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与诊断

2017-02-02 10:07翁善钢
养猪 2017年3期
关键词:螺旋体酯类血清型

翁善钢

(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 浦东新区 200137)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与诊断

翁善钢

(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 浦东新区 200137)

钩端螺旋体病是人和家畜(主要是犬、牛和猪)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发热、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肺脏病变和繁殖障碍为特征。猪钩端螺旋体感染通常是亚临床性的,不过有时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疾病,主要取决于感染病原体的血清型和猪感染时的日龄。

1 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直径约为 0.1 μm,长度为6~20 μm 的螺旋体原虫。钩端螺旋体具有典型的双膜结构,其中细胞质膜与肽聚糖细胞壁紧密结合,并被一层外膜覆盖。在外膜中,脂多糖构成了钩端螺旋体的主要抗原。

钩端螺旋体属目前由 23个种组成,根据其致病性分为 3 个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腐生性钩端螺旋体和中间群。此外,根据表面抗原的表达水平,通过凝集吸收反应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各种血清型。跟猪有关的血清型有布拉迪斯拉发型 (Bratislava)、波莫纳型(Pomona)和塔拉索维型(Tarassovi)等。在这些血清型中,只有布拉迪斯拉发型呈全球性分布。波莫纳型是导致北美、南美、某些亚洲国家、澳大利亚和东欧国家的猪只出现感染的主要原因。塔拉索维型主要出现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欧国家,但在西欧国家很少见。

2 临床症状

钩端螺旋体通过小伤口或擦伤,经黏膜(如结膜)或湿润的皮肤进入体内。感染后 1 d 或 2 d,会有持续 4~7 d 的钩端螺旋体血症期。在此期间,钩端螺旋体进入多种组织并增殖,包括肝脏、肾脏、生殖道、眼睛和中枢神经系统。在血液和组织中的钩端螺旋体数量达到临界水平后,会出现因钩端螺旋体毒素或有毒细胞成分导致的病变,并可能会观察到由此产生的症状。

在妊娠母猪的子宫内,当钩端螺旋体突破胎盘屏障时,胎儿会发生感染。绝大多数的胎儿从妊娠中期开始就会感染,然后发生流产、死胎和产弱仔。在妊娠的前半阶段,经胎盘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如发生这种情况,则会出现胎儿死亡并被吸收,母猪定期或不定期返情,以及有木乃伊胎或无木乃伊胎的窝产仔数减少。无论哪种感染状态,胚胎死亡、流产、死胎和产弱仔通常发生在感染后 7~60 d。

流产、死胎或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弱仔,通常是妊娠母猪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唯一症状。流产胎儿可能会表现出非特异性的大体病变,包括多组织水肿、体腔内出现浆液性或血色液体,有时皮肤、肾皮质和肺脏出现点状出血。肝脏会出现灰白色小斑点,因为不到 10%的病例会出现局灶性坏死,但这属于本病特有症状。流产胎儿的胎盘一般表现正常,但在某些病例中可能会出现增厚和水肿,且呈褐色和外观坏死。

钩端螺旋体感染的临床严重程度根据感染的血清型不同变化很大。对波莫纳型来说,一旦传染源侵入猪场,就会发生很高的感染率,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所以,大约 20%的妊娠母猪会发生流产,死亡的仔猪/母猪数可达 28%。同样,波莫纳型的血清阳性猪群发生木乃伊胎、死胎和母猪反复配种的比率比阴性母猪群高。由塔拉索维型引起的感染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然而,它不会在猪群中迅速传播,并且往往会比波莫纳型更温和,不过有报道称该血清型可造成 30%的感染母猪出现流产。此外,塔拉索维型与总体的繁殖性能障碍和窝产仔死亡数的增加有关。布拉迪斯拉发型感染会持续存在于非妊娠母猪和公猪的生殖系统中。因而,钩端螺旋体可从流产后 5 个月扑杀的流产母猪的输卵管、子宫、阴道和乳腺淋巴结中分离到。受此血清型感染的猪通常对感染具有较弱且较短的抗体凝集反应。之前未感染猪群或免疫力正在下降的猪群,最初的症状可能类似于其它血清型引发的感染中观察到的症状:流产(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早产,窝产仔数减少,死胎、木乃伊胎和初生仔猪质量参差不齐增多,包括弱仔的高发生率。然而,布拉迪斯拉发型感染最重要的影响是对随后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返情到配种的间隔时间较正常返情时间延长许多,且延长时间不规则(23~38 d),在许多情况下还会伴有脓性黏液流出,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在返情前 2~3 d,这通常可以鉴定为低受胎率。同时,布拉迪斯拉发型偶尔可能会导致持续时间不超过5个月的严重不孕。

3 诊断

猪钩端螺旋体病最常见的诊断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注重于该菌的检测和/或鉴定,而间接法则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该菌的抗体。

3.1 直接法

钩端螺旋体的分离和鉴定,利用银染或暗视野显微镜目测钩端螺旋体,通过荧光抗体试验(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FAT)或免疫组化试验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或检测猪组织、体液中的钩端螺旋体 DNA,可以对出现急性钩端螺旋体病临床症状的动物进行诊断。胎儿组织样本的相同检测结果也可对钩端螺旋体导致的流产进行确诊。

组织分离和鉴定钩端螺旋体可以对钩端螺旋体病做出明确的诊断,而且可以鉴定感染菌的血清型。这种方法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细菌培养通常只能在参考实验室进行,但对流行病学分析仍然很重要。最后,细菌培养对测定它的抗生素敏感性是绝对必要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是基于检测细菌中普遍存在的不同特定基因或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专有基因。PCR 试验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早期诊断,而且不需要活的钩端螺旋体就可以得到阳性PCR 结果。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FAT)和免疫组化试验适用于胎儿样本或高度自溶的死亡动物,因为这些样本的病原菌分离可能会很困难。此外,当需要进行快速诊断时,这两种方法也非常实用。这两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其检测正确性取决于样本中存在的钩端螺旋体数量。因此,这两种方法不适用于对处于慢性携带状况的动物进行诊断,因为这种动物体内的细菌数量可能非常低。组织病理学和暗视野显微镜检也可以用于诊断。使用银染技术的优点是其可以应用于甲醛固定的组织样本,而且还可以是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然而,组织学技术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而且不能确定病原体的血清型。暗视野显微镜检法已被用于检测感染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和胎儿的尿液或体液样本。但是,该技术具有较低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因为许多组织的伪影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钩端螺旋体。

3.2 间接法

血清学试验是确认临床诊断最常用的方法。虽然已经推出了许多血清学试验方法,但仅显微镜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兽医实验室常用的方法。血清学方法只在两种情况下对个体动物具有诊断价值:第一,当急性期且间隔为 14~21 d 的配对血清样本确定为血清转换时;第二,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胎儿血液和/或胸腔液中或未采食初乳的仔猪血清中检测到抗体时。在动物水平上对流产病例进行诊断时,血清学试验在波莫纳型的感染病例中可能具有诊断价值。然而,如果在塔拉索维型感染以及布拉迪斯拉发血清型感染上,血清学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

MAT 是诊断钩端螺旋体病最广泛的方法,而且是标准的血清学试验。由于其通常不与其他细菌的抗体发生交叉反应,使其特异性很好。然而,疫苗以及钩端螺旋体血清型和血清组之间的交叉反应可能会干扰 MAT的结果分析。MAT不能用来明确确定个体感染或群体感染的血清型。另外,不同血清型(包括免疫接种后两个月的疫苗)的抗体滴度可能会维持在显著性较高的水平上。

基于外膜蛋白构建的 ELISA 具有较低的特异性,可以检测所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抗体。此外,该方法对适应性血清型感染灵敏性低,更适用于对非适应性血清型感染的诊断。基于脂多糖构建的 ELISA 具有血清组特异性,这对流行病学研究非常有用。主要缺点是,在主要为布拉迪斯拉发型感染中,其灵敏性可能会低于 50%。同 MAT 一样,ELISA 试验不能区分野毒感染和接种感染的动物。

(编辑:柳青)

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的三项对策

硝酸酯类是治疗心绞痛的一线药物。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会随着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的推移,治疗作用不断减退,疗效变得越来越差,产生了耐药性。为了能够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的产生,医学专家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在用药时可以采取以下三项对策。

一、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原则上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应在 14 小时以上,确保血浆 12 小时内无硝酸盐或处于低硝酸盐浓度状态。硝酸酯类最好是每日清晨用药 1 次。如果必须每日 2 次用药时,应集中在白天分次服用,夜间不再服用。

二、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防治心绞痛,是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的常用方法。通常是与 β 受体阻滞剂或/和钙通道阻滞剂联合应用,例如心得安、美托洛尔、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这样既可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的产生,又可通过不同的机理降低心肌耗氧量,取得协同效应,增强防治效果。

三、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 近年有关学者主张将硝酸酯类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在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硝酸酯类与麝香保心丸隔日交替使用。由于麝香保心丸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解除血管痉挛,兼具改善心肌供血和保护血管作用,因而能够减少硝酸酯类的用药次数和延长给药时间,二者合用有利于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的产生,是一种不错的临床干预措施。

(摘自《家庭医学》2017 年第 3 期 韩咏霞/文)

S858.285.9

A

1002-1957(2017)03-0117-02

2017-03-19

翁善钢(1985-),男,江苏常熟人,硕士,主要从事各类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及其防控对策研究.E-mail:sgweng@163.com

猜你喜欢
螺旋体酯类血清型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食品接触用纸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风险管控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远志炮制过程中6种寡糖酯类成分转化机制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及临床对策
青菜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积累和代谢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