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三部曲》的茶人形象

2017-02-03 23:21余醴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人士人品格

余醴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

《茶人三部曲》的茶人形象

余醴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

虽然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现当代小说中,描绘茶文化与茶人的作品却十分鲜见。我国女作家王旭烽因为在茶博物馆工作中与茶长期相伴,所以对茶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并创作出了优秀的茶文学作品《茶人三部曲》,这部作品本身成为了我国茶文学历史上唯一一部对茶文化做出描写和反映的鸿篇巨作。本文以茶文学中的茶人形象为切入点,对《茶人三部曲》这一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茶人三部曲》;王旭烽;茶人形象;茶人品格

《茶人三部曲》为《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与《筑草为城》共同构成的文学合集,作为呈现家族文化、地域文化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它虽然并没有像《白鹿原》、《尘埃落定》等小说获得同样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是它所获得的文学成就及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在茶文化这一文学创作领域中,王旭烽通过《茶人三部曲》将自身所观察到的、体验到的内容做出了展现,同时也对自身所具有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倾向做出了表达,以这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作品作为切入点对我国茶文化、茶人形象等做出研究与探讨,对挖掘《茶人三部曲》的文化价值、深化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茶人三部曲》中的茶人形象

1.1 现代士人

虽然我国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正式废除,传统士人阶层的身份不得不逐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文化对这些现代知识分子仍旧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五四运动”时期,虽然士人这一角色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被解构与重塑,但是以现代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五四运动”所宣扬的科学与民主,都是以“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为基础的,这些精神反映出了传统士人文化赋予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历史使命感以及政治关怀。在《茶人三部曲》中,杭嘉和就是这样一个现代士人,这一茶人形象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与父辈等传统士人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同点和鲜明的不同点,一方面,杭嘉和具有心怀天下的传统士人精神;另一方面,杭嘉和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使自身的人格呈现出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因此,杭嘉和联合赵寄客等人,对孔庙中的祭祀乐器进行着不遗余力的保护,同时在日本侵略时将自家的宅院烧毁,并宁愿切断自己的手指也不以茶人身份与小掘一郎下棋。由此可见,杭嘉和这种现代士人,不仅对“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做出了继承,而且在西方思潮影响下成为了社会道义的肩负者与大众的启蒙者。

1.2 江湖侠士

在《茶人三部曲》中,作者王旭烽通过杭嘉平之口,对作品中主要的茶人形象进行了概括,即一类为具有艺术气息的,忧伤且细腻的,另一类则为具有狂热理想的,勇敢坚强的。第二类茶人形象有着明显的侠士色彩,而赵寄客正是这种“江湖侠士”中的重要一员。年轻时期的赵寄客不仅喜欢舞枪弄棒,而且经常打抱不平,同时,赵寄客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满腔热血也让他积极参与到救国济民的行动当中,从参加同盟会到参加辛亥革命,从开展教育救国到开展事业救国,赵寄客将自身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而当赵寄客被日本人软禁之后,宁死不屈的他最终选择了自杀。从赵寄客身上所展现出的侠义精神,传承自老一辈茶人杭嘉平等人的精神内蕴,并将其发展为救世安邦、兴国济民的政治理想。正是赵寄客这种茶人在特殊年代所做出的努力,历史的车轮才得以不断地前行。而在《茶人三部曲》中,作者王旭烽也毫不掩盖对茶人“侠义”精神的偏爱,如赵寄客在投身革命之后,成为了杭天醉的引导者,并促使杭天醉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成为了兴国安邦的侠士,由此可见,王旭烽笔下的赵寄客虽然是一个个体,但是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却浓缩了茶人所具有的崇高信念和奉献精神。

1.3 末世为人

杭天醉是《茶人三部曲》中末世文人的代表,杭天醉出生时仍旧属于封建社会,此时的文人士大夫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随着社会发生巨变,杭天醉这一茶人形象在坚持自身文人精神的同时,也变得萎靡不振。封建时期的文人具有风雅的特质,但是西方国家的侵略却让杭天醉身处在一个鸦片与茶混杂的社会当中。虽然此时许多文人的风骨都已经被鸦片腐蚀,但是杭天醉依旧保持着如同茶一样的品行,即温和且优雅,这也让天赋异禀且多情多思的杭天醉在一段时期内能够远离世俗所带来的烦扰,并生活在自身所营造的诗性境界当中。然而,时代的巨变终究让杭天醉的生活产生了狂风暴雨,特别是新兴阶级的崛起,让杭天醉这一末世文人所希望沉浸的文化环境逐渐崩塌。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个体,杭天醉无力与历史的车轮对抗,并在激情的驱使下投身革命,而随后家庭巨变却摧毁了这个坚持高洁人格与理想的茶人,导致杭天醉染上鸦片毒瘾、变卖家产。由此可见,杭天醉虽然希望坚持自身的诗性境界,但是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却无能为力。直到杭天醉临终前,他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找到真爱,这种胸怀和善良之心也是杭天醉作为一个文人与茶人所具有的特质,并体现出了他与世俗成见的最后抗争。终归而言,杭天醉这一茶人形象所具有的品质与所坚持的理想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脱节,他对社会的抗争以及积极适应,都没有让他能够融入到此时的社会当中,而他以及他的文人精神的毁灭,正是为茶人群体中末世文人所奏起的挽歌。

2 《茶人三部曲》中的茶人品格

2.1 淡雅

在《茶人三部曲》中,王旭烽对茶人群体所具有的淡雅气质做出了较多的描述,如在对杭家进行描写的过程中,王旭烽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一个温文尔雅的江南儒商之家。”而对杭家二少爷杭嘉平这一人物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则称之为“儒商之家的叛子逆孙”,由于杭嘉平饮酒,所以王旭烽认为杭嘉平“身上散发的不再是茶的典雅和淡淡的茶香”。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王旭烽笔下的茶具有着典雅的特征,而茶人也具有对应的气质,即淡雅。在《茶人三部曲》中,王旭烽对这种品格持十分明显的肯定态度,而作品中所出现的茶人形象,也都具有一定的淡雅风格,如在对吴清茶这一侠士进行刻画时,白描手法的使用展现出了吴清茶淡然处世的形象。而在对杭天醉进行刻画时,王高烽则重点呈现出了杭天醉的才气以及对世俗规范的蔑视,即便是投身于革命这种选择,也并非是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而是出于自身对世俗的不满,直到晚年的杭天醉,依旧痴迷于参禅悟道和文学书画,这种文人气质从未在杭天醉的身上消失。另外,为了对茶人的淡雅风格做出更多的呈现,王旭烽对茶人身边的事物也做出了较多的介绍,这些事物包括茶诗、茶歌、茶俗、茶典故等等,而这些同样具有淡雅风格的事物,不仅让茶人群体中的淡雅特质得到了强化,而且也让《茶人三部曲》具有了更加浓郁的典雅风格,同时也体现出了王旭烽对茶文化的透彻理解与偏爱。

2.2 坚韧

在《茶人三部曲》中,茶人的生活与茶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而野茶这种植物所具有的坚韧精神也一直为茶人提供者支撑,野茶的生长环境恶劣,并需要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种种灾难带来的磨练,但是在此过程中,野茶却能够更加努力地扎根土壤并得以生存。与野茶相对应的是,《茶人三部曲》中的茶人们经历着家庭以及国家的变故,但是在这些磨难与摧残中,茶人们依旧保持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这正是对野茶精神的升华与实践。具体而言,《茶人三部曲》中茶人的坚韧品格首先体现在对家的坚守方面。以杭嘉和为例,作为杭家的长子,杭嘉和必须肩负起守护家族特别是家族产业的重任,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杭嘉和必须在舍身取义与苟且存生之间做出决策,而他毅然地选择了前者,并对自身孤傲的品格以及人格尊严做出了维护与诠释;其次,茶人的坚韧品格还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与坚守方面。以罗力为例,杭嘉和在罗力离开家之前向罗力阐述了野茶精神,而这种精神在罗力所经历的艰难岁月中发挥出了重要的指引作用,特别是在抗战胜利之后,罗力却需要接受劳动改造教育,心怀野茶精神的罗力则凭借自身的坚韧品质以及茶树栽培技术,在困苦的磨难中终得生存。

2.3 和合

“和合”思想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能够包容万物的情怀,这种思想具有极高的普世意义。在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中,“和合”思想也被融入到了茶人形象的创作当中,包括杭家和、杭天醉在内的许多茶人形象,不仅本身是将儒家思想奉为经典的文人,而且在自身的行动中也体现着“和合”的人生哲学。事实上,在王旭烽笔下的几代人,都对“和合”思想做出践行,其中,杭天醉对赵寄客与自己妻子之间的情感,他选择了隐忍的原谅,而对待吴升、吴坤乃至小掘一郎等破坏自身家庭和国家的人,整个杭家人都持有与世人不同的理解。背叛与侵略自然会给杭家人带来痛苦,但更有意义的是这些遭遇让杭家人对生命、生活产生了更大的热情。由此可见,杭家人“爱茶”也“爱人”,而这种“爱”是“和合”思想的展现,更是我国茶文化所具有的核心内涵与重要价值。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和合”思想也是一种辨证的思想,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杭家人都有着善良的秉性,但是当日本人破坏了自身所希望获得的和平之后,他们也都表现出了捍卫和平以及民族尊严的觉醒与行动,相对于原谅、理解与同情而言,这种“和合”更具阳刚之气。而从杭家人践行的“和合”中可以看出,茶人所具有的“和合”品格,显然不是委屈求全,更不是懦弱平庸。而是兼具倔强与不屈、温柔与阳刚,这是茶人所具有的平常心,更是茶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做出的继承。

3 结语

在《茶人三部曲》中,作者王旭烽塑造了诸多的茶人形象,这些形象包括以杭嘉和为代表的现代士人形象、以赵寄客为代表的江湖侠士形象,也包括以杭天醉为代表的末世文人形象等。虽然这些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出身与经历,但是他们都具有“茶人”这个共同的身份,同时也有着淡雅、坚韧与和合的品格。在对这些茶人形象做出塑造的过程中,王旭烽所具有的文化责任感以及人文关怀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这同时也是茶人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茶人三部曲》文学价值的核心内容。

[1]李光耀,房萍.茶与乡土叙事: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主旨解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5(6):78-81.

[2]任文波.以茶为主题创作《茶人三部曲》的主要内涵分析[J].福建茶叶,2015(6):214-215.

[3]房萍.自然·家园·生命——“茶人三部曲”的生态审美叙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114-117.

[4]房萍.自然和谐生命——“茶人三部曲”的生态审美叙事[J].农业考古,2013(2):155-159.

[5]张艳.茶人茶品——论《茶人三部曲》中的茶文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8-101.

余 醴(1979-),女,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茶人士人品格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一个金陵女子与世纪茶人的邂逅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一位福建茶人的普洱情怀
论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百变茶人”刘仲华:立志要让“中国茶”重耀世界
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
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