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7-02-04 15:52赖盛强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培养历史

赖盛强

摘 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的或宗旨的教育”。教学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教学创新,必须真正理解创新的实质,把握其目标,而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师素质的提升,集体备课和变革师生关系则是教学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历史 创新教育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220-01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提供给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着创新需求的发展环境,也必将使人类的智力活动、思维空间、认知水平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越来越多取决于人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在客观上则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及人的社会实践能力。无论是人的认识的进步深层化、科学化,还是实践能力的持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托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在教育实践活动的体验中达成的。因此,教育的时代使命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同步并重!随着教育教学的时代呼唤,旧的教育教学机制已经不能再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时代呼唤教育创新,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创新教育要求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赋予其创新的特征,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的。创新教育培育出的人才既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又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如果仅仅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则刘海洋式的两面橱窗的两脚人才将不绝其后。这就要求创新教育既要关注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孕育和体现人文精神。

然而,在当今高中历史教坛,由于人文精神的失落,出现了“教材不关注人”,“教师不激发人”,“高考更不把人当人”的现象,以致于许多学生逐渐厌恶历史,远离了历史,使教学出现了人气渐失的尴尬局面,伴之而来的是校内外史盲和半史盲队伍的日益庞大,奈何不得,这些境况早已是众目睽睽,历史课在呼救,历史教育在呼救!如何发展创新教育,是当前摆在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浅显认为:

一、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定位确定了老师的正确性与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接受性与服从性,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不符合现代社会法治化发展进程的被扭曲的人格关系。教师成了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造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师生之间不能在民主、平等的交流平台上平等地交流意见和探讨科学知识。在这种师生关系下,不要说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可能得到良好发展,甚至连正常的人格也难以得到健康发展,学生心灵受到压制,又怎能萌生和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大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会意识到和感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从而产生骄傲”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创新学习的极好动力。因而要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创新思维,首先要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认知水平。其次构建一个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勇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再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精心保护学生的奇异好奇思想和智慧火花。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萌发创新动机。

二、变教为导启发鼓励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为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动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品格,在于帮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未知情景,而不应去寻求统一的,惟一的固定答案。历史教学中,除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客观唯一的外,其余的分析与评价应该是没有唯一答案的,教师要诱导学生敢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敢于用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挑战教材,挑战权威观点。“尽信书等于无书”,“尽信人等于失去自我”,敢于突发奇想,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分析评判每一历史事件,这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发散思维。如“自古战争无义战吗”?“忠王不忠吗”?“民族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吗“?“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一定就是只有破坏性吗”?“只有资本主义才有市场经济吗”?“出兵朝鲜与朝鲜六方会谈为什么是必要的“?“如何看待两极格局下的中美苏与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美俄关系”?“解读两极格局与一超多强下的世界”?“纸上谈兵——谈当今中国局势安全”等等。

三、鼓励挑战权威培养创新思维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学者根据亲身体验指出中美两种教育机制下培养出的学生有一个最明显的差别。科研活动中创造能力的差别,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理论修养水平也较高。如果单凭书面的,课堂的学习成绩,美国人通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一到科学研究的实践领域时,中国人常叹“自愧不如”。不如美国人的思维活跃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原因何在?我国传统教学风格是程式化、呆板化,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陈旧,强调师生要“以本为本”。“忠于教材”,学生要“亲其师,信其道”。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一种“唯师唯书”的心态,不敢质疑课本,不敢挑战权威,失去自我,成为他人思想的附庸,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又何谈创新又怎能创新?

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革命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变和动摇了人们以往对世界特征和世界文化的看法,单一性结论、规则被多元化取代,缓慢的变化被急剧的浪潮取代,经典与权威、教师与学生,长者和年青人,经常面对同样的新问题,同样是没有“最好的办法”和“唯一的答案”,着力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品质,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综上所述,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都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应不断追求,应用创新思维,思维创新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这是从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组织方式的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也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培养历史
新历史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