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食对比研究

2017-02-04 10:39万芳
福建茶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禅宗茶道日本

万芳

(四川旅游学院外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中日茶食对比研究

万芳

(四川旅游学院外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茶食是茶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茶食在中日两个国家的土壤中生发出各具特色的魅力:中国的茶食具有明显的医疗保健功能;日本的茶食具有浓郁的禅宗色彩。

中日茶食;对比;研究

中国人常把家居之事说成:“柴米油盐酱醋茶”。日语中也有“日常茶饭事”的说法。可见,茶是中日两国人民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茶除了可以作为饮料之外,还可以佐食。茶食概念,董青华如此叙述道:“在茶学界,茶食往往专指用茶掺以其他原料,烹制成的茶肴、茶点、茶膳等,即指含茶的食物”[1]。本文所说的茶食,主要指用茶做主要材料或辅助材料烹制而成的食品。

1 中国茶食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的国家。唐朝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为之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在中国,茶除了饮用功能外,还作为药物长期发挥着医药保健功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曰:“茶治脓血甚效”。唐朝的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能“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我国文人雅士还留下了许多茶诗。如唐朝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俗称《七碗歌》)中有“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诗句。这些记载和诗句说明我国古人很重视茶的医疗保健作用。

在古代,茶除了用作解毒之外,还能食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以茶佐食的记载。东晋时已用茶做粥,被称为‘茗粥’。唐代中国南部客家人就将茶与葱、姜、枣、陈皮等研碎,一起煮食的习惯。宋人用茶作食品叫‘分茶’,而且宋人盛行吃茶饼。……明清时代茶叶食品推陈出新,有‘鸡蛋糖茶’等营养食品[2]”。随着茶的医疗保健作用的推广,茶食在中国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笔者认为中国茶食主要有以下三种:

1.1 茶疗方

茶疗之风盛行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被一一推出。如至今仍在广泛习用的‘午时茶’、‘天中茶’、‘枸杞茶’、‘八仙茶’、‘姜茶’、‘五虎茶’、‘川芎茶调散’、‘莲花峰茶’、‘川芎茶’、‘仙药茶’、‘珍珠茶’等等,均系出自明清时代[3[4]。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被赋予新的形式,人们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茶疗方,如治疗腹泻的“红糖茶”、治疗眩晕的“菊槐茶”、治疗糖尿病的“宋茶”、调节血压的“杜仲茶”、的“天麻茶”、治疗咳嗽的“枇杷茶”、用于养肝明目的“枸杞茶”等。

1.2 茶膳

所谓茶膳,即将茶用作主料或辅料,配合其他食品原料制作成为的食品。近年来,茶膳的种类越来越多,郭志刚等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200种茶膳[5]。有名的茶膳如杭州的龙井虾仁、“童子敬观音”、乌龙豆腐、祁门红茶鸡丁、四川名菜樟茶鸭等。

1.3 佐茶茶点心

佐茶点心,就是喝茶时相佐的食品,包括点心、干果、小零食等。广东人爱“喝早茶”出了名的。茶楼里有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等很多品种供客人选择,还供应叉烧包、虾饺、烧麦、云吞等各式小吃。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喝下午茶”也成为中国人喜欢的生活方式。喝茶之人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品茗、吃点心。这种方式被当成了一种休闲的方式或一种交际手段。

2 日本茶食

众所周知,茶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留学僧荣西曾两次赴宋朝学习禅宗,从中国将茶种和饮茶风俗带回日本,并写了日本最早的茶书《吃茶养生记》。此书在开卷处详尽叙述了茶的养生功效:“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也,人伦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可见,茶最初传播到日本的是因为其具有养生作用。但其后的村田珠光,将茶和禅的精神结合起来,主张寺院简单朴实、沉稳寂静的饮茶方式,简化茶室规划;并且提出“佗茶”最初的概念,即饮茶要崇尚简素静寂,要有禅意。武野绍鸥继承了村田珠光的精神,主张简朴精炼“空寂茶道”。他认为茶人要培养内心“真诚地”待客之道。这种精神一直传到武野绍鸥的学生千利休,他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空寂茶道”的精髓、提出“和敬清寂”的精神美学。“和敬”指茶会上主客应保持的精神,“清寂”指茶室、茶器所体现的精神。

可见,茶在日本的发展是具有浓厚的禅宗修行意味的。茶作为食物,即茶食,也具有浓厚的禅宗色彩。笔者认为,日本的茶食有以下三种:

2.1 怀石料理

古代日本寺院的禅僧修行时往往空腹,为了抵制饥饿就在怀中揣一块“温石”顶住胃部以缓饥饿,即“怀石”。后来打禅时可以少吃食物起到“温石”御饥的作用。逐步发展为茶道时所吃的简单食物,特点是简单、量少。然而随着时代进步,怀石料理已从以往简单的三菜一汤转变成为精致、讲究的高级料理。

2.2 佐茶点心

日本茶道很讲究“作法”,即程序和礼节。佐茶点心是日本茶道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日式茶道点心主要是“和果子”,是一种用豆和米作为原材料烹制而成的日式风味点心,分为主茶食和副茶食。一般茶会只出一次点心,不管什么点心都称为主茶食。但大型茶会,有时会供应两种。以点心钵或蒸笼盛放的点心为主茶食。接着以盘子端出来的糖果、饼干等成为副茶食。

2.3 茶膳

由于茶叶富含儿茶素、维他命E以及各种膳食纤维,传统的茶泡饭(日语名为“茶漬”)、茶饭、茶点心等丰富着日本人的餐桌。同时,日本人也用茶做调味品,如茶籽酱。也有用茶烹制的茶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本的家庭主妇也在不断开发茶膳品种,并在网上交流各种茶疗方。如加上各种水果的茶果冻、茶琼脂、茶点心等。

3 中日茶食对比

中国是最早发掘并使用茶的国家。茶叶一开始就因其医药保健功能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古代医书中作为“药”而存在的。随着佛教的发展和士大夫阶层诗文的推广,饮茶才作为一种修生养性的行为逐步推广。明清之后,茶疗盛行,茶食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种茶疗方和茶膳方不断被开发出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尤其相信茶是一种使人健康的食品,具有保健功能的茶食发展方兴未艾。

另一方面,中国的茶种、茶文化随着禅宗思想传到日本,并在日本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产生了日本茶道便是其产物。虽然荣西在其著作《吃茶养生记》强调从中国带回茶种是因为茶是“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但实际上,日本的茶文化一开始就和禅宗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不管是“茶禅一味”的思想,还是“和敬清寂”的精神美学都与禅宗的简朴、修行有关的。其具有代表性的茶食——怀石料理,既符合禅规的戒律,也与日本茶道素朴的观念相契合。

综上所述,茶食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在两个国家的土壤中生发出各具特色的魅力:中国的茶食具有明显的保健功能,倾于实用层面。日本的茶食具有浓郁的禅宗特色,倾于精神层面。

[1]董青华.中国茶食及其搭配艺术[J].中国茶叶.2009(2):39-41.

[2]贾蕙萱.中日饮食文化对比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95.

[3]伍仁福.中国茶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9.

[4]陈可冀.慈禧光绪医方选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郭志刚等.香茗入馔亦佳馐——古今茶膳饮食文化研究[J].饮食文化研究,2006(3):110.

万 芳(1979-),女,四川仁寿人,四川旅游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日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禅宗茶道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禅宗软件
探寻日本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茶道人生
《黄金时代》日本版
落叶禅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