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文化中的“茶”舞蹈元素与近代舞蹈教学

2017-02-04 21:38宋晨霞王春云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武夷武夷山茶文化

宋晨霞,王春云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唐山063700)

武夷文化中的“茶”舞蹈元素与近代舞蹈教学

宋晨霞,王春云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唐山063700)

武夷文化中的“茶”舞蹈元素从明朝发展至今,历史悠久,艺术表演力极强,其中和“茶”相关的表现元素蕴含了当地民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地方文化的精髓。当地浓厚的饮茶及茶叶种植文化是在本地世世代代茶农生活实践及茶叶生产中形成的,茶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媒介是地方特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传统茶舞蹈元素与近代舞蹈教学结合,为武夷茶文化传播带来全新机遇。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是参照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对舞蹈动作进行的模仿和刻意练习,通过训练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寓意的理解能力。随着舞蹈教学的不断发展,全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及多渠道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始影响舞蹈教学目标设定,高校需要有针对性的提高舞蹈教学能力。本文首先对武夷“茶”文化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其次分析“茶”舞蹈元素与近代舞蹈教学间的关系,紧扣“茶”舞蹈元素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联系,完善地方民族舞蹈的教学体系。

武夷文化;茶舞蹈;舞蹈元素;近代舞蹈教学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武夷山“大红袍”有茶中之王美称,以此为核心的茶舞蹈抒发了当地人对茶的情感。茶舞蹈通过对多种元素的整合,将“茶”在武夷山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整体传达,使舞蹈作品成为普通民众领略茶文化的途径之一。“茶”舞蹈元素创作的理性化提升,为自然文化区的舞蹈创作和传播提供机会,有力地推动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现阶段,各高校增设舞蹈专业课,地方民族舞蹈开始成为高校教学内容,为传统舞蹈教学带来全新的元素和活力。为增强舞蹈教学内容的底蕴,高校开始关注舞蹈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同时理解民族舞蹈的人文意蕴。鉴于此,舞蹈专业需要培养符合条件的师资力量,将学生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作为核心培养目标,教育出具备舞蹈专业功底和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1 “茶”舞蹈元素

1.1 武夷茶文化

武夷山是我国著名地域文化发源地之一,二十世纪末首次提出“武夷文化”概念,将武夷山与北方文化地标泰山进行并列,使武夷文化与齐鲁文化一样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中国是茶的发源地,饮茶习惯在民众生活中的普及,是在中华千年文化精神内涵传承的结果。武夷山作为红茶和乌龙茶的主要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厚,自唐代以来文人雅士对武夷茶进行的艺术创作涵盖诗歌、专著等多个方面,数量达上百篇。相关艺术作品描述了“斗茶”、“功夫茶”等烹茶技艺以及“喊山”、“祭茶”等民间风俗,2003年国家文化部将武夷山市命名为茶文化艺术之乡。在武夷山地区,每年4、5月份,大街小巷都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茶味,种茶、制茶、饮茶深入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茶产品生产也为当地经济带来可观效益,成为支柱产业。在武夷文化中,“茶”舞蹈元素的出现为茶文化提供了全新表现手法,茶舞蹈的表演和传承为地方文化的推广创造了新的可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茶叶在唐宋时期开始向海外输送,随着茶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国内外关于茶文化的研究专著很多,其中日本的茶道与英国的红茶技艺最具代表性。

日本茶道,据记载唐代日本使臣首次来到中国,留学生和僧侣在中国生活的过程中,留学生被茶文化吸引并开始养成饮茶习惯,而佛教与茶文化的联系使茶叶开始成为僧侣日常必备物品。日本《茶之书》被认为是对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的翻译尝试。早期日本茶叶供给主要依赖进口,本地没有茶叶种植经验,但由于饮茶人群的增加,茶叶进口不能满足供需平衡,日本部分地区开始尝试种植茶叶。日本饮茶习惯由中国传入,在本国文化适应过程中形成日本的茶道文化,因此,与中国茶文化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

英国茶文化起源与日本情况相似,由于英国当地不产红茶,进口红茶多供贵族享用,因此英国红茶是贵族标志。武夷红茶作为国内重要茶叶出口地,是英国红茶的发源地,在饮茶过程中英国贵族加入牛奶、茶点等元素形成符合当地审美的茶文化。

国内关于茶文化的研究源远流长,从唐代陆羽的《茶经》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研究著述不可胜数,其中《茶经》上下两卷:“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十图”,从多个方面对茶的起源、茶具、茶叶的种植、采摘烘焙等进行综合介绍,是现存最全面茶文化专著。建国以来各地纷纷成立茶学会,组织进行茶文化研究及地区间茶文化交流,对近代茶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确保茶文化传承和茶产业发展。

2 “茶”舞蹈元素与近代舞蹈教学

2.1 近代舞蹈教学现状

舞蹈,是人类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以美化过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法,是对人们内在精神世界的直接传达。舞蹈教学与其他文化课教学存在明显不同,本文通过整理发现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高校课程设置是指参照学科培养目标展开的课程安排教学规划。我国部分高校由于经费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无法全面落实学科培养目标,教务处为协调预算削减授课内容,导致课程开展以常规必修课为主,选修课程开设不足。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味关注教学任务完成,对学生的关注较少,课程评价标准以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其次,师资力量上,舞蹈教学的展开主要依赖相关专业人才的授课,因此,师资是影响舞蹈教学的重要因素,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然而,由于我国舞蹈专业出现时间较短,师资力量相对匮乏,舞蹈教师的培养和待遇体系,与其他成熟学科有着明显不足。学校大多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守旧,学校对教师培训和交流关注较少,几乎没有科研活动,使教师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由于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舞蹈教师存在身兼数职,甚至承担行政工作现象,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投入到舞蹈教学中。面对地方舞蹈和民族舞蹈时,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很难引导学生深入展开对舞蹈内涵和不同舞种差异分析。

最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由于舞蹈教育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的局限使高校舞蹈教学模式和内容受到影响。目前高校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其他发达国家的模仿,教学内容以北京舞蹈学院等名校视频为主,课堂教学单一枯燥。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水平差异,使基础薄弱学生无法接受高节奏的教学,课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动作掌握为准,使舞蹈教学沦为应试性教育。

2.2 “茶”舞蹈元素引入舞蹈教学思考

茶舞蹈,即与茶元素有关的舞蹈表演,舞蹈动作大多源自采茶生活和烹茶技艺,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舞蹈动作不断丰富开始成为特定表演形式。历代表演者在基本动作上进行的创新,传达出多样的文化信息,包括:生活化习俗、情态动作表现、服装造型上的变化等,源于生活实践的同时富有视觉美感。舞蹈者通过情态动作传达出舞蹈的深刻文化内涵,将武夷文化中“茶”元素进行形象表达,传递出当地上千年文化底蕴。近年来,茶产品生产的商品化、机械化使人们开始忽视茶舞蹈创新,受新事物对传统文化冲击影响,这一区域性舞蹈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战。武夷茶舞蹈传播过分依赖旅游业,在全国范围内的辨识度还不是很足,为使更多人了解到茶舞蹈的独特魅力,扩大茶舞蹈的艺术影响力,需要将地方舞种与近代舞蹈教学联系起来。舞蹈教学中注重不同舞种的内在文化传达,教师应当立足日常生活,避免过分追求形式,关注学生对内容的学习,以舞蹈教育的形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茶舞蹈的现代创作,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

3 结束语

舞蹈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元素与艺术美感的有机结合,观众在欣赏舞蹈表演的同时也是对民俗文化的全面体验,因此,舞蹈表演需要得到观众认可。武夷文化中的“茶”元素与舞蹈艺术连接,使生活化行为得到艺术表达机会,将地区“小众文化”表演推向更广阔区域,令广大普通民众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艺术。在地方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认可民俗文化对舞蹈创作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融入当地文化习俗介绍,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快速理解。此外,由上文可知,我国武夷文化中“茶”元素有着悠久历史和多样表现手法,在实践中“茶”舞蹈元素与近代舞蹈教学存在结合的可能性。通过专业课设置提升人们对特色舞蹈文化的重视程度,做到表演与教学相适应,舞蹈创新与传统文化相适应。在实践中,不要过分要求速度和规模,努力加强师资队伍,提倡教育模式创新,推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平稳发展,为今后高校舞蹈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贾丹妮.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分析[J].福建茶叶,2016 (1):222-223.

[2]卢玉平.《印象大红袍》中武夷山茶文化元素开发现状探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1):88-93.

[3]魏攀.武夷山茶叶包装中地域文化的渗透[J].武夷学院学报,2016 (4):77-81.

[4]张朝枝,孙晓静,卢玉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误解与反思——武夷山案例研究[J].旅游科学,2010(1):61-68.

[5]周圣弘.武夷岩茶“岩韵”新解[J].武夷学院学报,2010(4):14-20.

[6]黄意生.论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造技艺的传承、创新与形成条件[J].福建茶叶,2012(4):41-45.

[7]蔡洁.武夷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转化[J].艺术探索,2012 (5):115-118.

[8]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叶地理标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武夷山大红袍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86-91.

[9]黄文华.元素化教学在赣南采茶教学中的功能价值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129-131.

宋晨霞(1975-),男,河北易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舞蹈。

王春云(1974-),男,河北省易县人,艺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声乐。

猜你喜欢
武夷武夷山茶文化
《武夷天下秀》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