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与转型

2017-02-04 21:38李春红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业茶文化茶叶

李春红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300387)

浅析“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与转型

李春红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300387)

毋庸置疑,立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茶叶贸易现状,我国相关茶叶贸易亟待革新与发展,一方面要秉持既有的、优秀的中国茶文化,另一方面在增进沿线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同时,竭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新型流通服务平台。本文将浅谈“一带一路”下茶业贸易的荆棘与弊病,并进一步探讨中国茶叶贸易的转型与发展路径,望对日后国家茶叶贸易工作有所增益。

一带一路;贸易转型;文化软实力;荆棘与弊病;探究路径

自“一带一路”局势形成以来,我国茶业贸易发展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的提出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国内诸多茶叶产业都紧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而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我国茶产业现时代开展新的发展与分工迫在眉睫。

1 “一带一路”战略下茶产业贸易新契机

1.1 拓展对外出口贸易空间

“一带一路”是建立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战略决策,其凭借立体综合式的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起围绕诸多中心城市与城市沿线的贸易支点,通过跨国贸易合作进行生产要素的市场自由化分配,继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创造良好局面。不可否认,丝绸之路贸易经济带的区域位置十分优越,这条经济带横贯辽阔的中亚经济发展圈,在经济发展带的西部是发展程度较高的欧洲经济圈,而其东部是正在初步发展与日益崛起的东亚经济圈,这样的背景下打造出对外贸易出口茶叶的新路径,更有利于我国茶业贸易逐步发展的新局面。“一带一路”发挥着自由贸易的重要功能,它连接了相邻各个大洲的经济线路,充当了中国新时代开放体系下的平衡器功能。[1]言之,一带一路的初衷便是着力打造一个以我国战略为基点,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格局的共同体市场。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名闻世界的茶产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既有茶产品出口的市场日益开阔,诸多潜在的生产和销售市场日益明晰,并且中国在合作互利的基准下可以谋求科学茶叶进口检测指标与统一标准的制定,最终为我国的茶产业进出口贸易铺平道路,牟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1.2 茶业贸易出口拥有更便捷、安全的路径

对于茶业贸易而言,茶叶运货体积大、比重轻的货物,不但有对应货物运载量偏小,与此同时还存在着运输耗时长、运速慢的制约。现在倡导的一带一路经济贸易线路的建造兼顾了对应政策、贸易畅通、道路联运等等要素,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十分的重视,譬如航空港口、铁路以及公路等交通设备设施都完备建立起来了。举例来说,我国国内直辖市重庆市,就率先建造和打通国际铁路的联运化通道,凭借着这个通道便可以实现由西安、兰州一直到乌鲁木齐的一路连接,另外在此基础上再向中亚、俄罗斯抑或是西面的欧洲国家进行茶业贸易的输出要比纯粹走海路节约不少时间和精力。针对茶业贸易而言,茶叶毋庸置疑属于较高层次的饮料食品,除去它自身色香味的特质外,尤其是在茶叶的保鲜时令性上有着敏感的需求,一般来说,在每年度的新茶上市时节,只有通过最迅速的运输才能让新鲜的茶叶第一时间到达消费市场,不仅可以让众多消费者得到最美好的新茶享受,而且可以获取最丰厚的利润。事实上,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帮助国内茶业贸易打开了对外贸易的路径,也缩短了贸易时空间距。

1.3 带动茶文化的扩散、传播

在茶贸易的过程中的茶文化传播不容忽视,茶文化通常是指基于人们在既往的社会物质经济创造中所沉淀下来的关于茶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财富的综合。中国茶文化发展由来已久,其内涵博大精深,某种程度上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一直以来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反观世界范围内的茶叶生产国和进出口国数量颇多,很多国家人民都有着饮茶的习惯,但是究其根源,无论是世界的茶叶或是引种品种、茶叶工艺,都不难发现很多茶叶种配技术都直接、间接同中国茶艺、茶文化相关,其主要通过古代海陆丝绸之路进行有关中外文化商贸活动。查明有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中国茶叶最早是流传日本,继而传播至世界各地,直到公元十六世纪一度垄断了西方茶叶市场,不可否认中国茶叶文化在海陆丝绸之路的带动下迅速的发展与传播,同时茶业贸易的扩展也为道路运输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二者是相得益彰的关联。“一带一路”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古丝绸之路的拓展,伴随着此种巨大区域、人口、经济的交流联通,中国的茶文化必将取得新的发展机遇,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必将谱写壮丽的未来。

2 走茶业贸易转型之路

悠久的历史文明表明了中国茶叶文化的由来已久,尽管中国毋庸置疑是茶叶生产大国,去并不是世界意义上的茶叶强国,尤其是在对比其他产茶国来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顿之处,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领下实现同沿线国家茶产业链上的合作、分工,一是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二是利于开拓茶产业发展的空间,为我国茶产业贸易发展、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2.1 运用茶产业生产园区为媒介,打造转型发展市场

站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上来说,处于“一带一路”周边的国家不乏发展中国家,就相似相近的国家发展背景与前景等因素,中国与诸多国家可以创造自身优势与价值的同时,增大有关利益的交汇处,增进互利共赢的意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与国内两大市场,必须要在一定深度、广度同其他茶产业链的连接上自主创新、勇于转型,继而逐步形成茶产业贸易的新优势。在茶产业销售的过程中,需要确切的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藉此有针对性的开展茶业贸易。[3]譬如,丝绸之路沿线消费以绿茶为主的特点不容小觑,只有重点关注这些细小的销售要素,才可以很好的定位国际茶产业市场与销售合作伙伴。与此同时,通过建构对应茶产业园区合作平台为契机,积极开展对应茶产业链对接、融合,真真正正突破一些国家构建的贸易壁垒,进一步简化相关通关手续,最大限度保证茶叶品质与质量。有关茶叶生产方必须秉持的一点,即适应国际茶叶市场的发展潮流,切实明晰茶产业发展势头下的特质所在,凭借自身在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品质等各个环节上的优势,真正响应国家号召,走企业茶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竭力规避贸易壁垒。充分利用起孟中印缅的经济走廊政策,一方面敦促国内茶叶企业迈出国门与周边相邻国家合作建设茶叶园区,另一方面深入交流与合作进程,共同促进双方贸易往来。尤其是在中俄伙伴合作背景下,兼顾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框架,利用中巴经济合作政策为中国茶叶贸易谋福利。

2.2 加强茶产业创新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新时代要求下,走科学技术创新之路是必然趋势,茶叶茶业贸易发展当然不能例外。做好茶业贸易转型升级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资源整合,加快茶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也要兼顾茶叶产品自身的定位,将创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包装、销售环节。第二,革新既有的、落后的茶叶生产方式,摈弃过度依赖一些农药、化学肥料的手段,引进现代农业倡导的生态绿色理念,走一条茶叶生产工艺创新道路,是此案茶叶生产的清洁化目标,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茶叶深加工的重要意义,只有有效的提升茶叶的附加值,进而提升茶叶生产利用的资源优势,才可以向创新路径迈出重要步伐。第三,实时了解与掌握诸类茶业贸易国际市场的最新动态,立足于我国茶叶传统加工工艺以及深精化加工的特点,放心大胆的开展新型产品的研发,同时打破固有思想模式的禁锢,实现茶产业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推动茶业贸易向多样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进步。推动我国茶业贸易在“一带一路”前提下的生产迈向规模化、生态化,走茶园生茶加工标准化之路,针对创新技术中的瓶颈,需要妥善的解决,只有全面的提升茶叶自身的科技含量,才可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取得茶业贸易竞争的优势。

2.3 改善茶业贸易流通固有模式,强化投资风险规避意识

不能忽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茶业竞争十分激烈,这不仅是国内茶叶行业间的竞争,更是沿线国家间的博弈。[3]由于这条商业之路地缘关系较为复杂,某些区域投资环境不完备,相关法制条件不健全,所以对于我国部分企业对外投资而言面临不少风险,基于这一点,探究行之有效的出口茶业贸易模式势在必行。我国目前欠缺了茶业贸易拍卖市场的建立,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有利的战略前提下,我们需要着力打造新兴的合作平台,加快投资、合作的自由化与便利化进程,消除过往茶叶企业人员和资金流动不确定性。我国茶业贸易可以发挥自身的地缘优点,有机结合茶业贸易流通性质,灵活采取竞价、挂牌等等方式,从而为茶业贸易沿线国家间合作创造新的合作平台。国内茶叶企业谋求发展与转型不能忽视了自身苦练内功的关键意义,在提升茶叶层次与服务质量的同时,构建投资规避风险举措,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茶叶行业可持续进步做出贡献。

3 结语

一言以蔽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坚持推进,这条线路沿线蕴藏着巨大的茶叶贸易市场,十分有助于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与深入,也直接有力的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尽管当下,中国茶叶贸易取得不错成效,但茶叶产业转型与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1]陈香.唐代淮南道茶叶经济的发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343-344+347.

[2]庄国土.从丝绸之路到茶叶之路[J].海交史研究,2015(1):1-13.

[3]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兼论丝绸之路衰落与变迁的内在原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3-143.

李春红(1980-),女,河北乐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务经济。

猜你喜欢
茶业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茶业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