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施用缓释肥 保护生态环境

2017-02-02 11:57石岩
农业知识 2017年37期
关键词:利用率氮肥化肥

推广施用缓释肥 保护生态环境

本栏目由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主办

由于肥料性质与土壤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利用率低是化肥施用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中氮的损失特别严重,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这不仅浪费肥料资源,而且能引起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类含量超标,N2O、NO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制新型的缓释肥料,以达到能够控制其养分的释放速度和时间,求得养分释放量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相吻合,既实现省工高效的一次性施肥、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又减少环境污染。

一、缓释肥特点突出

化肥肥效利用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施用不合理以及速效化肥本身存在着的不可克服的缺陷。生产实践表明,要想实现高产稳产,农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都必须得到足够的养分。而氮肥作为速效肥料,其一次施入,养分快速释放,可满足作物前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但仍有大量养分不能被及时吸收,造成流失,利用率降低;作物后期生长的养分供应易短缺,影响最终的产量形成。而缓释肥通常解释为可以缓慢释放养分的一类肥料,主要为缓效氮肥,也叫长效氮肥,养分以不同化合物形式或物理状态存在,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施入土壤后,逐渐分解,氮素缓慢释放,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氮的需求。与常规氮肥相比,养分的缓慢释放使其有更长久的肥效,能够满足农作物在整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减少因前期养分快速释放而造成养分的流失;具有低盐指数,一次大量施入土壤不会“烧苗”;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和质量,节约成本,尤其适应旱地小麦生产,达到减氮高产、保护生态的目的。

二、缓释肥施用效果显著

肥效受土壤pH值、微生物活动、土壤中水分含量、土壤类型及灌溉水量等因素的影响,施用缓释肥可实现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基本一致,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的同时,减少了有效成分的流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尤其是氮肥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效、减氮目标。试验表明,缓释肥可显著增加小麦的生物量、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缓释肥处理的小麦生物量比对照提高11.73%至14.99%;施用缓释肥的处理在减少10%的氮肥用量的情况下,小麦667平方米仍增产8.75千克。

缓释肥在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施用效果也非常显著。在水稻上,施用缓释肥的水稻前期长势相对较慢,而后期长势相对较快,在一定程度避免了前期无效分蘖过多的现象,增加了后期的有效分蘖,这与缓释肥缓慢释放养分的特点密切相关,且缓释肥施入总氮量较常规施肥减少10%时,还能够实现增产的效果,达到既减氮又增产。在玉米上,缓释肥为一次性施入,所折合的总氮量小于习惯施肥的总氮量(习惯施肥采用底肥+两次追肥),但效果比习惯施肥处理667平方米增产56千克,增幅13.8%。

三、建议

推广施用缓释肥,不能靠行政命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切实重视,有步骤地进行。

(一)试验示范。通过省级和市县级农技部门组织种田大户进行缓释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和示范试验,以实际的试验统计结果来验证缓释肥在作物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减氮等方面的施用效果,示范给农民看,以逐渐接受使用缓释肥。

(二)加大降本消耗技术研发。目前,缓释肥的价格相对比较高,这是限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急需探究缓释肥生产材料和工艺技术等方面降本消耗的方法和措施,降低缓释肥价格。

(三)建立缓释肥效果评价体系。不同区域的土壤特性及养分状况不同,不同的土壤温度、湿度、养分等土壤环境对缓释肥中的物质反应产生的影响不同,不同的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并且不同类型土壤的基础地力水平和供肥能力存在着差异,可能引起缓释肥释放速率与作物生长营养需求规律不符。应建立缓释肥效果评价体系,采用实验室阶段评价、水中溶出率和土壤淋溶等方法进行筛选,并根据不同作物养分吸收规律进行初筛,随后进行田间生长阶段的效果分析,准确地选出与当地土壤状况相符、适宜不同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缓释肥种类。同时,目前市场上的缓释肥主要偏重氮肥,对钾肥和磷肥的缓释研究还比较少,应与配方施肥结合进行缓释肥料的研制与开发。

(石岩)

猜你喜欢
利用率氮肥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