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设计

2017-02-04 01:31丽,于
福建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展示馆六堡骑楼

姜 丽,于 洋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设计

姜 丽,于 洋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更新以及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给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城市历史建筑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来自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保护与更新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探讨梧州骑楼历史建筑再利用与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设计的关联性,以期为历史建筑在现代社会发展语境下提供新的再利用思路。

可持续发展;六堡茶;展示馆;骑楼

梧州地处浔江、桂江与西江三江交汇处,自古以来水路交通发达,是沟通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内河枢纽和往返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对接点。梧州六堡茶由苍梧县六堡镇出发,经古老的茶船古道运抵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对接进而将六堡茶转运至香港、澳门、东南亚及北美等世界各地。

2011年六堡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梧州市苍梧县获得“中国十大魅力茶乡”;2017年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2017年全国特色小镇”称号。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建设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对于扩大梧州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提升梧州六堡茶的品牌形象,促进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对生态环境、人工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转变,更加强调人-自然-环境三者的和谐共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建筑也由传统对资源、环境的高消耗、破坏性模式向绿色节约、生态友好型建筑转变。绿色建筑代表的是对能源的高效利用、资源的最低消耗、生态环境干预与破坏的最低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深刻地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设计同样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尊重建筑文脉,合理设计利用

梧州骑楼建筑作为岭南传统地域性代表建筑之一,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背景、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因素相关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恰如弗里德·森佩尔在《技术与建构艺术中的风格》一书中对于建筑“风格”的定义:综合一个地方的材料、结构、气候、功能要求,再加上文化特定性而形成的一种系统性的建造模式[1]。

因此,梧州骑楼从建筑结构与材料角度而言,从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发展到砖混结构以至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完整反映了梧州骑楼建筑的发展历程。从气候适应性设计角度而言,通过骑楼建筑底部的柱廊空间设计形成了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自然环境空间的热缓冲区,有效地调节了建筑内部空间的物理环境,适应了亚热带潮湿炎热的气候特征,满足建筑内部空间使用者的热舒适性问题。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的签订,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由于梧州地处三江交汇的有利位置,国外商品与国内商品在梧州进行中转,加速了梧州商业的发展。而传统的坊式房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商业发展,因此,从功能角度而言,由底部檐廊形成的骑楼建筑由于具有人性化、交通便利、商业多样性、空间的公共开放性[2]等优点更加适宜与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梧州骑楼建筑有别于文物保护建筑而位于河东老城区22条街道且延续使用至今的500多幢骑楼建筑,但在城市化进程中骑楼建筑的建筑结构、使用功能、居住环境品质以及生存状况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之需求。因此基于上述背景,在尊重与保持骑楼建筑外观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手段对骑楼建筑的现有使用机能进行功能置换—作为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以实现对于梧州骑楼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1.2 加固建筑结构,延长使用寿命

现有骑楼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一方面砖墙的抗弯、抗拉以及抗震程度较低,延伸性与耗能性较差,造成砌体结构强度与整体性的降低;另一方面木材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虫蛀、腐烂及火灾等问题,因此砖木结构在建筑的抗震性、耐用性与防火性等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安全与使用隐患。

相对于利用钢筋网水泥砂浆以及外包钢筋混凝土面层对砖墙进行加固而言,利用钢结构对骑楼建筑进行结构加固,具有节约能源、结构性能良好、施工工期短的优点;对于骑楼建筑内部的木地板及木屋架采用钢结构进行替换,可以有效地提高砖墙结构的抗震承载力与安全性,延长骑楼建筑的生命周期。

1.3 实施建筑节能,减少资源消耗

梧州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气候炎热,砖木结构的骑楼建筑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主要的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屋顶、墙体及窗户三个部分)在保温隔热性能方面无法达到现有的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因此,在骑楼建筑的改造过程中,通过对骑楼建筑的屋顶、墙体及窗户进行节能措施以提升骑楼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资源消耗。

骑楼建筑屋顶多为预制板其保温隔热性能较差,一方面通过在原屋顶防水层上设置具有耐水性、耐腐蚀性与抗渗性的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砂浆层,然后上面依次设置找坡层、土壤层、种植层形成屋顶绿化设计[3],可以有效降低骑楼建筑内部的能源消耗,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改善建筑内部与外围的气候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在原屋顶表面设置找坡层、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聚苯板保温材料、水泥砂浆保护层[4]形成屋顶的保温隔热处理。

骑楼建筑粘土砖墙体的传热系数较大,隔热性能较差,出于建筑的保温、防水与饰面功能要求,可采用阻燃性聚苯乙烯泡沫板(或挤塑板)以及玻璃纤维网格布、聚合物粘结砂浆与加气混凝土块组成的复合墙体系统。

骑楼建筑门窗多为木质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变形、虫蛀、破损,引起室内保温隔热性能的降低,因此可选用断桥隔热铝合金窗、铝塑复合窗等节能窗以及选用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等玻璃类型,同时可在外窗设置遮阳帘等遮阳装置以降低室内的热损失,形成适宜的室内物理环境。

2 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空间设计

如果说上述针对骑楼外部环境的设计是为了对骑楼文化进行继承和再利用的话,那么对于骑楼内部进行的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空间设计则体现出对六堡茶文化乃至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主要包括文化展示区、商务体验区、销售推广区与创新研究中心区四个展示区域。

2.1 文化展示区

梧州六堡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影像等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对六堡茶的茶史、茶事、茶萃、茶具、茶俗五个主题进行全面展示,具体体现在六堡茶的发展历史;六堡茶生长环境、种植、采摘与加工制作技艺、保藏、品鉴、功效等茶事信息;对于红茶、绿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的系列介绍;对于茶杯、茶壶、茶盏、茶盘等茶具的材料、工艺、造型介绍;六堡茶在婚嫁、葬礼、客礼[5]及日常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茶俗介绍等。

2.2 商务体验区

商务体验区主要包括商务接待区与洽谈区、六堡茶品茗与茶艺体验区、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展示区、六堡茶学堂四个主题展区。商务接待区与洽谈区,用于对于目标客户的接洽以及潜在客户的咨询服务。六堡茶所具有的“红、浓、醇、陈”特征以及人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保留与传承至今所具有的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采茶戏带给参观者视觉、嗅觉、味觉的感受与体验。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展示区可以使观众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亲身参与与体验六堡茶从杀青、揉捻、沤堆、初蒸、发酵、复蒸、干燥、晾置、加压、陈化等传统制作工艺的魅力。六堡茶学堂主要针对六堡茶基本知识、六堡茶的辨别、识茶、泡茶、品茶、评茶等进行体验式的培训模式,其次开设茶艺成果展示以及茶文化讲堂,普及与推广六堡茶文化。

2.3 销售推广区

销售推广区既包括传统实体店销售模式,同时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实施以OAO(Online And Offline)双店融合的销售模式将线上的商品信息展示与线下实体店的现场体验相结合,使消费者对六堡茶有着更加全面的认知。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对于拓宽六堡茶的销售渠道,扩大六堡茶的消费群体,提高六堡茶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创新研究中心区

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多方协同创新,一方面加强对六堡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以及六堡茶衍生产品[6]如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药品、茶化工产品等进行科学、系统、创新研究,推进六堡茶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定期举办六堡茶的学术研讨会、沙龙和论坛,深入整理与挖掘六堡茶的历史文献与文化内涵,出版与发行与六堡茶相关的书籍、文学与影像作品,提升六堡茶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古迹是在提醒人类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而梧州骑楼和六堡茶便是历史的活化石,代表了梧州的历史与文化。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将梧州骑楼创造性地运用到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之中,不但有利于当下对骑楼建筑的再利用和设计,也使得梧州六堡茶展示馆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对于提升梧州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肖毅强.亚热带绿色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关键问题思考[J].世界建筑,2016(6):34-37+127.

[2]陈立新.广州骑楼的起源、发展及骑楼文化的形成[J].工业建筑,2010(S1):35-38.

[3]杨子江.建筑屋面节能技术[J].工业建筑,2005(2):40-43.

[4]罗利江,卜长明.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25-128.

[5]梁林清,黎瑜莹,周红贝.近代以来梧州六堡茶特色经济开发与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243-246.

[6]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EB/OL].http://www.wuzhou.gov.cn/info/46134.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江流域近代骑楼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研究(15YJC760121);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梧州骑楼历史街区保护策略研究(KY2016YB431);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西江流域骑楼建筑研究(YB2014370);梧州学院2014年度院级科研项目—梧州骑楼建筑空间特征研究(2014C008)的研究成果。

姜 丽(1982-),女,山东威海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于 洋(1982-),男,山东烟台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

猜你喜欢
展示馆六堡骑楼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Shake It Up:Brandish the Florid Youth
鄞州区非遗展示馆
六堡茶的“茶气”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与茶相逢在六堡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