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俗饮茶文化

2017-02-04 01:31庞大伟
福建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蒙古人蒙古饮茶

徐 诺,庞大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蒙古族民俗饮茶文化

徐 诺,庞大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饮茶文化是蒙古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也是民众喜欢的对象,蒙古族民俗饮茶文化俨然成为一种民族品格的象征。千百年来,饮茶文化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奶茶幽香、袅袅如烟,使人陶然。饮茶文化与蒙古族血脉相连,仿佛已融为一体。蒙古族民俗饮茶文化拨动着他们情感的发条,表征着蒙古人坚强勇敢的民族生存、发展的轨道,它凝聚着历史的沧桑,是其民族文化百花园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因此,发掘保护蒙古族民俗茶文化,对于保护蒙古民族的精神文化,呵护中华文化大家庭中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记忆基因密码具有巨大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就蒙古族民俗饮茶文化做一初步探析,希冀为广大茶文化发掘与保护者提供一点理论上的参考。

蒙古族;民俗;饮茶文化研究

1 蒙古族民俗饮茶文化溯源

在蒙古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有句谚语“可以三天没有食物,也不可能一天没有茶”。足以证明茶是蒙古民族生活里的必需。数百年来其饮茶习惯与方式几乎一直延续。蒙古族民俗饮茶文化确切的时间定位众说纷纭,早期蒙古民族的生活在苍茫大草原上,其饮食简单结构,奶酒是其主要饮料。随着蒙古帝国的不断扩张,蒙古族与其他族群的接触增多,他们的饮食和生活逐渐丰富。特别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国家得以统一,南部江淮茶进入领土,蒙古民族便有了喝茶机遇。正规的文献中,延伸到第十三世纪末以前的蒙古族饮茶仍没有明确的记载。据民俗专家推测蒙古族先民自第七世纪以来在唐与宋朝及辽国的交往中,中国内地的饮茶文化无疑影响了蒙古民族饮茶的习俗。蒙古茶在元代形成,随着喇嘛教的介绍,饮茶已成为蒙古人的习惯。特别是蒙古皇帝,喝的茶叶质量高品质好,一般是春茶,民间茶是穷人饮用的普品。在天历三年元朝宫廷营养师就写一本《饮膳正要》的书,其中包括各种茶叶和茶的名称。

2 茶在蒙古民族的传播历程

茶是汉民族最喜欢的饮料之一。茶饮文化归根结底起源在中国。西汉王壶《桐越》曾经记载,在四川西部民间贸易活动中:曾经有“以狗卖鹅,买茶买茶”的风俗。中原茶饮渐开,对于中国统一后茶习俗在北方进一步蔓延起到了促进作用。

2.1 蒙古人饮用的野生茶

蒙古地区有多种野生茶。常见的有地榆茶、杜李茶、文冠果茶、沙蓬茶、山梨茶等等据《蒙古风俗鉴》记载:“古代,蒙古地区的速敦茶和榛树茶是在每年七月采摘,以山梨树叶和榛树叶制造茶叶”据“蒙古海关”记录:“采茶叶与采摘榛子都是每年的七月,可见榛叶茶叶在当时非常普遍。这种野生山茶属是北方地区自然生长的植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许多北方游牧民族发现并加工成为茶饮料,便为其生活提供了功能保障。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各种贸易项目的繁荣,大量外国茶的进入,蒙古民族饮用野生茶逐渐淡出其生活的视野。一些学者认为,蒙古茶文化的传入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到中国南方的生产方式和饮用习俗影响的结果。

2.2 最常见的奶茶

在元代,蒙古民族就流行“兰膏”和“酥签”等酥油茶。据《黑龙江外记》记载:“土人(蒙古人)熬饮黑茶,间入奶油、炒米,以当饭”。蒙古民族制作的茶饮不但营养丰富,还含有人体健康所需求的无机盐。尤其是长期饮奶茶,可消弭疲劳,令人兴奋,助消化,增食欲,提精神,还具有降血压,防动脉硬化之功效。现代蒙古人非常喜爱奶茶,奶茶是混合了牛奶和少量的盐制作的。据民族风俗专家推测蒙古奶茶或许由西藏地区的酥油茶经过蒙古民族的创新发展演变而成的。不同的蒙古地区奶茶制作方法不同,有的地区是先熬砖茶,再熬鲜奶,把米炒熟;放在一起喝的,一部分地区是熬砖茶,滤茶叶,兑牛奶经过仔细搅拌煮开饮用的。部分蒙古族饮茶除加奶外,还加盐,其味更加香淳,奶茶香气更浓。蒙古奶茶,具有可以替代饮食内容的独特之处,具有特色的替代饮食的所有内容。

2.3 蒙古人饮用茶的种类与习惯

囿于蒙古属于北方少数民族,因历史的缘故,其饮红茶时间比汉族较晚,大概兴盛在明清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茶叶贸易与品种的增加,蒙古民族在饮茶习惯与其生产、生活形式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活在牧区的蒙古人习惯喝奶茶,而生活在我国甘南地区以及北方的蒙古人习惯喝酥油茶.蒙古人在熬制清茶的时候,通常没有放酥油和盐,只是少数地区再熬制清茶时加如一些盐和酥油,熬制清茶的材料就是茶砖。有史料记载,蒙古民族饮用红茶兴盛在明清时代后期。

2.4 蒙古民族使用的茶具

蒙古族牧人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中缔造的茶文化,不但体现在奶茶的制作上,亦表现在特定的茶具方面,譬如制作奶茶所用的茶原料以及搅拌奶茶使用的木槌,其形状为倒圆锥形、硬木制成。所用的茶碗用桦木制作,外瓖用银,并刻以蒙古族传统的花纹式样,是富足人家常用的茶具。现今多用龙形花纹的细瓷碗代替了。盛放奶茶所用茶壶,多数铜制,其造型则精巧别致,一般为圆形,嘴小,底大,其外表发亮,往往在壶盖、提手等位置瓖嵌蒙古族传统吉祥花纹、图案。此外,蒙古族传统的茶具还有诸如火撑子、捣茶臼、小刀、精致木盒、奶茶桶、各式各样的盘子、勺子等饮茶工具。

3 蒙古茶的习俗与禁忌

3.1 蒙古茶习俗

茶叶在民族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常常以茶为“德”,让给客人或长辈以示尊重;也在结婚时等完成亲礼茶后撒到车轮后,表示欢迎。蒙古人出行时,朝着洒奶茶的方向行进,为每一种祈祷仪式。茶叶在蒙古族属于重要的礼品,甚至可以作为“定亲礼”。春节期间,有赠送拜年者一小包砖茶的风俗,表示带珍品回家。蒙古人男婚女嫁时有用茶叶作为献礼的习俗。古时候,清朝与蒙古王公贵族常以茶叶为赐品,以表尊重,蒙古民族有以茶为象征物的习俗。

3.2 蒙古茶禁忌习俗

通常茶叶应置于阴凉通风处,以防发霉。茶具应摆放正确,不能作为其他使用。客人来访一定要煮茶待客,不能用开水来处理,也不能要求客人喝这样的茶,茶直接向客人的习惯,这是最不礼貌的。倒茶,茶碗满溢。禁忌茶与碎茶,否则不吉利。当茶叶,根据座位顺序,注意顺时针方向的茶,手指不能与茶染色,添加茶的客人,在碗,然后添加茶,不能让客人得到一碗茶。当客人主人,茶必须使用权利或双手没有茶碗,它必须首先把碗在这里。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蒙古茶,第一茶崇拜如来佛祖,然后到客人,蒙古民族的饮茶习俗有许多禁忌,印证了这个民族崇尚礼节、讲究德行与情操是蒙古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反映,而奶茶富含文化象征意义。

4 茶文化对蒙古族的作用与影响

蒙古族的奶茶在饮品中具有较高的功能价值。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茶叶最终成为养身保健的饮品。最初蒙古民族的先祖就把茶叶作为解毒、消食、保健的药品应用在医疗保健上。随着,蒙古族对饮茶认知度的不断提高,用“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来形容饮茶的重要,对茶的依赖由此可见一斑。

蒙古族饮茶习俗作为直接的“生物学的现实”,积淀深厚,内涵丰富。蒙古族其茶文化,和草原所赋予的人类的食物文化一脉相承,是蒙古族人民勤劳、智慧的写照,是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物化层面。蒙古族茶文化反应了草原文化特有风貌,草原茶文化的象征。它从历史的尘埃中筚路蓝缕一路走来,跨越语言与地域的羁绊,它广交天下,商行四海,是蒙古草原文化的深沉凝聚,涵盖有跨界融合特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结语

继承和发扬蒙古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元素与发展动力。让象征着蒙古族人民讲究茶德,注重塑造崇高人格、富有智慧的奶茶的清香,永远弥漫在广袤的草原上,不断地飘向全世界;努力使蒙古族茶文化走出家门、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对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有非常的重要的促进意义。

[1]童小麟,张杰,童鑫.砖茶中的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茶叶通讯.2000年02期.

[2]王晓燕.试论官营茶马贸易的历史作用和意义[J].中国藏学.2002年04期.

[3]王晓燕,李宝刚.20世纪茶马贸易研究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郭孟良.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徐 诺(1988-),女,籍贯河北唐山,在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专业: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北方游牧民族工艺美术。

*通讯作者:庞大伟,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北方游牧民族工艺美术,国家一级画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

猜你喜欢
蒙古人蒙古饮茶
蒙古语族语言概述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蒙古靴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我的蒙古 我的草原
蒙古人为何打不过清军
四季饮茶与健康
论明代在中原的蒙古人
月下饮茶
喝酒的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