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和陶瓷艺术相互影响之关系研究

2017-02-04 01:31柴晓敏
福建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品茗茶具层面

柴晓敏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艺术设计系,山西太原 030031)

茶文化和陶瓷艺术相互影响之关系研究

柴晓敏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艺术设计系,山西太原 030031)

虽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许多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冲击,甚至出现原有传统特色消退甚至异化的情况,但是这并没有隔断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创新,甚至出现许多新的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展现出新的魅力。茶文化与陶瓷艺术就是这样一对相映成辉的文化印记。本文主要从茶文化与陶瓷艺术之间存在的融合与并存的关系出发,探究茶文化与陶瓷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

茶文化;陶瓷艺术;相互影响研究

中国一直以来为世界公认的茶文化的发源地,从上古神农发现茶叶开始到今天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饮茶历史,在这段悠长的历史岁月中,茶融入到中国人的骨髓,与中国人的生活相互影响,已经发展成为攘括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的茶文化系统,不仅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物质生活,还深深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并向外传播,影响到中国以外更广泛的世界。茶的作为一种饮品,不管是煮食还是煎饮都是以茶水这样一种流质的形式存在的,需要借助茶容器来盛放,因此才出现茶具。从最初的茶具到两晋时期的茶器,再回归到宋代的茶具,茶具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早在新时期出现的陶器就与被做药用的茶叶结合在一起,在其后漫长的岁月发展中,茶文化越发典雅,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枚璀璨明珠的陶器也以茶具的形式在茶文化中熠熠生辉,扮演者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1 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的共存关系

1.1 消费习惯上的共存关系

一直以来,中国人的精神层面建设与发展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个人的精神倾向又会直接影响到国人的消费习惯,在这样的逻辑环境下,我们可以推断出中国传统文化会影响到国人的消费习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建设的不断丰富,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茶文化在我国久盛不衰。而茶文化与陶瓷的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使得二者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消费融合的状态。

1.2 国人心理上的共存关系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基础身后,即使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封建殖民地也无法让外国人成功统治中国。在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标志性的朴实,简约等精神内涵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这种精神折射到茶文化与陶瓷领域,无论是茶文化的品茗与茶道兼备,还是陶瓷的使用价值与欣赏价值,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成为中国人心灵寄托的一部分。

1.3 文化关系上的共存关系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在仍是一个茶叶大国的同时还是一个陶瓷古国,曾几何时,茶叶与瓷器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货物。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茶叶与陶瓷深刻的影响着生产生活,已经形成了丰厚的茶文化与陶器文化底蕴,虽然两者表现出不一致的使用价值,但是从文化层面来看,两者都是文人墨客最钟爱的坚毅挺拔精神的象征之物,自古以来就深受喜爱,中国文化史上流传着许多与茶与瓷器相关的文学作品,这种喜爱之前不言而喻。

2 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的融合关系

2.1 从直观的器物层面的融合关系

所谓器物层面的直观融合主要指的是陶器与茶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上的融合方式——在陶瓷的表面描绘具体的茶画。一直以来,中国的茶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高雅与简约的艺术特质,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借助于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技法,将茶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瓷器的外表,用富有艺术性与思想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陶瓷的心态衬托得更加动人,无论是从美的欣赏价值还是实际商业价值来看,陶瓷都得到了整体的提升。无论是历史上曾经出土的陶器,还是如今新出厂的陶瓷,依然还在借助茶画思想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的融合,满足人们对两者的审美需求。

2.2 文化层面的内在融合

所谓的文化层面的内在融合指的是茶文化与陶瓷艺术在茶道文化中的深入融合。一直以来,开展茶道活动主要借助的器物便是陶瓷,无论是在专门的品茗场所还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用来装茶叶以及沏茶的陶瓷都广泛存在着,可以说陶器借助自身的器物形态来扮演这茶文化的依托的物质载体,将茶文化的精神面貌更好的展现出来。也真是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中国不仅是茶文化的大国,还是陶器烧制技术悠久的国度,两者具有悠久的融合历史。

2.3 休闲层面的生活融合

观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我们能够发现,很多人都喜欢沏茶,品茶,约上三五个好友,或者一个人都能够将品茗变成一件很美好的事,并且由于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在不同的地方都形成了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茶文化。但是有一点依然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品茗过程中都需要借助陶瓷来支撑。品茗的过程除了品茶,还同时能够对作为茶具的陶瓷进行鉴赏,让人在休闲生活中同时获得味觉与视觉的美的感受。

3 陶瓷艺术对茶文化的贡献

很早以前,人们吃饭与喝茶使用的是同一种工具,餐具即茶具,一直到了唐朝之后,才有专门的茶具用来喝茶,陶瓷艺术凭借者自身材料精细,造型平稳的特质,通过不一样的材质,纹饰以及造型来丰富人们的茶文化,推动了茶文化的不断发展。

3.1 丰富了品茶的韵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古代,饮茶品茗已经逐渐脱离简单的机体需要,演变成文人墨客日常生活中的休闲雅事,在追求茶叶本身的色香味以及具体的冲泡煎煮手法的同时,对承载茶叶与茶水的器具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不仅讲究茶具的造型,还对茶具的釉色要求很高,青黑白黄具有素雅有富丽的特点,深受古人喜爱,充分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自信与进取的一面,比如唐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上釉技术,烧制出的陶瓷青中泛黄,润而不透,似玉非冰,独特的釉色极大的增添了品茗的韵味,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茶具从外在的色彩到内在的质感的重视。

3.2 提升了品茶的意境

以唐朝为例,我们在研究唐朝出土的茶具的时候可以发现,其主要都是以生活中的原型进行艺术创造形成的,追求天然去雕饰的最佳艺术境界,诗人陆龟蒙就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称赞越窑出产的瓷器的釉色的精美绝伦。在中国历史中有茶叶,茶具以及诗词所构建起来的茶文化色香味俱全,他已经从饮茶本身上升到一个更加高层次的层面。在唐朝的茶文化与陶瓷艺术得到完美的融合,不仅仅各种陶瓷艺术借助茶文化在釉彩,纹饰等细节的彰显熠熠生辉,同时陶瓷又通过自身的外在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品茗的精神需求,极大的提升了品茶的意境。

4 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也是滴滴渗透的。唐宋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饮茶习俗的不断扩散带动了茶具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茶具的要求越来越讲究,从唐朝一盏一托为一套的对造型的极致追求,到宋朝对茶具色彩的不断追求,整个国家的陶瓷生产都开始紧跟其上,最为明显的是,在宋朝流行黑釉盏的时候,无论南北都开始大量生产黑釉。

在宋朝存在很多的瓦肆,点茶是最为流行的喝茶方式,为了便于进行操作,出现了汤瓶。汤瓶是宋朝时期茶文化中不可不说的重要器具之一,因为汤瓶主要是用来煎水注汤,因此大都是广口长腹形状,作为广大老百姓的选择,当时南北瓷窑都有生产汤瓶的记录,从目前出土的文物研究来看,南方以景德镇、越窑、龙泉窑为代表的瓷窑生产的汤瓶无论是质量还是造型都是上上之选。

明朝时期开始流行散茶,芽茶炒制好后直接用水冲泡即可,与现代饮茶方式雷同。散茶的出现使得茶具也出现了变化,茶壶就此诞生,过去的茶盏,汤瓶等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茶壶的使用过程中,除了传统的陶瓷茶壶在不断生产使用,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茶壶———紫砂茶壶,这种新材料的出现凭借自身先天特有的优势,抢占了陶瓷茶壶的部分市场,对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杨东旭.茶文化与陶瓷茶具造型设计的关系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163-164.

[2]王官旭.以器入道——论中国陶瓷与茶文化的互融与共生[J].齐鲁艺苑,2015(4):73-75.

[3]刘丹.陶瓷艺术与茶文化的联系[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4(6):70-71.

[4]陶德臣.金石碑刻陶瓷壁画所见茶文化研究方法浅[J].贵州茶叶,2014(4):5-6.

[5]李典.浅谈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4(16):87.

[6]袁炯.浅析茶文化影响下的唐宋传统陶瓷艺术[J].美与时代(中),2012(5):76-77.

[7]陈云飞,王建荣.古代陶瓷题记中的茶文化[J].茶叶,2002(1):43-47.

柴晓敏(1981-),女,浙江绍兴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品茗茶具层面
品茗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美轮美奂的茶具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安溪寿星爱品茗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白茶飘香 安吉品茗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