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分析

2017-02-04 21:38王以新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思想

王以新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分析

王以新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脉相承的文化,在两千多年的流传中总结和流传了大量的文化结晶。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开展,经济思维对中国的每一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中国发展的希望,大学生感受着时代潮流的冲击。为此,高校对于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已经在无形中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价值观中最深不可动摇的部分,并且深入到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将茶文化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手段,有着深远的意义。

茶文化视角;高等院校;思政教育;途经

茶文化是传统文化推广较好的类型之一,许多学生自小接触茶文化,能够较为容易接受茶文化的内涵。因此,充分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镜鉴作用,促进大学生政治觉悟提升、理想信念坚定、思想道德提高、个人修养历练,对完善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价值启迪。

1 茶文化运用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在目前,我国弥漫着严重的崇外思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外的就是好的,例如认为买物品只看品牌不看质量,看电影只看国外片不看国产片,甚至在有的教师群体中也存在严重的崇外思想。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可以有效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使教师学生具备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及感受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认同。而在当今时代,网络的应用也使大量信息迅速传播,且互联网内容都是不经过滤的,有大量的内容在不断的传播负能量,大学生鉴别能力较低,极易受这些不良内容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运用传统文化内优秀的代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道德精神和人格精神。

2 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的问题简述

大学阶段的高校在校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到高度重视,但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思政教育课堂影响力不足

我国网络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低,对于学生日常生活难以渗透,同时引用茶文化时,对学生的调查不够,致使人文气息较低,创新不足,讲述仍停留在理论中。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众多,首先,高校对于思政教育的实践不重视,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寄托于课堂,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但在实际讲述中,由于思政教育的理论性较强,纯粹的理论致使课堂较为枯燥。为此,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实践,将会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其次,渗透性的隐形教育不足。隐性教育指在教学中,利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思想内涵,从而潜移默化对学生形成影响。隐性教育是促进价值观形成的有利手段,在日常教学中,以新颖的方式,高超的授课手段引导学生情感观、价值观、处世观的形成。再次,过度重视教而忽视了育人工作。高校思政教育是践行“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根据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长期重视说教,而忽略育人,教师往往认为说教就是在育人,这种观点代表了绝大多数教师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人才,难以具备理性思维。最后,针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投入不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高校应站在时代的前言,培养具备独立、向上的新时代的大学生,但在实际讲课中,教师“一刀切”,单纯的讲述共同的理论知识,难以体现学生的发展诉求。

2.2 价值取向的发展潮流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没有传统文化的心灵滋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建国后我国进行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乏在建设中对文化过度批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茶文化,并潜心研究茶文化的内涵,宣扬茶文化的对国人精神提升的作用。但是,现阶段仍然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起到阻碍作用,这是茶文化运用到思政教育的阻碍之一。大部分学者肯定将茶文化引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合理的,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学者仅仅停留在支持和展望的阶段,并没有明确提出如何将茶文化引入思政教育,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致使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缺乏实践经验。除学校因素外,学生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偏颇。根据网络调研数据,认为茶文化属于封建文化代表的占到28.6%,而30%的学生认为,茶文化不能对找工作产生直接帮助,因此持抵触观点。从以上数据可知,学生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工作,接触的知识是否未来工作有所帮助成为了首先考虑的第一要素,这也导致茶文化在高校中难以推行。

与茶文化在高校推行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洋节”的盛行。随着功利主义和西方思潮的东渐,大多数学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直接表现在重视西方的节日。例如过圣诞节及情人节等。过洋节反映出中国茶文化在文化竞争力上已经趋于弱势,这也导致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运用中面临着巨大困难。

3 茶文化运用到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3.1 大力建设茶文化课程建设

高校开展茶文化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是课堂,建设丰富多元的茶文化课堂,对于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茶文化课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的茶文化教材。宣扬茶文化的书籍在市面上较为多见,但是多为介绍茶的种类和茶道,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书籍难以引起兴趣。学校通过教师自身具备的文化素养,充分挖掘茶知识背后的内容,编辑成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茶文化来源于生活。其次,开设茶文化的选修必须课程,通过课程设置让学生真正走入茶的精神世界,教师通过茶文化的角度解读当今的世界热点,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将茶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引起共鸣。为了保证实践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策划,认真完成。

3.2 加强教师的茶文化素养

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茶文化已经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的心里,教师通过激发和挖掘学生内心深处对茶的渴望,会使思政教育事半功倍。推广茶文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可谓重中之重。推广茶文化,要求宣传部门、从事学生工作部门及思政教育部门的教师具备基本的茶文化素养,提高这部分教师的茶文化基础,是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式之一就是开展培训。我国高校每年开展大量的专家讲座和学者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根据我国教育部文件,2018年前,实现全国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统一培训,通过此类培训可使思政教育队伍有明确的政治方向,从而为学生传播“正能量”。

3.3 着力增强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支撑

运用茶文化开展思政教育不能单纯依靠课堂,而要建立多元手段。首先,推广茶文化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面貌反映了思政教育开展的情况,为此,重点建设校园文化对于推广茶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抓住社团和宣传橱窗,社团是学生参与最为广泛的学生群体组织,通过引导社团活动,对于宣传茶文化有着较大的帮助,例如召开辩论会,举办演讲会等。其次,运用网络平台,宣传茶文化。我国面向大学生的网络平台数量众多,许多都在不断的宣传传统文化,例如“大学生在线”,学校将网络平台运用到日常的思政教育中,既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又符合学生特点。

结论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长期的历史时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茶文化因其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等特点,其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价值的提高。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供文化资源支撑。高校思政要从中汲取精髓和营养,规避糟粕和弊端,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Z].2004.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Z].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8.

[3]江毅.论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哲理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审美渗透[J].未来与发展,2009(8).

[4]王学青.“大学之道”的现代变迁[J].现代大学教育,2008(2).

王以新(1976-),女,山东聊城人,同等学力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