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 稻鳅共作 养殖技术概述

2017-02-03 04:53王正彬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天门市排水口泥鳅

王正彬 甘 彪

天门市 稻鳅共作 养殖技术概述

王正彬 甘 彪

天门市将稻鳅产业作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重点,笔者有幸参加了为促进市稻鳅产业发展而进行的稻鳅共作养殖技术试验。该试验地址在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于2016年10月中旬完成,现将天门市稻鳅共作养殖技术归纳如下:

一、稻种和鳅种

稻鳅共作养殖技术采用的稻种要求抗倒伏能力强、稻谷品质好,因此选取适宜当地种植的新两优矮93品种;鳅苗分别选取本地野生苗和天门市四海鳅苗繁育公司的家鳅苗。

二、稻田工程改造

稻田综合种养必须对稻田进行改造,选取稻田面积在10亩左右,将试验田块四周挖鱼沟,形成宽1.5m、深1.2m的环形沟及四角挖成边长为2m、深1.2m的正方形鱼溜,连接两边鱼沟,一边预留长宽为4m的农机进出口。鱼沟、鱼溜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为宜。

开挖的泥土用来加固稻田堤埂,田埂高于田面0.6-0.8m,埂宽0.6m。进排水口用25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有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低处,在排水管处安装保证水位的溢水管。试验田块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鸟网,进排水口设防逃网,定期检查。

田间工程于放苗前20天左右完工。同时建好房屋和其他配套(水、电、路、仪器和工具等)的设施,每20亩左右配置太阳能灭虫灯1盏。

三、养殖操作步骤

1.放苗前的准备

消毒:在鳅苗投放前15天进行消毒。用生石灰30-50kg/亩或漂白粉3mg/L兑水全田泼洒。

施肥:栽秧前7-10天,全田施足腐熟的有机粪肥做底肥。每亩施猪、鸡粪或其他有机肥200kg,繁殖培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等天然饵料,便于泥鳅摄食生长。

2.苗种投放

放养时间:一般在插完稻秧10天后放养,最迟在6月10日之前放苗,或者在4月中旬投苗寄养。放养一般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快,防止损伤鱼体。

苗种处理:鱼体采用3%-5%的食盐水或8-10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洗鳅苗10-15分钟,捞起后再用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然后放入养鳅池中,具体消毒时间视鳅苗反应情况灵活掌握。放苗时要注意将有病有伤的鳅苗捞出。

放养密度:规格3-5g左右的鳅苗,每亩投放10-25kg。

3.日常管理

施肥:日常管理中根据水质肥度适时肥水,建议每周施肥一次。

饵料投喂:放养后不立即投喂,5-7天后投喂人工饲料,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饵料以米糠、豆饼、菜饼、动物下脚料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

水位水质管理:田面水深一般保持在10-20cm,在高温季节经常加入新水。在水稻晒田、施肥、施药前要事前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溶氧保持在4mg/L以上,pH值保持在6.5-7.5。

防逃:在稻田进排水口建防逃网,防逃网网片规格为25目。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和田埂是否完好。另外在下雨时,要防止发生漫田逃鳅。

防病:整个养殖过程中,对环形沟不定期用漂白粉2mg/L或生石灰10mg/L化水遍洒一次。

防生物敌害:在沟、溜处安放渔网或防鸟线,及时清除田块中的蛇、鼠、蛙、乌鳢、鳜鱼等敌害。

水稻管理:水稻按照当地水稻种植方法管理(防治稻谷病害尽量使用高效低毒对泥鳅生存生长无影响的药物)。

4.成鳅捕获

平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和生长情况捕大留小,在10月中旬以后全部集中捕获。捕捞方法:①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放置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顶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捞,此法适于水温20℃左右,泥鳅活动频繁时进行;②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和网具内,将笼、网置于沟内诱捕;③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溜裸露处捕捉。

四、养殖技术总结

1.稻鳅共作试验养殖中经过养殖的泥鳅可以达到上市规格

稻鳅共作试验中无论家繁和野生的鳅鱼,经过120多天的养殖完全可以达到上市规格(20g以上),尤其是在天门本地对泥鳅上市规格要求不是很高(15g),不存在稻田中养殖后的鳅鱼当年不能上市的问题。

2.稻鳅共作模式中沟溜开挖及鳅苗投放标准

在稻鳅共作养殖中,有利于泥鳅生长的沟溜水面面积为稻田面积的8%-12%,鳅苗最好在水温适应下尽早投放(栽稻前寄养),投放的鳅苗可自由选择,建议养殖密度为10kg/亩,养殖过程中尽量不投饵。

3.稻鳅共作养殖中要注意敌害的防护

试验过程发现苗种在放入初期,鳅鱼的鱼腥味引来了大量的鸟类在水面捕食,所以在养殖初期要安装防鸟网,养殖换水过程要注意敌害鱼类(乌鳢等)及鱼卵的进入,进入田块的养殖用水一定要先过滤。

4.稻鳅共作养殖要重点防止泥鳅逃逸

稻田的改造中要加强进排水的防逃,最好修筑水泥进排水口,安装防逃网。田埂一定要加高加宽,有条件的要在田周再加一圈防逃网,以防暴雨漫溢。

5.稻鳅共作中泥鳅对稻谷产量的影响

稻田养鳅能提高稻谷的产量。稻田中鳅鱼的活动能疏松土壤,鳅鱼的粪便增加土壤肥料,这些都有助于水稻根部的生长,从而提高稻谷的产量。

6.稻鳅养殖中的家繁泥鳅和野生泥鳅的经济效益分析

稻鳅共作可以提高稻谷的质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在稻谷方面的收益有所提高。在鳅鱼方面的收益大小,主要看养殖模式的类别。家繁泥鳅苗种价格目前居高,假定投入为每亩10kg,按照投入成本每亩2000元左右,在收获时必须保证产量在每亩50kg(泥鳅10元/kg)以上,才不会亏损,如果是野生泥鳅成本为每亩600元左右,则产量要求为每亩15kg以上。在泥鳅养殖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同情况下,野生泥鳅的养殖产量为家繁泥鳅的一半以下。稻鳅共作中家繁泥鳅在密度10kg/亩下的预计产量为101.71kg/亩,产值4068.4元(1845元成本),纯利润为2223.4元左右;野生泥鳅在密度10kg/亩下的预计产量为19.20kg/亩,产值768元(505元成本),纯利润为263元左右。从两种泥鳅的预计产量来看,家繁泥鳅的经济效益要明显高于野生泥鳅。

7.稻鳅共作应在绿色与品牌中追求效益

稻鳅养殖不能片面追求养殖数量,应进行绿色健康养殖,追求的是稻谷和鳅鱼的质量。稻鳅共作模式适宜在大型合作社或公司中推广,通过创建稻鳅品牌,最终达到优质优价的目的。

(通联:431700,湖北省天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电话:15527576177)

猜你喜欢
天门市排水口泥鳅
泥鳅笼
湖北天门市6667公顷(10万亩)“多宝萝卜”助农增收
滴水兽
排水口工程对京杭运河通航条件的影响研究
捉泥鳅
捉泥鳅
天门市推进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思考
可裁剪地漏过滤网
天门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对策研究
天门市种草养牛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