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池塘台风暴雨后的管理措施

2017-02-02 10:19洪家春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底质全池增氧机

洪家春

水产养殖池塘台风暴雨后的管理措施

洪家春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沿江、沿海地区天气特别异常,各地降雨量增大,气温高变化快。由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属水中变温动物会深受其害,影响将更加直接,程度会更加急烈,水产养殖业的危害在所难免,严重者洪水淹没池塘,堤崩鱼逃,损失惨重;轻者则会使大量雨水进入池塘,水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鱼、虾、蟹等应激反应迅速发病,大量死亡。每年4-11月正是各地陆续到来的梅雨季节和台风天气,池塘将会经常遇到暴雨大风,由于这时正值养殖生产旺季,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重大损失,这里结合实际,特介绍养殖池塘在台风暴雨后的管理技术措施,以降低大雨水灾对水产生产的影响,供水产从业者参考。

一、抓紧整修池埂,排除隐患

暴雨期间,由于池埂长期浸泡水中,土壤结构松弛,稍有不慎,便会溃埂,所以, 水灾后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整修塘埂。对险埂要段应及时用硬土及碎石加固,并严加夯实,不得渗漏,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鱼池与外界已通连的水体,这时也要抓紧填塞,进、 排水口更要检查,确保安全。窄埂、疏埂还要用新土加宽加固,不能掉以轻心。

二、及时施用生石灰,快速调节池水pH值

雨后池塘一般pH值都较低,要及时测定池水的pH值,根据水体pH情况,每亩可以使用生石灰10kg左右,化水后全池泼洒,使池水pH值保持在7.5-8.5之间。不但有利鱼、虾、蟹的正常生长或蜕壳,水中pH值稳定后也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维持正常水色,保持池塘良好水质大有益处。

三、坚持巡塘,加强水质监测

下过雨之后,养殖生产者应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早上巡塘,主要观察池塘鱼、虾、蟹等有没有浮头现象,浮头程度如何;中午巡塘,结合投饵检查鱼、虾、蟹等活动和吃食情况;晚上巡塘,检查全天鱼、虾、蟹等的吃食情况以及判断鱼、虾、蟹等有无浮头先兆。对巡塘发现的池塘安全问题应及时解决。巡塘时,还应密切观察池塘水质变化,可依池塘水色、水质指标和鱼、虾、蟹等的活动情况来判断池塘水质的优劣,必要时取水样检测,经专业人士综合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水质恶化。例如,当pH值的日变化超过0.5时,说明池水总碱度太低,水的缓冲能力差,如遇台风暴雨,极易引起倒藻;所以需要提前采取调整pH值和防范倒藻的措施,可以全池泼洒生石灰、水质改良剂、VC应激宝以及少量施肥等。

四、开足增氧机,确保水中溶氧充足

连续阴雨天气期间,应及时开足增氧机增氧,尤其是半夜池塘耗氧量大,水中溶解氧不足时,更需要开启增氧机增氧,防止缺氧。增氧机搅动水体,还可加速雨水溶入池水中,打破水体盐度和温度的分层现象,使池水温度变化幅度减到最小,保证水体上下层拥有充足的溶氧。必要时全池泼洒化学增氧药物,确保水中溶解氧充足,特别是在鱼、虾、蟹等患病或虾、蟹蜕壳时,应24小时开启增氧机,并及时投放长效粒粒氧,以补充水中溶解氧的不足。

五、施底质改良剂,防止底质恶化

根据池塘底质和水质的具体情况,适量施加沸石粉、白云石粉、底质改良剂等底改物质,改良底质和水质,改善底质环境,防止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的底质恶化,减少残剩饲料、烂草、死亡的动物尸体等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鱼、虾、蟹等的侵蚀,有利于鱼虾的正常生长。

六、及时泼洒抗应激药物,减少应激反应

在雨季或暴雨前,应全池泼洒水体解毒剂、水质降解剂,给水体解毒以及增加水体的透氧性,尽量为鱼、虾、蟹等创造较为舒适的环境,然后泼洒抗应激药物,如VC、葡萄糖等,增强抗应激能力。如遇连续降雨时间过长,可利用中途天气较好时再泼洒一次抗应激药物。

七、因地制宜,采取灾后的补救措施

逃鱼严重的地塘,应抓紧补充鱼种或套养夏花,不能让水体荒废。其它苗种便于解决的也可放养。若苗种一时难以解决的,也可种植水生经济作物,进行灾后补救。投放的苗种,最好就近解决,可以到外地购买,也可以在天然水体中捕捞或收购。投放时,应根据逃鱼的多少及塘口的情况,选择放养品种,确定增补数量,做到放养的苗种既能利用水体的有效空间,又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八、合理施肥,尽快培肥水质

大雨水灾过后,由于雨水的稀释,养鱼池水质一般偏瘦,营养普遍不足,浮游生物繁殖缓慢,应尽快加强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可用碳铵(3-4kg/亩)或尿素(2-3kg/亩)泼洒水体,改变水质。磷肥来源较方便的,可用过磷酸钙等施入水中,用量为每亩5kg左右,也可直接施撒渔用生物肥料。若池水比较混浊,泥沙含量较大,影响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可用明矾或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澄清水体。

九、加强投喂,确保鱼类的饵料供应

暴雨期间,由于水中溶氧不足及应激反应,鱼、虾、蟹等一般很少吃食或不吃食,可以少喂或不喂饲料。水灾过后,雨期已经结束,伏季即将到来,池中水温比较适合鱼类的生长,鱼类食欲较好,应保证吃食性鱼类的饵料供应。饵料应新鲜、适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每天增加投饵次数,并增加投喂总量,确保鱼类有饵可吃。投饵量应以摄食情况及池鱼总量而定,一般以摄食后2小时略有剩余为宜。饵料的种类应精粗结合,合理搭配。

十、注意防治鱼病

暴雨期间,洪水横流,水体污浊,病原生物随水流动,容易传播。暴雨水灾后,除水体采取正常的净化措施外,还要用漂白粉、强氯精等药物消毒水体,杀灭细菌,并交替使用敌百虫、硫酸铜、阿维菌素等药全池泼洒,防止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补放的鱼种,无论来源何处,都要用食盐水或聚维酮碘溶液等洗浴3-5分钟,不让鱼种带病入池。投喂饵料时,应不定期地用氟笨尼考、大蒜素、抗菌素等拌饵投喂,防止鱼病的发生。已发生鱼病的池塘,应尽快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排除致病因素。

(通联:238200,安徽省和县农委渔业局)

猜你喜欢
底质全池增氧机
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底质的喜好性研究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精养渔池增氧机的合理设置
池塘养鱼如何选择适合的增氧机
常用类型增氧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技巧
健康养殖问答(25)
开放,活化英语资源应有“底质”
小龙虾常见病防治措施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增氧机“智能开关”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