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2017-02-04 00:36孙全民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6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财税茶园补贴

孙全民(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

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孙全民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

茶产业作为我国传统、特色产业,呈现着良好的整体发展趋势。而作为茶产业中重点发展部分——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茶业进步,从而拓展产业规模,提升茶农整体收入。本文基于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首先分析财税政策与生态茶园发展间的矛盾,引出当前生态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实现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以期对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生态茶园;财税政策;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雾霾、水污染及气候变化等情况,对社会大众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而受到高度关注。而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进程显示,财税政策对生态创新和环境保护的影响深远,尤其对生态茶园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最大程度地完善生态茶园的财税政策,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大潮流下能实现资源节约、环境污染控制,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 现行财税政策与生态茶园发展间的矛盾

1.1 财税补贴政策存在缺陷

财税补贴政策对环境资源产生直接影响,当财税政策补贴内容合理性缺乏之后,会导致被补贴的茶产品价格被迫调低,致使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下滑,出现严重损失,与此同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譬如我国茶叶培育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一样,由于国家财税政策补贴力度较大,其实际使用价格较低,因此居民及种植人员在使用时非常随意,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1.2 财税政策过于单一化,市场拓展力度不够

对于国内当前执行的系列政策而言,未构建相互扶持的政策或互补、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譬如某种清洁能源产品使用过程中,基于一定条件下往往只能使用一种政策激励措施,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所以财税扶持政策单一化严重,使得产业激励措施无法集中,生态茶园发展缺乏足够的清洁能源制度支持。

1.3 生态茶园创新财税投入不足

国际生态茶园财税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生态污染整治方面的资金投入所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1.5个百分点时,能够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程度;而比重达到2-3个百分点时,可以显著改善国家环境质量,进而使得生态茶园发展向可持续目标靠拢。不过,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当前中国投入到该方面的资金总额维持在1.2%左右,仍然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

2 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

2.1 市场体系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

我国茶叶生产企业在这几年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也进一步推动了整个茶产业的发展。但就整体环境而言,大多数龙头企业的制度都存在问题,各中小型茶叶生产企业亦如此。由于目前市场条件的限制,各个生态茶园结构调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必须快速提升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让龙头企业带动其他生态茶庄的发展。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产业的核心生命力,二十一世纪是属于中国茶的世纪,该说法已被全球茶人所认可。但由于如今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茶企业思想在消费者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态茶园必须不断发展,将文化放在核心地位,生产更多周期性的产品。要想让一个文化进一步传承就必须先向民众普及各种相关知识,增大整个生态茶园行业的受众面积。在茶文化观念的不断深入中,生态茶园可以向更多茶爱好者提供新生态生活方式。当前我国针对茶文化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与健全,因此茶文化宣传推动整个生态茶庄发展的效果极为有限。未来我国应该要不断挖掘茶文化、生态文化以及人文文化,将三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动我国生态茶园、茶庄的发展。

2.2 种植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生态茶庄内对应的种植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同时低产茶园占整个茶庄种植面积的大多数,因此茶叶产业的潜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就我国云南省而言,茶园的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达到22.67万亩,但该数量仅占整个茶园面积的4.63%。我国茶叶企业往往注重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张,而忽视整个产业的素质提升,如此将会导致大量茶叶质量不能达到标准的现象发生。还是以云南省作为例子,其2015年生态茶园单产约为50公斤,相较于上一年降低了7公斤,同时失管的生态茶园面积在逐渐上升;某集团企业失管茶园达到了181.36亩,如果按照17元/亩来计算,那么该企业就需要再投入大约30827元来进行各项管理才能恢复。在增加生态茶园种植面积的同时,若能兼顾有效面积的增加,就能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费用支出。

2.3 科研基础薄弱

我国生态茶园在发展过程中的科研基础相对薄弱,没有设立专门的精深加工部门。这种现象使得整个生态茶园企业的新产品不能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同时产品对应的附加值也相对更低,如此顾客的购买欲望就会逐渐减小。当前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茶叶内含特征物质以及发酵原理等内容的研究,但成果却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而且我国在茶保健品、茶食品以及茶饮料上的开发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也落后了。我国出口或自销的大多数茶产品普遍还是初级茶产品,与其他国家茶产品还有较大差距,其对应的综合利用水平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我国某集团为例可以知道,企业每年投入到茶产品研究的经费极少,仅仅只有总销售额的两个百分点。而该企业目前使用的茶叶发酵技术还是较为传统的技术,基本上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基于该项技术所形成的茶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进而使该企业销售额不断下降。

3 生态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3.1 结合结构性减税政策,促使生态茶园实现结构调整、整合优化资源

在实现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行业企业需要完善设备更新措施,实现产业技术升级的同时全面延长产业链,大力培育并扶持部分知名度较高的茶集团。当前国家虽然推行并落实了增值税的改革与转型,但仍需要大力扶植有关茶企业实现职工技术培训,减少税前成本列支职员培训费用;鼓励茶企业增加生态茶园创新研究投入,对于部分新品种茶苗及生态环保技术给予更大的扶持与财税政策优惠;鼓励并引导茶企业延伸产业链,强化企业国际与国内的市场竞争力;鼓励生态茶园出产多种优质的出口茶产品,对于该部分出口茶品实现税则分项,基于技术水平及附加值等方面的差异性,针对性给予相应的出口退税率,促使出口结构不断升级。

3.2 增加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税收减让程度

第一,对于部分低产生态茶园企业的改造适当调低税收减让,促使企业低产茶园得到升级,此外运用循环可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提升茶产业自身收益,提升茶企业及茶相关工作者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对于部分实施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项目提供优惠的财税政策进行扶持。就实际发展过程而言,近段时间内,可以考虑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对茶园产量改造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进行适度的下调。第二,对于积极引进现代的设备、仪器与育茶技术的企业,适当下调其设备、仪器与技术增值税收,促使企业实现并加快技术升级,实现技术结构优化增速;适当减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及可持续发展技术等方面的研发费用税收比率;实施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等有效方法。第三,对于部分新型茶产品及品牌的开发过程,税收补贴企业及技术提供商,适当调整创新性茶企业或生态茶园的所得税税率;部分中小型茶贸易企业可适当实行减免增值税的政策。

3.3 强化茶农转移支付行为,扶持中小茶企业构建融资担保体系以构建生态茶园

目前中国农民获取财税补贴的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如种植粮食的农民有粮种补贴,购买农业器具也有相关补贴政策,同时部分养殖农民也有多样化的农业补贴,而当前茶产品种植农民则缺乏相应的国家或政府补贴。各级政府机关需要进一步强化茶农补贴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落实猪—沼—茶“三位一体”生态茶园农业循环经济,从而对茶农的茶园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扶持,并且适当减免生态茶园运作环节中有关茶种植方面的税收税率,如补贴茶种植技术及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有机肥料购买财政补贴,此外若出现大量使用农药的茶产业企业,需要增加其惩罚力度,完善当前政府奖惩政策。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而言,需要专门安排部分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从而构建并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首先,按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所需担保贷款总额的百分之一对有关担保机构进行奖励,鼓励中小企业担保相关服务与机构的出现与发展,降低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极限性影响。其次,部分农业担保费率在银行同期贷款标准利率30%程度下的担保业务,依照担保业务总额的0.5%对担保机构进行政策补贴,从而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起到一定作用。另外针对部分已经归属到全国试点范围内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其三年内所从事的担保业务所得收入可免除营业税。上述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对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进行提升,鼓励担保机构积极向茶产业中小型企业实施担保贷款,进一步促进担保行业实现规范性发展。此外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度,增加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信贷规模,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茶产业中小企业在担保贷款过程中出现的担保难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成功融资。中央政府应该针对部分就业再就业的中小茶企业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中小茶企业招收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与下岗职工,从而缓解当前国内就业压力问题。综合上述内容,中小茶企业基本发展平稳,进而将精力投入生态茶园及其可持续发展方面,促使国内生态茶园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4 结语

当前茶产业不断发展,生态茶园也逐渐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以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建设是我国未来茶产业的新方向与必然趋势。为进一步促进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实施财税政策支持体系至关重要。采用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两个体系在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估。相关学者还应该研究当前财税政策对生态茶园发展产生的弊端,在宏观视角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进而推动我国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茶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吕军,刘声传,梁远发,王家伦,胡华健,陈正武,段学艺.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5(3):14-20.

[2]高水练,杨江帆,叶乃兴.福建省茶叶生产效益提升路径实证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6-42.

[3]赵佳荣.农户对专业合作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基于湖南省两类地区农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11):70-73.

[4]任国元,葛永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6(9):113-121.

孙全民(1973-),男,山东海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金融,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财税茶园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茶园飘香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探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从“两会”看财税改革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