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和”思想谈高职教学激励机制研究

2017-02-04 01:31王如荣沈发治
福建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和善激励机制意境

王如荣,沈发治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茶文化中“和”思想谈高职教学激励机制研究

王如荣,沈发治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他文化有了相当大的融合,而其文化中心思想“和”也被广泛地运用在各行各业当中。在现如今的高职教学当中,激励机制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本文尝试着以茶文化当中的“和”思想对高职教学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借鉴建议。

茶文化;“和”;高职教学;激励机制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内容之一,与其他的文化内容不同,茶文化的文化特色注重对意境的阐述,而且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的各种思想会与其他文化进行充分的接轨和融合。在茶文化的众多思想当中,“和”思想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思想内涵,其对于整个茶文化思想内容有着相当高的指导作用,并且象征着茶道的意境和美感。茶文化当中的“和”思想,并不是单纯的和谐,而是一种和善和静然,需要人们沉浸在茶道的意境当中,才会得到相应的感触。茶道的唯美之处,往往在于茶道的深层次意境,即“与自然和谐”,融入到自然当中,尊重自然当中的一切变化。现如今的高职教学,在发展自身教学效率的过程中,逐步加大了对激励机制的重视,实时优化了这一机制当中的众多内容,本质的激励效果变得十分明显。而在激励机制的思想借鉴当中,茶文化的“和”思想属于最为基础和根本的思想内涵,对其有着深切的指导作用,并且能够与其本质目的相结合,充分实现激励师生的主体效果。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茶文化中“和”思想谈高职教学激励机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茶文化的“和”思想与高职教学激励机制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茶文化,本身是一种自然文化,虽然很多人的观念当中,都会浅显地认为茶文化主要是品茶、煮茶文化,涉及到了各种饮茶问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茶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而茶文化的文化特色却不仅仅浮于表面,其对整个自然思想都有着不一样的意境感悟,并且十分讲求意境的深远,需要人们加以持续的钻研和探究。现如今,茶文化中的各种思想已然被广泛地运用在其他领域,并且尝试着与不同的文化内容接轨。高职激励机制,同样要求融合当前的文化思想,尊重人们的主体性,加以深层次的激励,促使人们的发展更加健全,而这种和善的思想无疑与茶文化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然认识到了茶文化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尝试对茶文化“和”思想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高职教学激励机制也是如此,对茶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汲取,如基础的激励思想,需要给予人充分的发展空间,切实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并且对人们的主体思想表示尊重。这本身便是对茶文化“和”思想的一种体现。同时,茶文化讲求待人和善,需要人们放弃原来的督促思想,即通过一定的感化和教育,促使对方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而努力地去实践这一行为。而在传统的激励机制当中,很多时候会选择通过一定的管制机制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在被动的状况下完成某些行为。这样的激励机制所能发挥到的作用十分小,且没有做到茶文化当中的“和善、和谐”思想,因而必然会被淘汰,被新机制所取代。

2 茶文化“和”思想在高中教学激励机制当中的主体彰显

2.1 茶文化的和谐理念

在传统的激励机制当中,为了完成某一任务,管理者会选择运用一定的管理机制去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得人们感受到一定的紧迫感,进而迅速完成自身的任务。但是从本质上而言,这种激励体系没有做到切实尊重人们的主体性,忽视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许多时候虽然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督促和激励效果,但是所能持续的时间相当短暂,很快就重新恢复了原来的惰性工作状态。高中教学的传统激励机制便是如此,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以及学习行为,采取了较为直接的体制约束,教师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学生又在强大压力的紧迫感当中,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兴趣,转而进入了毫无头绪的死记硬背当中。实际的效果十分明显,难以切实促进整体教学效益的提升。在新时期的高职教学激励机制当中,茶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应当被广泛地运用在激励过程中,注重和谐思想的传播。首先,在激励体制当中,管理者需要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激励机制的最终作用是为教师和学生而服务。其次,对于激励机制,管理者需要从茶文化和谐理念的角度出发,对其加以深层次的改造,如激励的方向和目标,需要考虑到教师当前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注重茶文化和谐理念,讲求师生之间的和谐,并进行多方面的完善和调整,使得教师能够切实认识到当前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方法。最后,激励机制的完善,需要从茶文化“和”思想进行多个层次上的考虑,注重对激励思想的多重传播,实时改善基础的激励思想,从和谐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师与学生当前的发展需求,并积极地给予帮助,使得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受到管理者对自身的关怀,优化激励成效。

2.2 茶文化当中的“和善”思想

在茶文化当中,和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内容,其主张尊重人们的主体性,要求善待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在最初的茶文化当中,和善思想主要表现在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上。请客人饮茶,本身便是对客人的一种善待和尊重。而这一思想在茶文化当中得到了升华和完善,从原来的尊重变成了一种关怀和爱戴,需要对每个人形成良好的尊重心理,不盲目否定人们的各种行为,给予其证实自己的机会。茶文化当中的和善思想,要求待人平和,引人唯美,与当前俗语当中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将其引入高职教学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优先改变高职教学激励思想,不再单一地注重对师生的约束和督促,转而以和善的眼光和看待教师的各种行为,对其给予实时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内容,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和帮助。在激励机制当中,和善思想还表现在待人的和善上,不可以对教师进行随意责骂,转而需要对其采取精神需求引导,如通过一些实质性的奖励,使得教师感受到了激励,进而认真激励地进行工作,而整个激励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都是茶文化当中十分平和的方法,没有丝毫喧闹和冗杂,而最终的效果必然会十分良好。

3 茶文化中“和”思想与高职教学激励机制融合的实践

3.1 以茶为善,以需求引导教师的实际工作行为

茶,是一种饮品,而在品饮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在实际的高职教学激励机制当中,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地应用茶文化“和”思想,尊重师生的主体性,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善意的引导。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中,基础的物质需求是基础的满足内容,而传统的激励机制也要求对人们给予物质需求上的满足,如各种生活福利、奖金等,都是对教师行为的一种激励和认可,可以带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满足物质需求便显的十分单一,而且几乎成为了较为统一的现象,对于教师的激励效益也难以实质性的体现出来。面对这种状况,管理人员需要从精神需求出发,多方面地给予教师前进的方向。而茶文化“和”思想本身便是精神上的一种意境,茶文化当中对于精神境界的文化思想内容相当多,因而在这个时候,激励机制便可以充分融合茶文化当中“和善”思想,给予教师思想上的尊重和认可,如在平时的教师生活中,经常对老师加以赞扬和尊重,一些时候还可以了解教师当前的问题所在,帮助其加以合理的解决。同时,激励机制需要给予教师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如通过一定的名誉奖励去吸引教师能更好地完善自身工作,提高相应的教学效率。

3.2 平和待人,给予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茶文化的“和”意境不仅仅体现在品茶的和谐当中,还表现在人们的意境感悟当中,而在“和”的意境当中,人们会变得十分平和,不容易与人发生争执。茶文化的这一层“和谐”思想,也需要实时地运用到激励机制当中。在以往的激励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人们所采取的激励方式更多是直接的严格管理和督促,而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与管理者之间,便呈现出了一种矛盾,难以相互平和的看待对方,不利于实际教学工作效益的提升。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管理者需要积极学习茶文化当中的“和谐”思想,在激励教师的时候选择运用引导和教育的方式,使得教师感受到激励机制对其的引导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对各种茶文化“和”思想的综合运用,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探索当前的教学问题,并与教师进行协商,了解教师的实际教学思想观念,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其进一步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以形成更大的教学成效。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和”思想的精髓在于“和谐、和善、和美 ”,高职教学激励机制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的融合,逐步改变其基础的思想内涵,调整深层次的激励方式,改变师生对激励机制的不同认识,进而优化教师的教学工作,改善教师的教学思想,实现深层次的“和”思想意境。

[1]高云裳.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7(2):216-217.

[2]程媛媛.论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12):164-165.

[3]孙嘉.论中国茶文化的“和”思想及其启示[D].陕西科技大学,2016.

[4]陈小平.建立在中华文化基础之上的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15(30):133+128.

[5]郭桂义,张洁,孙慕芳等.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茶叶加工,2014(2):44-48.

[6]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7]张凌云,梁慧玲,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业,2009(6):29-32.

高职质保体系下教师教学激励与约束

王如荣(1980-),男,江苏扬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

沈发治(1963-),男,江苏姜堰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化学工程。

猜你喜欢
和善激励机制意境
班主任:养成和善之品的育人德性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黄希川
浅谈学校的校训与德育工作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