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的技术要点

2017-02-03 03:28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病防治病原体病菌

张 娜 李 玮

鱼病防治的技术要点

张 娜 李 玮

鱼病防治的核心技术是水质调控和消毒灭源(控制和消灭病原体)。水质调控是控制鱼病的长效技术基础;消毒灭源则是防治鱼病的有效技术补充。

一、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贯穿水产养殖生产各个环节。它的作用在于优化、扩大鱼类生存空间和生态容量,挤压病菌滋生条件与空间,靠前防控疾病;最终达到供氧、供饵、降低氨氮及亚硝酸盐、提高养殖鱼类生长率和成活率的目的。

水体环境空间是养殖生产必备的最基本的条件,水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养殖生产的成败。鱼同其他生物一样,当水环境不利于鱼类生存时,则有利于病菌生存和发展,继之又恶化水环境,引起鱼类病疾的流行和暴发,造成鱼生病死亡。所以说,水质调好了、调优了,鱼成活率高、长得也快、生病少,病菌也失去无节制的滋生机会,不会对鱼造成威胁和侵袭,在鱼与水体内各种生物、病菌之间形成了一个和谐互利的动态平衡。不搞好水质的优化和调控,再好的品种,再好的模式和养殖条件,再精湛的技术和专家,也不可能养出好鱼。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治好鱼病也是短效的,并不能形成长效的预防疾病防火墙。所以,鱼病防治最科学有效、环保节能的方法是根据病原体在其传播、繁殖、生长过程中需要的生态环境、物质条件采取相应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调节、改变它的生存环境,而不是简单使用化学方法来攻击病原体本身。比如鲢、鳙、团头鲂的白内障病(复口吸虫病)其实是双穴吸虫的囊蚴引起。成虫寄生在鸥鸟肠内,第一中间寄主为螺。最好方法就是把池塘螺蛳捕净杀死,就可以根除此病。锚头鳋怕肥水,只要不影响主养鱼的安全,把水搞肥或者喂酒糟,他就不可能暴发。又如草鱼烂鳃病的病原菌喜欢酸性水质,只要池塘pH值长期保持在7-8.5,基本上不会出现暴发流行现象。

水质调控的主要措施:

1.科学地制订养殖模式、放养密度及捕捞计划

鱼类排泄物、饲料肥料残余物是致病因子NH3、NO2-的主要来源。所以,水体载鱼量、养殖投入品等要与水体生态容量、养殖设备、技术水平、管控能力相匹配,形成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一般鱼池静水水体常规品种的临界量为400~750kg/亩;载鱼力为600~1000kg/亩)。

2.运用物理方法改良水质

合理开动增氧机、抽水机,调节、稀释、干预养殖水体中长期积累的各种水化因子及相关元素组成比例,缩小病菌生存的机会和场所。促进水体交换,破坏密度流和热成层,提高溶氧,曝出NH3、H2S等有害物质,使有害物质无害化。

3.采取化学方法干预

调控水体环境,有必要采取化学方法,即定期追肥、泼洒生石灰、滑石粉、底质净等,提高光合作用效能,降低、转化NH3、NO2-、H2S等致病因子。

4.使用生物手段增加水体生态容量和净化能力

使用生物手段降解、转化利用水中有害物质,促进NH3、、H2S等物质无害化,增加天然饵料和氧气。根据先入为主的理论,要尽早使用、长期使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的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作用发挥较慢,故应长期使用方能达到预期效果。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移植水生植物,进行降氨脱氮,提高水体的光合作用和自净能力,压缩病菌生存的空间。通过早期入池的益生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这样可减少或阻碍病原菌的定居,增加生态防病系统的稳定性。

5.坚持“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饲

为保证鱼类正常生长,需要对所养的鱼类投喂饲料,投喂饲料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四定”就是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定时:一般每天两次,上午9点左右,下午5点左右。

定位:每天固定地将饲料放入食台。

定质:确保饲料的质量,不能投喂已霉烂的饲料。

定量:投饲做到适量、均匀,防止过多过少。四大家鱼的投喂最适温度为25-32℃,投喂量占比一般最多。

“四看”就是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

看季节: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投饲量,6、7、8、9、10五个月,为投饲的高峰月。

看天气:根据当天的天气确定当天的投喂量,如阴晴骤变、酷暑闷热、雷阵雨天气或连绵阴雨天,要减少或停喂饲料。

看水质:根据池水的肥瘦、老化与否确定投饲量。水色好,水质清淡,可正常投喂;水色特浓或有泛池的征兆,就停止投饲,等换注水或改水后再喂。

看鱼的进食和活动情况:这是决定投饲量的直接依据。如鱼活动正常,1小时内能将所投喂的饲料全部吃完,且鱼还不走,可适当增加投饲量,反之就应减少投饲量。

坚持以上原则才能避免过多的NH3、、H2S等代谢废物的产生,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病菌感染鱼体的机会。

二、消毒灭源(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它的作用在于阻断疫病的来源和扩散,打压病原体滋生的空间和环境。

(一)消毒灭源的主要措施

1.鱼池的清整与消毒

通过鱼池的清整与消毒,从而改良和修复鱼池底质理化结构(底层淤泥是腐败有机物和病菌的贮藏库,干池后大部分病菌以孢子或胞囊形式潜伏在淤泥中),压缩破坏病原体滋生的空间、场所。主要办法有:方法一,即鱼池干冻7天后再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方法二,用敌百虫1-2mg/L泼洒,3天后,再用生石灰泼洒消毒。

2.放养鱼种的检疫与浸洗消毒

遵循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区间移动原则投放鱼种(即健康状况相等的区间自由移动、健康状况高的区间向低的区间移动),使用无公害渔药对鱼种严格消毒,切断疫病来源和扩散途径。一般选用无公害的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硫酸铜、敌百虫、氯化钠、漂白粉或季铵盐等药物浸洗鱼种。

3.饲料(肥料)的选择与消毒

把好病从口入关,定期投喂药饵(常用食盐、抗生素、中草药、驱虫药等拌饲投喂),使鱼体内始终保持良好的微生态平衡态势。

4.食场的定期挂袋与泼洒消毒

清除病菌滋生的场所与营养来源;挤压病菌生存空间和环境(常用敌百虫、漂白粉挂袋或2%漂白粉溶液泼洒食场周围;每20天一次。)。挂袋法仅适于平时预防。

5.养殖水体环境定期泼洒消毒药物

通过向水体环境定期泼洒杀菌灭虫药物,防止病菌大量滋生、繁殖侵袭鱼类。

6.工具的及时消毒

切断病菌交叉感染的通道(主要使用10-20mg/L高锰酸钾或20mg/L漂白粉浸泡工具)。

(二)药剂选择

华中地区一般在4月份选择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杀虫预防1次,以后每20-30天杀虫预防一次;在5月份选用甲苯咪唑或新车指净(配合硫酸铜)预防单殖吸虫(指环虫、三代虫等)一次;选用铜铁合剂或新杀车灵预防杀灭原生动物纤毛虫(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等)一次;以后每20-30天预防杀虫1次;特别是阴雨低温气候需加强预防。在进行杀虫预防时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确保杀虫预防的效果应交替选择使用不同的杀虫剂。

水温超过30℃时无需进行杀虫预防。每15-25天使用二氧化氯或过氧化物消毒剂如过氧化氢、高铁酸钾等消毒水体1次,抑制致病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繁衍,同时改良水质,特别是在投食量大的高温季节需加强对水体的消毒预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配合强氧化性的颗粒制剂(如三氯异氰脲酸片剂、二氧化氯片剂、高铁酸钾颗粒剂等)进行立体消毒预防,特别是淤泥深的鱼塘和水深超过2m的鱼塘。

三、要建立鱼病的预警和应急机制

1.建立鱼病的监测和检测网络

配备安装适用的环境跟踪监测网络和疫病检测设备,依据水环境质量变化,水体中各种生物及鱼类行动、摄食行为症状,准确判断疾病类型;早发现、早治疗,并采取综合消毒与水质调控并重应急处置方式,将疾病扑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因疾病暴发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失。

2.把握好疾病的治疗时机

治疗疾病是用药品消灭或抑制病原体,或改善养殖动物的环境及营养条件。发病以后要得到有效的治疗就必须要掌握好治疗时机。水产养殖动物,特别是鱼和虾的疾病,只要发现得早,处置得当,采取“综合预防、防治结合”的鱼病防治方法,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当鱼群出现0.1%的死亡时,就应该进入防治阶段,如不及时发现和控防疾病,延误时机而加重病情,至大部分鱼类已停止吃食或发生死亡时,口服药物已不起作用,外用药也难以见效,这时就耽误了有效的治疗时机,即使一部分病轻者尚能治愈,也会造成严重损失。

综上所述,鱼病防治的核心技术就是水质调控和消毒灭源。

(通联:438000,湖北省黄冈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黄州区青云街8号)

猜你喜欢
病防治病原体病菌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病菌的克星
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与痰培养联合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