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中国传统采茶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17-02-04 01:31王晓楠
福建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采茶戏传统文化

王晓楠,王 鹏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吉林长春 130103)

互联网与中国传统采茶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王晓楠,王 鹏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吉林长春 130103)

互联网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助手,很多事情的完成都会依赖与互联网来完成。在互联网当中我们接触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些新的、高科技的东西,那么对于传统的东西在互联网之下又应该怎样去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互联网与中国传统采茶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在新媒体当中去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互联网;采茶戏;保护传承

传统文化固然有其发展至今的魅力之处,例如采茶戏文化在历史当中的发展让它的文化内涵愈发丰厚,但是在面临如今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对于采茶戏文化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采茶戏文化有可能在网络时代当中越来越无人问津,最后只是成为一个历史的曾经,还是在网络时代当中能够借风使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熠熠生辉?这是一个选择题,但是正确的答案却只有一个,那么就是后者,因为没有人愿意看见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就这样不名一文地被新的网络文化所取代,在网络发展的时代当中被取代、被遗忘,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去运用互联网来对采茶戏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不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网络时代当中消失殆尽。

1 采茶戏的发展历程及特色

想要使得采茶戏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我们必须对其发展的历程、特色有所了解,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把握好采茶戏文化在当今时代中的发展方向。采茶戏发展至今约有400多年历史,采茶戏是从明清时期开始形成的,并在广东、福建、湖北等地流行起来,它是由这些当地的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性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戏曲种类。

采茶歌在形成的最初只有一些小调,一般都是一个人在唱,没有伴奏,形式是比较单一的,歌词也没有固定的句式存在,但是唱出来的歌曲却是非常动听的,节奏欢快明亮,给人以活泼的感觉。在接下来的发展当中才逐渐出现了“采茶歌联唱”的形式,以竹子来打节拍,一个人作为主唱人后很多人来进行和唱。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时候,这种“采茶联唱”的形式从田间劳作当中进入了乡绅富豪的府邸当中,成为一种受到了上层社会所认同的艺术表演形式。到了明代中期采茶歌又与当地的一些彩灯艺术相融合,后来还加上了一些唱腔在里面,再到后来还丰富了故事情节,加入了很多的人物内容在其间,这样采茶戏就真正的形成了。

采茶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其特色的形成会受到当地民俗风情、口音、地理环境等的影响,因而形成特色的采茶戏来。但是就采茶戏总体的特色来看都是较为欢快的,喜剧感和乡土气息也是较为浓郁的,因此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江西的采茶戏可以说是当地一笔丰厚的宝藏,因为采茶戏的存在给江西地区的历史人文留下了大量的考证资料。

2 互联网对于采茶戏发展的冲击

其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对于采茶戏文化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因为在这个信息时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很多新媒体的出现也使得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不再局限于只是听听戏、喝喝茶,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了解到更多的东西,做更多的事,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如今的网络时代是一个快餐时代,很多人不愿意停下来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愿意去做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活动作为一种休闲的方式,例如喝酒唱歌、打游戏等,但是往往这些休闲娱乐的方式是缺少文化内涵的,偶尔为之还好,长此以往的话很容易消磨掉人的意志,使得人变得倦怠。这样一来再想让人们去关注传统文化就会更加的艰难了,这对于采茶戏文化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采茶戏如果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没有足够的关注度就很容易被人们所遗忘,而在这个时代显然很多人的关注点都不是在这些传统文化上面的,这对于采茶戏文化的发展来说冲击就比较大了。

3 互联网对于采茶戏文化的积极影响

当然互联网发展对于采茶戏文化的发展有冲击的作用,也还是会有一些积极作用的,对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都不能简单片面的去看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看我们会看见不同的结果。

互联网发展对于采茶戏文化积极方面的影响是:

3.1 人们观赏采茶戏的途径更加多样化

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存在,人们了解采茶戏文化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了,以前大部分想要了解到采茶戏文化都是从戏院当中或者书本上、其他人的口中得知,但是自从互联网出现了之后,人们就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来了解到采茶戏文化,例如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网络宣传等都是人们了解和观赏采茶戏的方式,而且这些方式更加的自由,很多都不用受到时间空间的拘束,手机、电脑都是可以随时了解到网络信息的,尤其是手机更是现代生活当中人手必备的,这些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对于人们了解和观赏采茶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样多样化的途径当中,只要对采茶戏加以宣传,很多人对于采茶戏文化都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2 让采茶戏更加平民化

在网络遍布的今天很多东西都开始趋于平民化了,以前或许对人们来说还是相当难触及到的领域,但现在我们都可以在网络当中去进行搜索和了解,例如采茶戏以前或许是固定时间的表演,只能在固定的地方去进行观看,但这些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会让很多忙于生活奔波的平民无暇去顾及,如今互联网出现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人们就算没有足够的时间到剧院去进行采茶戏的观赏,他们也可以在网络上去搜索视频来进行观赏,这种了解采茶戏的方式虽然没有到剧院里面去那样直观,身临其境,但是依旧可以对采茶戏有一个详细全面的了解,这也是在互联网之下采茶戏能够趋于平民化一个重要表现。

3.3 更加有利于在青少年当中进行采茶戏的推广

在现代社会当中,青少年对于网络的运用相较于中老年会更加多,如果要运用网络来对采茶戏文化推广的话,青少年对于这种方式会更加容易接受,运用网络来进行采茶戏文化的传播,也更加具有活力和自主性。现在绝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更加喜欢运用网络来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所以使用互联网会更加有利于在青少年当中进行采茶戏的推广。

4 如何运用互联网对采茶戏进行保护及传承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都是我们在讨论的一个话题,因为对于它们的保护和传承是对于我国发展历史的铭记,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得以发展的根基所在,下面我们主要讲到的是对于采茶戏文化在互联网当中的保护和传承方式。

4.1 建立专属于采茶戏文化的网站

运用互联网对采茶戏进行保护及传承,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建立专属于采茶戏文化的网站,在这个专属的网站当中再进行采茶戏文化的宣传,制定适合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偏好的网页板块来,例如在青少年采茶戏文化的板块当中就要有活力一些,和现在的一些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或者在这些网页板块当中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提高人们对于采茶戏文化的关注度。如果是面向老年人的板块就可以多一些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探究,其板块相对于青少年的板块来说就应该更加稳重一些,不能过于的浮夸,也不是青少年那种活泼的风格。

4.2 加强采茶戏文化网站的交流沟通作用

网站除了了解信息的作用之外还具有一定的交流作用,所以在采茶戏文化网站当中还要加强网站的沟通交流作用,例如提出相关的问题供广大的采茶戏爱好者来探讨,或者是举办相应的活动来加强网站的交流沟通作用,例如举行相关于采茶戏文化的知识竞猜活动等,这些都能有效地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当采茶戏文化网站的交流沟通文化得以较强之后,可以使得采茶戏文化的发展更加顺畅,人们可以在交流沟通当中更好地来了解到采茶戏文化,也可以在交流沟通当中各抒己见,最后对采茶戏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会包容和接纳与自身不同的观点,懂得求同存异的重要性所在。

4.3 利用好网络上各种种类的问答类社区来对采茶戏文化进行宣传

现在网络上面各种各样的问答类社区是很多人都喜欢去浏览的地方,如果在这些地方来进行采茶戏文化的宣传一定会取得相当可观的效果的。例如百度贴吧、天涯问答等这些比较大型的问答类社区,它们上面的知识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如果能够在搜索引擎当中很容易的从这些地方找到采茶戏文化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出于好奇也好,随意也好都会点进去看一下,这样一来就达到了采茶戏文化的宣传效果。当然如果可以在这些问答类社区当中让更多人参与到采茶戏文化的讨论当中来也可以很好的达到宣传的效果。

5 结语

传统文化固然有其发展至今的魅力之处,在互联网与中国传统采茶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个问题上,其实互联网和采茶戏文化二者之间是可以共存发展的,至少采茶戏可以在互联网当中加以合适的方式方法而得到大力的发展,虽然现在采茶戏文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好,但是如果真的抓稳了网络时代的这一个机遇,它就会得到更多的发展,迎来采茶戏文化发展的一个全新局面,这种局面是我们乐于看见的,也是我们期望看见的,因为传统文化它的魅力就是隽永的,值得我们去接受其熏陶的。

[1]马小喆.基于网络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研究[J].戏剧之家,2015(9):38.

[2]董睿.论当代文化格局下的中国戏曲传播[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5):31-32.

[3]王文萃.戏曲《牡丹亭》的媒介传播及其变迁研究[J].戏剧之家,2014(16):7-8.

[4]钟友.守护浙江戏剧文化瑰宝的明天[J].文化交流,2013(9):41-43.

[5]易芳容.王静.茶文化的传播[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59.

[6]苏亚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途径研究[J].包装学报,2014(1):66-69.

[7]杨群.中国传统文化在茶叶传播中的应用[J].茶业通报.2009(1):38-40.

新媒体语境下吉林省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2015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地项目) (项目负责人)编号:2015JD7

王晓楠(1980-),女,辽宁昌图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媒介文化。

王 鹏(1979-),男,辽宁鞍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数据新闻。

猜你喜欢
采茶戏传统文化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浅析赣南采茶戏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