都有捕捞行为,而撒网成功与否取决于渔民使用的捕捞技术。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的David Carozza表示,当研究人员将所有方程代入模型,运行数据后发现渔业技术的进步能较好地解释20世纪以来渔获量的增加。历史上的鱼价非常稳定,但捕捞效率发生了巨大的进步。

全球渔业技术的稳步提升造就了单种群管理方式下众所周知的一个故事。首先,随着渔民尽可能地捕捞,渔获不断增加。但在某个时间点,剩余鱼类种群数量已不足以通过快速繁殖来维持种群数量。于是,渔获量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到那时,之前因丰年积累的大量渔民和渔船加上不断革新的技术,共同推动了渔业的崩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aniele Bianchi表示,全球渔业只是众多单种渔业的总和,目前可能已经过了捕捞的峰值。所以,虽然很多地方存在例外,但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渔业技术将意味人类能吃到的海鲜将越来越少(假设没有不断完善的渔业监管)。该研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评估了未来渔业技术的提升对捕捞的影响。Galbraith表示,许多人意识到技术是渔业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并未纳入到对未来风险的讨论中。没有理由认为人类会突然停止创新,或现有技术停止传播到其它技术落后地区。所以历史趋势似乎很有可能将持续下去。然而,并不是所有都是坏消息。研究表明,即使在最坏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下,如果停止过度捕捞,21世纪全球渔获量仍可以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技术可以使事情变得更糟,让人们过度捕捞。但与此同时,诸如卫星跟踪渔船和基因手段分析鱼群,可以帮助渔业监管。控制新技术带来的潜在破坏,建设性地使用新技术是对社会的一个持续挑战。

杨林林译自Spain: New fishing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FIS, 2017-3-28

巴西发现适合生产生物燃料的微藻

经过三年的研究,巴西农牧业研究所(Embrapa)发现了生长在农业污水中能产生再生能源的微藻,产品可用于生物燃料、食物和化妆品等。

本研究中使用了来自蔗糖和酒精生产的废水即酒糟,还有棕榈油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利用这些副产物培养微藻可以通过生产更多的生物产品来增加蔗糖和棕榈油生产链的产值。微藻繁殖快速,可提供大量的油和生物能源。它的生产力大约是传统农作物的10~100倍,因此,对那些需要大量生物燃料作为原料的行业充满了吸引力。微藻提炼的生物油中富含10种高价值的成分,如ω-3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因此,它们也可以用于需要特殊属性原材料的行业,例如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巴西至少有4家公司生产微藻,其中2个在东北,专注于人类和动物营养,另2个在圣保罗,为化妆品和食品工业提供原材料,也涉及污水处理项目。然而,为了提高技术知识,促进行业发展,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减少生产成本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特别是当生物燃料行业等市场需要大量且低价的原料时。

Embrapa科学家首要的工作目标是筛选能在酒糟及工业环境中生长的品种。2个物种已经被确定可以生活在废水中且产量不错(其中1个还没有文献描述)。成分分析发现,这2种微藻含有高浓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和类胡萝卜素,更适合作为乙醇生产的生物原料。此外,它们也可以用于食品行业。选择出的2个物种不仅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利用酒糟中的有机物生长,能够显著降低有机物。因此,它们不仅可以处理废水,当微藻移除后,酒糟水还能用于甘蔗的灌溉。

杨林林译自Brazil: Suitable microalgae identified to produce biofuels, FIS, 2017-3-7

罗非鱼可以治疗严重的皮肤烧伤

罗非鱼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鱼类,在医学应用领域也有着独特的潜力,特别是用来治疗二度、三度皮肤烧伤。

巴西东北部塞阿拉州的研究人员正试验用罗非鱼的鱼皮来恢复烧伤病人的皮肤。这是医疗领域内首次使用水生生物皮肤。烧伤治疗跨学科团队主任,整形外科医生Edmar Maciel表示,在巴西,治疗烧伤需要24 hr使用烧伤乳膏。每天都需要更换敷料、去除乳膏、清洗烧伤区域、重新涂上乳膏、再包扎新的绷带。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价格昂贵且给病人造成了很多痛苦。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使用罗非鱼皮肤治疗具有多种优势。根据烧伤程度,罗非鱼鱼皮可以敷在烧伤区域很多天,避免了传统敷料更换带来的疼痛。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烧伤治疗通常使用自身皮肤或动物皮肤,尤其是猪皮。Maciel强调,相比陆生生物,使用水生生物皮肤的一大优势是不容易传播疾病。

杨林林译自Brazil: Revolutionary method developed to treat severe skin burns with tilapia, FIS, 2017-3-13

气候变化影响罗非鱼产量

一份新的报告显示,菲律宾主要的罗非鱼产区正遭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这份报告由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BFAR)、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发布。报告强调,养殖生产力的下降、鱼类的大规模死亡是极端天气条件影响的结果。

养殖户、气候学家和农业学家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旱季延长、气温和水温升高、严重干旱、强雷暴和暴雨频率增加、洪水导致养殖场外溢等。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排放的专题报告,季节性的降水量将会增加;所有季节的温度将会上升;2011~2040年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也会增加。在PAGASA和FAO的支持下,BFAR发表了题为《气候系统对罗非鱼养殖管理影响》的报告,覆盖了天气系统对罗非鱼养殖的影响以及池塘的日常管理和操作。这份报告的基础数据来源于菲律宾主要罗非鱼养殖省份的农户、养殖科学家和气候学专家。报告还补充了相关气候条件下罗非鱼的养殖技术指南和手册。PAGASA气候监测和预计部门的Analiza Solis表示,报告内的信息旨在帮助人们在灾害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预防粮食危机。FAO期待着与菲律宾政府合作,帮助菲律宾渔业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报告中的信息有助于养殖业适应气候变化,降低灾害风险。报告还举了一个东北季风气候影响水生生物栖息地的例子。11~2月,东北方向吹来的冷空气造成菲律宾东部地区大量降水。东北季风带来大量云系和降水,气温下降,冷风频繁,水温降低(低于24 ℃),这给罗非鱼养殖造成极大压力。统计显示,2015年菲律宾淡水和咸水池塘的罗非鱼养殖产量为716.4 t,而全国总产量为26.12×104t。大多数的池塘经营者采用半集约化的养殖系统为当地市场供应罗非鱼。

杨林林译自Philippines: Climate change gradually affects tilapia production, FIS, 2017-3-13

气候变化影响淡水鱼种群

气候变化已经对加拿大淡水鱼构成严峻挑战。夏季河流和溪流的高温已经迫使热门的捕捞点临时性关闭。在未来50年内,至少30%的冷水鱼(虹鳟)栖息地将会受到负面影响。

在英属哥伦比亚省,160个湖泊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目前仍能支撑虹鳟种群的繁衍;而60个湖泊的虹鳟种群因水温和盐度的上升面临威胁。这对加拿大价值80亿美元的休闲渔业及其相关产业造成了潜在危害。为了有效管控这种局面,人们必须理解为什么一些鱼类种群依然兴盛,而一些种群却无法在新环境下生存。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教授Patricia Schulte博士主持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资助金额达到440万美元,旨在开发出一种基因筛选工具,找出虹鳟种群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基因组。Schulte博士领导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组工具评估野生虹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之后将这些信息转化为针对休闲渔业的科学建议。Schulte博士表示,这项研究工作将为野生虹鳟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方法;监测虹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制定利益相关者都参与的管理政策;降低渔业管理的成本。英属哥伦比亚省基因组发展计划部首席科学家Catalina Lopez-Correa表示,这项工作展示了政府、原住民和学术界之间的合作,为英属哥伦比亚省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性的基因组工具。

此项研究的合作伙伴包括:英属哥伦比亚省淡水渔业协会(FFSBC)(管理该省虹鳟渔业种群)、英属哥伦比亚省林业、土地和自然资源开发部(FLNRO)、加拿大渔业及海洋部(DFO)、太平洋鲑鱼基金会(PSF)和哥伦比亚河流渔业委员会(CRITFC)(负责协调渔业管理政策、提供渔业技术服务)。这些合作伙伴将利用项目获取的信息协同保护虹鳟种群和休闲渔业,确保虹鳟种群的健康。研究项目来自于2015年加拿大自然资源和环境基因组应用研究计划。

杨林林译自Canada: Genome BC: Climate change impacting freshwater fish populations, FIS, 2017-3-10

沿海厄尔尼诺对鲭鱼和鲣鱼有利

秘鲁生产部表示,沿海厄尔尼诺现象对一些暖水性的水生生物种类有利,如鲭鱼、鲣鱼等。在过去5天,秘鲁利马和卡亚俄鱼类批发市场的鲭鱼数量增加了43.3%;平均批发价由每kg 2.75索尔(0.84美元)下降至2.00索尔(0.61美元)。

秘鲁生产部认为,秘鲁渔业资源并不短缺,利马、卡亚俄等南方地区的市场供给规律而充足。秘鲁沿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对一些深受市场欢迎的、消费量大的种类也大有好处,如鲻鱼的上岸量就爆发性增长了449%。不过,秘鲁全国的渔业产量在种类和数量上差异显著。

杨林林译自Peru: Coastal Nino′ favours presence of mackerel, skipjack and bonito, FIS, 2017-3-24

2015年的海洋条件可能影响大鳞大麻哈鱼的溯河产卵

俄勒冈州立大学(OSU)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研究人员预测,2017年哥伦比亚河大鳞大麻哈鱼的溯河回归率低于平均水平。

预测的依据是2015年春季的海洋条件处于历史较差水平,回归大海的大鳞大麻哈鱼以当龄鱼为主。此外,太平洋年代际震荡值(反映海洋表面温度的冷暖)显示,2015年是1900年以来大鳞大麻哈鱼迁徙遇到的近海水温最高的年份之一。研究人员相信,2015年大麻哈鱼缺乏食物可能导致较高的死亡率,这将在2017年的溯河回归率上得到反应。研究的主要完成人Elizabeth Daly表示,大麻哈鱼幼鱼首次进入海洋,对它们来说这是个关键时刻。幼鱼必须适应海水环境、摄食以及避免成为被捕食的对象。2015年5~6月的取样结果显示,这些幼鱼比平时小很多而且很瘦,很多还是空腹。这表明它们严重缺乏食物。研究人员解释道,当俄勒冈和华盛顿外海的水温变低,大麻哈鱼幼鱼能够较容易地以玉筋鱼等鱼类为食,这会促进大麻哈鱼的快速生长。而当海水变暖时,可获得的食物较少,大麻哈鱼主要捕食鳀鱼和鲉鱼的幼鱼,可捕食的种类比冷水时少很多。

2015年春季,当大鳞大麻哈鱼幼鱼迁移到海洋中时,那些作为后备食物来源的鳀鱼和鲉类的幼鱼却消失了。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幼鱼由于缺乏食物而死亡。NOAA生物学家Bill Peterson告诉Daly及其同事,2015年初太平洋西北沿岸水温偏高,缺少富含脂质的桡足类,而桡足类是食物链中的关键一环。NOAA西北渔业科学中心的生物学家Richard Brodeur表示,温暖的年份缺少富含营养物质的上升流。大麻哈鱼可以勉强应对一年这样食物缺乏的环境,但若连续发生2~3年对大麻哈鱼来说就是灾难性的。Daly表示,2016年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大麻哈鱼捕食沙丁鱼幼鱼。沙丁鱼因温暖的水温首次在俄勒冈州中部沿海产卵。现在还无法得知沙丁鱼的出现对大麻哈鱼的生长有何影响。如果水温持续变暖,沙丁鱼将成为大麻哈鱼新的食物来源。对于2017年哥伦比亚河大鳞大麻哈鱼的溯河产卵,Daly及其同事将密切关注是否受到2015年海洋环境条件不佳、食物缺乏、幼体个体较小等因素的影响。

杨林林译自USA: 2015’s ocean conditions may cause poor juvenile chinook salmon return, FIS, 2017-3-21

饵料鱼捕捞对捕食者的影响或许不大

发表在《渔业研究》杂志上的新研究发现,饵料鱼捕捞对捕食者的影响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低,该结果对海洋中饵料鱼的价值提出了挑战。

研究小组由华盛顿大学Ray Hilborn教授牵头,7个受人尊敬的渔业学家组成。研究发现捕食者种群数量对特定饵料鱼的依赖程度比之前研究的假定要低。2012年皮尤慈善信托基金资助的Lenfest海洋项目饵料鱼工作组认为,饵料鱼被捕食的价值是被捕捞的两倍,并建议削减50~80%的饵料鱼捕捞。对于渔业管理,这样的预防措施会对饵料渔业生产力造成很大的影响。IFFO(海洋原料组织)等团体指出,饵料鱼种群对全球粮食安全以及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然而,新研究发现Lenfest项目在方法上存在多个问题。这项研究的合作者Ricardo Amoroso博士表示,Lenfest实际使用的模型忽略了一些生物学的关键参数。其方法之一是“根据实验推测实际发生了什么。”先前的研究依赖于模型,理所当然认为捕食者和猎物之间应该有一个强大的联系。具体来说,Lenfest和其它研究使用了生态系统模型,忽略了饵料鱼丰度年际间的巨大波动,也未能考虑到捕食者倾向于捕食小型饵料鱼,而渔民较少捕获小型饵料鱼。由于这些疏忽,新研究认为Lenfest项目提出的建议过于广泛,渔业管理人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确保健全的渔业管理。

IFFO负责人Andrew Mallison表示,通过渔业管理来平衡生态系统、人类营养需求和沿海经济十分关键。这些发现给渔业管理者提供科学指导并纠正了前期一些不准确的报道。

Lenfest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基于EcoSim模型,该模型由本研究的参与者之一Carl J. Walters博士创建。Walters博士发现早期研究中的EcoSim模型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自然变化、补充群体的局限性和动物觅食的高效性。Walters博士指出之前使用的EcoSim模型存在一些“特别的”问题。之前预测的食物链顶端捕食者自上而下对底部的影响比历史数据中看到的要高很多。这不是第一次早期生态系统模型研究受到质疑。Lenfest项目完成一年后,其中2名参与者Tim Essington博士和Eva Plaganyi博士在《海洋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认为,捕食者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通常并不足以用于评估捕食者对饵料鱼消耗的敏感度。此次新研究重复了这一发现,多种理由认为早期使用的模型不足以得出相应结论。

除了挑战以前的研究结论外,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现捕捞对饵料鱼丰度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往往是饵料鱼丰度的驱动因素,饵料鱼的分布对捕食者的影响大于饵料鱼丰度的影响。研究强调了饵料鱼作为人类食物供应链一部分的重要性,肯定了其较高的营养价值,不论是人类直接食用还是应用在水产养殖中,此外饵料鱼捕捞对环境的影响也较低。研究认为,如果按Lenfest建议的减少饵料鱼捕捞,将迫使人们通过其他方式寻找饵料鱼提供的健康蛋白和微量元素,这往往可能需要更大的环境成本。Hilborn博士表示,饵料鱼提供了世界上环境成本最低的食物—低碳且不耗水。从很多方面看,饵料鱼都是一种环保食物。

饵料渔业为人类提供了大量健康的长链ω- 3脂肪酸,或通过直接食用鱼油胶囊的形式,或间接通过养殖饲料(鱼或畜禽)的形式。

杨林林译自Worldwide: Forage species catch may have lower effect on predators, FIS, 2017-4-3

“内置GPS”帮助鳗鲡洄游至欧洲河流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们发现,欧洲鳗鲡体内有一种类似内置GPS或基于地球磁场的全球定位系统,用于在其漫长的海洋旅程中辨认方向。

欧洲鳗鲡出生在大西洋百慕大群岛东部的马尾藻海,该物种洄游4000英里前往欧洲的淡水河流。研究人员推测美洲鳗鲡可能也利用磁场帮助其迁移洄游。几乎与欧洲鳗鲡相同,美洲鳗鲡也出生在马尾藻海,同样经类似的长途迁移洄游到北美的淡水河流。此次发现可能有助于管理这类商业和文化上十分重要的鳗鲡以及类似物种,如美洲鳗鲡和日本鳗鲡。由于捕捞压力,所有这些鳗鲡种群资源都被认为处于衰退状态。此外,由于大坝阻止了洄游通道,外加污染和海洋环境的变化导致其栖息地丧失。

一个由国际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加入到了俄勒冈州立大学Nathan Putman的博士后研究中。研究测试了欧洲鳗鲡的认路能力,推测了鳗鲡幼鱼在不同磁场条件下的迁徙路线。通过这个实验科学家发现,鳗鲡的方向定位取决于磁场条件,但在各种条件下,鳗鲡都进入模拟的墨西哥湾流,这被认为是导致鳗鲡幼鱼从马尾藻海游向欧洲的原因。欧洲、日本和美洲鳗鲡已有几个世纪的捕捞历史,一直支撑着商业、娱乐和生计渔业。进入淡水的鳗鲡幼鱼可以卖到惊人的价格,在某些年份,缅因州的鳗鲡价格超过每磅2 000美元。2014年,美洲鳗鲡的商业渔获总市值约980万美元。

Putman的研究显示许多海洋动物,如太平洋鲑和海龟也利用地球磁场作为大尺度的地图导航。通过学习动物如何利用环境指导它们的行动,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预测迁徙路线和洄游分布。更多类似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管理其他有价值的迁徙物种,如金枪鱼、旗鱼、剑鱼和鲨鱼。

杨林林译自USA: An 'internal GPS' would guide eels in their migration to European rivers, FIS, 2017-4-21

选择性育种有利于提高虹鳟的饲料转化率

研究表明,选择性育种不仅可以防止虹鳟脂肪沉积过多,提高饲料转化率,而且还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存留率。

实验显示,通过遗传改良限制脂肪沉积可以促进虹鳟(OncorhynchusmykissWalbaum)快速生长,饲料转化率提高30%以上。饲料转化率的提高意味着同样数量的饲料可以生产更多的鱼,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饲料利用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环境,饲料更多地被鱼体吸收利用而不是残留在水体中。通过选择性育种限制脂肪的沉积用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存留率。这对鱼类吸收食物蛋白用于肌肉生长而非能量留存至关重要。饲料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应该是鱼类能量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基因高效、生长迅速且没有过多脂质沉积的鱼类可以更高效的转化食物中的蛋白质用于肌肉生长。这也是选择性育种的目标,生长和脂质是两个重要考量因素。

通过限制鱼类的脂肪沉积,鱼类的食用质量也将提高,鱼类加工的废弃物也会有所减少。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Antti Kause表示,虹鳟和欧洲白鲑的选择育种对水产养殖业的贡献意义非凡。假设芬兰虹鳟通过选择后的产量在1×104t,饲料转化率在1.1,饲料价格在每kg 1.25欧元,这意味着20%的饲料节省量每年可节约275万欧元。

杨林林译自Finland: Selective breeding favours rainbow trout feed conversion ratio, FIS, 2017-4-18

直布罗陀海峡集中了地中海最大密度的鲨鱼和鳐类

西班牙海洋研究所(IEO)马拉加和加那利岛海洋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了鲨鱼、鳐类和银鲛的历史和生态模式。结果显示,这些种群的健康程度取决于接近直布罗陀海峡的程度。该研究成果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研究对象为地中海的软骨鱼类(鲨鱼和鳐类)和银鲛。虽然这些种类在地中海属于小种群,只有89种,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研究对象中很多种类因为人类捕捞活动或栖息地的丧失面临巨大威胁。因此,研究这些种类的空间分布有助于了解它们的生态定位,也有利于进行更有效的种群管理。基于生态和历史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地中海软骨鱼类的丰度与离直布罗陀海峡的距离密切相关。科学家们解释道,该结果与伊比利亚半岛发生的灭绝—殖民开拓事件一致。当一个灭绝事件发生,紧接着一个殖民开拓事件便通过地峡接踵而来,地峡将其与来源地隔绝,这也是伊比利亚半岛从地峡到内地种类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

地中海的起源可以被解释为“海洋半岛”,因为它被陆地包围,仅与大西洋连接。大约600万年前,麦西那海岸盐分危机期间,这个连接通道暂时关闭,地中海开始干涸,形成了一个高盐度的湖泊,导致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种情况直到100万年后直布罗陀海峡开放,大西洋水注入以后才发生逆转。IEO加那利岛海洋学中心的研究人员José Carlos Báez表示,原始的地中海鱼类在盐危机期间灭绝,在直布罗陀海峡开放以后,大西洋鱼类进行了殖民开拓。这也可以解释地中海特有软骨鱼种类数量较少以及纵向分布模式的原因。

杨林林译自Spain: Strait of Gibraltar concentrates Mediterranean’s greatest diversity of sharks and rays, FIS, 2017-4-25

新的蓝鳍金枪鱼自动计数和称重系统诞生

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和西班牙海洋研究所(IEO)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个新的对蓝鳍金枪鱼进行自动计数和称重的系统,以用于这个物种的保护。

这个系统结合了用于计数的声学系统和用于金枪鱼3D测量的立体视觉系统,属于欧洲BIACOP项目的一部分。IEO表示,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委员会(ICCAT)建立的捕捞配额生物量误差边界在当下计算系统中下降了20 %。Ai2研究所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员Gabriela Andreu表示,理想状况是在蓝鳍金枪鱼授权的数量内,捕捞和转运到育肥笼中。直到现在,金枪鱼从捕获到育肥笼的计数都是通过人工计数或使用基础软件进行。这使得误差较高,且很多情况下数值被高估,因为图像有时候能见度较低。

在BIACOP项目的规划下,科学家们利用声学和光学技术研发了新的蓝鳍金枪鱼换笼时使用的生物量测量系统。它基于一个与系统同步的摄像机和科学回声测深仪。项目由IEO穆尔西亚海洋中心主任Fernando de la Gandara主持,由欧盟捕捞调控计划资助。Fernando de la Gandara表示,新系统有助于这种地中海居民食用了数百万年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种群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为了进行测量,安装在两个笼子之间的设备使用了海洋牧场中常用的材料。在金枪鱼转移过程中,Ai2-UPV研究所研发的立体相机对鱼体进行拍摄,报告3维测量尺寸。此外,由IGIC人员设计的基于科学回声测深仪和超声波传感器的声学系统,收集回声用于计算。获取数据后,软件自动集成声学和视频数据,生物量估算准确率在95%左右,准确度远远高于传统方法。IGIC海底声学组协调员Victor Espinosa表示,这个项目起源于Balfego集团渔业秘书处提出的希望解决金枪鱼转移过程中无法量化数量和生物量的问题。 BIACOP项目期间,Balfego公司和IEO蓝鳍金枪鱼控制和繁殖基础建设部(ICRA)提供了技术和媒体支持。项目验证了超过1 200尾蓝鳍金枪鱼,处理了10万多个立体图像。

杨林林译自Spain: Automatic counting and weighing system designed for bluefin tuna, FIS, 2017-5-4

西班牙开发新技术应对异尖线虫问题

渔船安装消灭线虫幼虫的设备,是西班牙农业、渔业、食品和环境部鼓励对抗鱼体寄生虫的技术手段之一。

这个计划是随着寿司越来越受欢迎,食用生鱼片导致寄生虫感染率增加而引起媒体争论之后提出的,研究成果已在英国科学杂志发表。这项技术的应用是公共部门推动食品安全行动的一部分。渔业部秘书处在最近一次船主、传统零售商和销售公司的共同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寄生虫控制的计划。

政府坚持安全的食品需求,这就要求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异尖线虫寄生在鱼体内,如果鱼体未煮熟或生食,幼虫就会进入人体消化道。目前强制规定销售供生食的鱼,必须在-20 ℃以下冷冻保存24 hr以上。相关部门称,将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工作计划,以进一步降低异尖线虫在鱼体和生态系统中的发病率,其中最突出的措施是在渔船上安装幼虫灭活设备。当前欧盟委员会(EC)在该领域的项目之一,由维戈海洋研究所主持,旨在揭示船上鱼体内脏的妥善处理对寄生虫的影响。科技项目也正在同步进行,如“Scanisakis”项目,通过高分辨率扫描仪确定鱼体的感染程度。短期内,政府设想制定船上鱼体内脏管理的UNE标准。此外,政府部门鼓励强化整个食物链中生的或半熟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杨林林译自Spain: New technology helps combat anisakis in fishing boats, FIS, 2017-5-17

新技术平台可以跟踪金枪鱼捕捞信息

实时电子报告平台的应用将有助于核实和确认太平洋港口的金枪鱼交易,该平台计划将为太平洋主要港口的渔业官员配备包括升级的平板电脑等设备。该计划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环保基金会(EDF)和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SPC)的欢迎。

渔业观察员使用这种新的电子观察上报系统APP,将提高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支持者认为该技术将直接解决占比很大的IUU捕捞问题。最近在新喀里多尼亚举行的SPC金枪鱼数据工作会上,来自9个太平洋国家的13名渔业官员被培训使用这些设备。这些成员国的港口检查人员正在培训使用SPC的终端应用,渔船船长被培训使用船载电子报告应用程序,报告捕捞努力量和捕捞数据。WWF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项目经理Bubba Cook指出,在港口及时、准确的核实和确认捕捞记录,仅通过纸质记录系统是极其困难的,但现在港口检查员可以在码头输入信息,信息将立即进入管理系统。

库克群岛海洋资源(MMR)离岸部门总监Tim Costelloe表示,MMR欢迎通过引入平板电脑支持渔业官员的工作。预计这个计划将为进一步快速推广该项技术奠定基础。这种技术专为提高海产品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而研发。下一步,终端程序第一阶段将继续在斐济、库克群岛、马绍尔群岛、纽埃岛、图瓦卢进行测试。此外,新版本将在2017年8月发布,目的是为了推广到其他成员国及延绳钓船。中西太平洋占全球大约60%的金枪鱼捕捞量,是全球供应的各种金枪鱼的产地,近年来估计的价值高达72亿美元。

杨林林译自New Zealand: New technological platform will contribute to tuna catch tracing, FIS, 2017-5-23

猜你喜欢
饵料渔业研究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香饵
香饵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