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04 15:38唐婧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高职

唐婧

[摘 要]高职计算机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之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辩性思维,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及作用着手,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原则与步骤。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职;计算机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37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计算机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然而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往往忽略了学生审辩性思维的培养,抑制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养成。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十分适合计算机应用性强的科学特点,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乐学、善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任务驱动法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属于一种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模式。一般而言,要深入领会任务驱动法,必须认清一个关键、一个主导和一个主体。一个关键是指“任务”,这些任务必须要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点相结合,各个任务之间既要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一个主导是指教师,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担任的是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即教师在创设任务时,要保证任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学生在解决任务时,既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之中,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任务开展有效学习。一个主体是指学生,学生在任务驱动法中担任的是任务执行者和主导者。学生解决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时,完全是在一种内驱力促使下开展的,这种自发式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学习的欲望更加强烈,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高涨,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也将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法的作用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学习活动往往是在不断的死记硬背中将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任务驱动法则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习任务给出时,能够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目的,激发学生解决任务的热情,在分析任务和解决任务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散学生学习的思维,在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识记与操作能力的培养。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精神

过去以知识的讲授与识记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对学生探索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任务驱动法是以教师设计任务、指导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以任务驱动法进行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与教师进行合作、与同学进行合作,在执行任务时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启发、共同讨论、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因此,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计算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精神。

2.3 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在以往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常常会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学过的知识不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任务驱动法是集知识识记与实践操作、审辩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规避知识脱节、知识固化、能力不强与思维不活跃的限制,使学生在开展学习时按照任务内在的逻辑性和联系性,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不断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能。

3 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原则

3.1 适切性原则

所谓适切性原则是指高职计算机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知识脉络、学生学习特点适当地应用任务驱动法。第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知识脉络的内在逻辑,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第二,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要紧紧围绕知识脉络展开,不能够天马行空随意设计。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分组,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与互动。

3.2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动力,具有趣味性的任务才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大大提高“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充分认识到兴趣性原则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进行有目的的任务设计。学生的个性决定了兴趣的多元化,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综合多数学生的共同兴趣,将其融入于各个任务之中,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兴趣任务的度,不能为了扩大兴趣而忽略了教学的目的与主题。

3.3 关联性原则

教材知识体系的安排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这就要求高职计算机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把握好任务与知识、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任务驱动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师要在整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任务设计,考虑各个任务与知识点的有效衔接,把握任务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同时也要考虑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关联性,使任务既能够包含新知识与新技能,又能够包含部分以前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4 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法的步骤

4.1 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基础。教师首先要解读分析教材,厘清教学思路,明确哪些部分和内容适合任务设计,提前将任务树罗列出来。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任务设计时将学生兴趣和学习难点纳入其中。最后,在设计完任务后要准备相关的教具、参考书籍、模拟软件等,为任务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4.2 任务分析

在教师将学习任务给出之前,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等进行分组,各个学习小组既可以贯穿一个学期,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改变而进行重新编排。当任务下达时,各个学习小组组长将会进行任务分工,大家对任务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给出预设解决方案。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确保各个小组的分析紧扣所学知识点,使任务得以顺利实施。

4.3 任务完成

当各个学习小组分析讨论完任务以后,就要对任务实施方案予以执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预设的解决方案进行反复的试验予以验证,当出现前后结果不一致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掌握学生学习的程度和效果。当所有成员对验证结果一致认可时,表示预设的档案符合预期,任务就算完成。

4.4 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是任务驱动法教学十分关键的一环,既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程度和效果,又可以强化所学知识和技能。任务评价形式多样,其中包括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厘清任务解决的思路,掌握任务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重点,加深对实践操作的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将任务评价纳入学生日常测验之中,作为期中和期末考查的一部分。

5 结 语

高职计算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合作学习的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田海梅,张燕.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

[2]王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8).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