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艺大赛谈对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7-02-04 01:31
福建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大赛

李 玮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从茶艺大赛谈对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教学的思考

李 玮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高校教育改革逐年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众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也在悄然改变,从过去单纯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发展到注重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而作为茶文化的具体延伸,茶艺大赛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更对提升高职学生功能职业素养大有裨益。本文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艺大赛对高职学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将茶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教学等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教学的发展改革进行论述。

茶艺大赛;茶文化;高职院校;课程教学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源自两千年前的中国茶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因其所具有的道德感化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而有着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作为茶文化的具体延伸,茶艺大赛近年来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其不仅秉承了茶文化的教育功能,更有着很好的市场价值。因此茶艺大赛一方面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职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对接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构建学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和实践体系。

1 茶文化对高职院校教育的启示作用

作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先后与儒家、道家和佛教等思想流派融合碰撞,产生了十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极具感染力和启示作用的价值理念。下面我们就详细探讨。

茶源于大自然,因此茶文化便与自然息息相关。中国茶文化注重尊重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并强调要顺从自然之道,因为在茶文化的理念中,世间万物哪怕蝼蚁昆虫,均为灵性之物,而茶亦然。茶生产的环境多为远离喧嚣的青山绿水中,风景虽好,但却多为崇山峻岭,气候条件较为多变,不似平原般稳定,常年多风霜雨雪。茶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便蕴含了清新、坚韧、进取、高雅等自然特点。而这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质朴、勤奋、节俭、奋斗、不屈等价值理念十分契合。从现实看,现在高职院校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95后,他们赶上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好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给他们提供了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另外,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他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出现心理和性格问题的概率也比较大。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可以充分发掘茶叶的自然特性,去感染和引导高职学生锤炼出坚定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人文道德。

从实际中看,我国那些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基本上都是产粮区,没有产茶的基础。而我国的茶叶,无论是绿茶、黑茶、红茶,基本上都分布在那些较为偏僻的丘陵地带或是高原及群山当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就造就了茶文化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这恰恰与我们中国人经常强调的苦难是财富的思想相符合。因此,我国的饮茶者往往会秉承一颗“入世”之心,通过茶事活动来思考个人的奋斗与命运的改变,利用茶来让头脑清晰,让内心透彻,让思路更加明晰。他们往往会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联系起来,不仅要达到“修身齐家”的目的,更会立志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一番成就。这种价值理念就要求人们锤炼出一颗包容豁达的心,去正确看待奋斗过程中遇到的那些迷茫或是挫折;这种价值理念要求人们锤炼出自强不息的优秀人格,在前进之路上愈挫愈勇,越来越强大。

茶文化的这种进取精神,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大有裨益。从现实情况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的蔓延,现在的年轻群体尤其是高职学生们,受到的诱惑很多,因此像一些享乐主义、消极思想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学生甚至还很严重,甚至做出一些荒唐之举,如放弃学业、沉溺于灯红酒绿或是网络游戏当中。可以说,这些思想和行为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所以,将茶文化的这种勤奋精神和进取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教育中,能够让学生们建立起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只有奋斗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明白只有将个人抱负放置于社会和国家发展当中,才能真正取得一番成就。另外,这也能够让高职学生的内心更加强大,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可以以更加积极乐观和淡然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而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积累更多的人生实践,更好地奋勇前行。

2 茶艺大赛对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的作用

茶艺大赛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品位。茶艺大赛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国的茶道精神,而茶道精神一方面体现在精神层面上面,另一方面也能呈现在礼节、文化、环境以及建筑等具体的外在形态上,这些均能够利用茶艺大赛这一载体,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茶文化课程中,让学生们的审美品位有极大的提升。

茶艺大赛所追求的环境之美,是茶道精神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从宏观层面概括,环境之美大体分为两类:自然环境之美和室内环境之美。茶文化源自自然,因此中国古代饮茶者喜欢将茶事活动与青山绿水结合在一起,在有着竹林小溪、空谷幽兰的环境当中,或是抚琴而饮,或是高谈阔论,都能够让人内心明晰、逸兴遄飞,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喜悦。因此我国很多茶艺大赛会把赛场放置于这样的环境当中,这样便能够让选手更好地展现茶文化和茶道精神的内涵。这对于高职院校的茶文化课程来讲很有益处,可以让学生们亲近大自然、喜欢上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更能让他们心胸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阔。

而茶艺大赛所营造的室内环境,则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领略和学习茶文化与我国建筑、艺术、园林等方面的融合贯通。茶艺大赛的室内环境可以说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有精致考究的亭台轩榭和曲觞流水,也有一些寄托美好寓意的植物点缀,如梅兰竹菊等。同时,在茶室内,除了布局的巧妙和美观外,还会用一些充满禅意的字画,或是能够抒发主人志向的山水画作为装饰,让人们即便是在室内,也能感受到茶文化那“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对于学生而言,这可以使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茶文化的环境之美,领略到茶道精神具有的艺术美学,让他们拥有更加质朴而高远的审美品位。

茶艺大赛的礼节文化,能够提升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的文化内涵。茶艺大赛是茶文化的具体呈现,而茶文化则与我国儒家思想相融合,所以十分推崇礼节和礼仪文化,茶艺大赛则将茶文化的礼仪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茶艺大赛会在茶壶、茶杯、茶叶、环境等外在的事物上体现出茶文化的礼仪,比如说,在进行绿茶的茶艺比赛时,表演者会选择与绿茶相匹配的青花瓷茶具,并营造出清新、质朴、自然的茶艺环境,这能让饮茶者和观众得到美的享受。而进行红茶表演时,则会选择颜色浓重的陶瓷茶具,而饮茶环境也会变得庄重沉稳,多用红木桌椅等来衬托饮茶环境。这些外在的事物选择,体现了主人对来宾的尊重,是茶文化礼仪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茶艺大赛会将礼仪体现在表演者的姿态、动作、表情和言语上。茶艺表演者是茶艺表演的聚焦点,他们在表演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决定了茶艺表演的成败。因此,茶艺大赛秉承了茶道那近乎苛刻的茶艺程序和礼节,茶艺表演者会把表演的每一个细节和环节仪式化,用最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即便是净手、烫杯、温壶等也不能忽视。而用什么水煮什么茶、火的火候如何、汤的色泽浓淡,都有严格的要求。另外,茶煮好后,在给客人端茶敬茶续茶的过程中,表演者的姿态、动作和表情也十分重要,要为饮茶者呈现出最优雅的一面。可以说,茶艺大赛的这种讲究而严格的礼仪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热情好客的人文特点,以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将此融入到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让他们以更加自信和热情的面貌去面对他人和社会,为个人赢得更多的好感。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在学业上精益求精、尽心竭力,在做人做事上更加专注,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约束自己,更加富有钻研精神,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

3 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教学的不足和难点

首先,是茶文化课程教学层次较低。从实际看,我国广大的高职院校在近年来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硬件水平以及办学理念上,还与那些本科大学存在一些差距。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把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当做重中之重,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育。一些院校虽然开设了茶文化课程,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师资,这就让很多茶文化课程流于形式,或是照本宣科讲讲,或是只是放一些影音视频,只能让学生从理论和感官上对茶文化有肤浅的认识,没有深入的了解和具体的实践。

其次,是一些高职院校在思想和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激烈的社会竞争给了高职院校及其学生们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无论是作为学校来讲,还是作为学生自身,其目的基本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一门技术,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工作。而对于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则会觉得无关宏旨,是细节末节之事。在这方面的误区,很容易使一些高职学生出现思想和价值理念上的偏差。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在茶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上有一些缺陷。由于缺乏专业的老师队伍,茶文化课程往往是从其它专业抽调老师来“应急”。这些“救火老师”一版都对茶文化知之甚少,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就很容易让茶文化课堂走了过场。

4 从茶艺大赛谈高职院校茶文化课堂的发展

4.1 要变革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茶文化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和青睐。从生活中看,不管是商务活动,还是政务会议,又或是人们的社交以及个人的休闲娱乐,都为茶文化和茶艺表演提供了大量的岗位。而茶艺大赛恰好迎合了当前的这种社会需求,其针对性更强,与社会对接也更加紧密。对于此,高职院校的茶文化课程,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要将重点局限于教室当中,也不要把中心仅仅放于老师身上,而是要强化实践,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教学环境。一方面,要紧密关注当前的市场需求,倒逼教学改革,让学生们学有所用,做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还要创新教学模式,譬如说可以与社会上一些茶文化公司进行合作,让专业人士前来授课指导,让茶文化课堂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又比如说,一些身处产茶区的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去产茶区体验茶叶的种植与制作,去感受当地的社会人文,这能帮助学生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4.2 要提高教师团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的水平和能力能够通过学生映照出来。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师多为半路出家,如果没有系统的茶文化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很难带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学生。由是言之,作为教师就应当苦炼内功,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多观看和参加一些茶艺大赛,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作为学校来说,也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为教师茶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强后盾。另外,学校还要注重对茶文化人才的引进,多从其它学校社会上发掘相关人才,并引进过来,增加学校茶文化课程的师资力量。

4.3 要注重校企合作,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根本宗旨,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型人才,相比于本科院校,其教学目的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因此,高职院校就要跟社会上的相关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积极寻求行业和企业在技术、知识、设备、信息、就业等方面的支持,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教学。一方面要改进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学生们有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多让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和观察,使其能够为自己树立更加正确的努力方向。在这一点上,桂林航空工业学院的先进经验值得推荐,该校与桂林山香水道茶叶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培养茶文化人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程善兰.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为例[J].广西轻工业,2011(10):132-133.

[2]张玥娟.基于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茶文化课程建设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108-110.

[3]王化.从中华茶艺大赛谈对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以桂林航空工业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196-197.

[4]彭茜.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8(z4):46-49.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6155)。

李 玮(1984-),女,山西太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大赛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