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迷信心理浅析

2017-02-04 13:25李成滨孙杨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

李成滨+孙杨

摘 要: 近年来,传统迷信借助新媒介、高科技的力量,演化为“现代迷信”,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学习、思维和生活,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分析、探讨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内涵和结构,了解当代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现状,解释大学生产生迷信心理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迷信 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150-01

当今知识经济信息化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要求。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由于心理活动的积淀而逐渐形成并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心理结构和品质。心理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是在遗传基础上,经后天教育影响逐渐形成的以心理机能为主体的心理特性或本质。事实上,大学生迷恋“迷信”正是心理脆弱的表现。

一、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原因

1.满足好奇心

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求知欲强阶段,对于网上算命、星座占卜等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成熟和独立,想借助外部工具完成自我认识。如网络上对于星座特点的阐释一方面迎合青年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为他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提供意见。

2.面对现实的茫然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也未完全形成,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和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平衡失调,产生一些心理偏差。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被形式各异的迷信活动所误导,产生迷信思想与迷信行为

3.学业、工作压力

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青年大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家庭期望值比较高。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常常对现实感到焦虑、对前途感到迷茫。而星座栏日里有许多关于学业和工作状况的预测,不少青年学生就把它当作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减压的方式,从而“心安理得”地逃避困难和压力。

二、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对策

1.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有了正确的理想信仰,有了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就可以引导人们往正路上走,就可以避免误入歧途和接受迷信谎言。倘若信念缺乏,没有理想追求,便很容易为现代迷信和伪科学所俘虏和侵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人生信仰的基石,我们必须加强教育。首先,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能时冷时热、注重功利或者半途而废。人生目标是青少年人生航向的定位器,因此要特别重视大学时期正确的人生观的确立;其次,要注意教育的创新性、广泛性、深入性、细致性,做到生动活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入脑入心。尤其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要求结合起来;最后还要注意要找准切入点。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懂得没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迷失自我。只要做到思想重视、工作切实、教育深入、方法得当,大学生肯定会受益。

2.加强科学文化的教育

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教育、培训、视听、娱乐等多种途径,把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传播到大学生中去,要让广大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城镇中下层大学生、“边缘大学生”了解科学常识,懂得宇宙起源、人类进化、灾害形成、养生保健等科学道理,真正明白科技与财富、幸福、健康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建立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使大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方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有效抵御蛊惑、破除迷信、辨析科学真伪的能力。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身份背景的差异。他们的文化层次与思想认识水平是不同的,在无神论教育中,应区分不同对象和情况,注意层次性。在总体上有一个普遍要求,即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不相信迷信,不参与邪教活动。对一部分已是共产党员的大学生,要求他们必须做到旗帜鲜明地反对有神论,同迷信和邪教作坚决斗争;同时对一部分大学生还应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即坚定的共产党人的要求,这样才能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层次,保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地位。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与提高的起点不同,我们不能强求一致性,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自我学习,社会要提供必要条件。

3.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教育

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道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如少数大学生在作业和实验中存在的弄虚作假、剽窃抄袭、只重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等不良行为,应及时加以纠正,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在大学生中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另外,积极营造人文和科学意识的氛围。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校园良好的环境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学校应该下功夫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时,应该注意两手抓,一手是抓硬件建设,一手是抓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包括学校总体规划、教学设施、人文景观等;软件建设包括学校专业设置、学术空气、校园文化等。硬件和软件建设都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具体地说,就是广泛地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通过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影视导读、英语角、文艺汇演等来丰富学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最后,拓宽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的信息传输渠道,建立网上阵地。对大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尽快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领域,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方式努力实现现代化、多媒体化。

参考文献

[1]迷信心理研究述评[J].陈永艳,张进辅,李建.心理科学进展.2009(01)

[2]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J].张进辅,陈永艳.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8

[3]关于大学生对宗教与迷信关系模糊认识的研究[J].叶蕾.新疆师范大学.2009 (07)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