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华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育研究

2017-02-04 21:38刘晓辉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歌茶艺视域

刘晓辉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保定072650)

浅论中华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育研究

刘晓辉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保定072650)

中华茶文化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备丰富的内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中华茶文化的教育价值。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有效的丰富音乐教学,增强音乐教学的感染力。音乐属于人类的共同语言,毫无疑问,站在中华茶文化视域下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无疑是对中华茶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与举措。

中华茶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当代大部分学生都并不重视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他们普遍认为音乐课程对他们没有太大的意义。事实上,音乐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操,以使其成为和谐温婉的人,而并非为了将学生培育成优秀的音乐家。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而中华茶文化的融入能够给予音乐教育以灵魂。为此,笔者对音乐和中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行了介绍,同时对音乐教育与中华茶文化之间的共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华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1 音乐和中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其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其文化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的茶叶最初是始于上古神农年代,直至唐朝,中华茶文化才渐渐开始成为一种潮流[1]。唐代的陆羽被世人称作茶圣,其是最早对茶事进行编著的人,直至现在,其编著的《茶经》仍是一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茶学典籍。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中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宋朝,茶文化已经深入到了百姓之中。在唐宋两代时期,茶文化深深的影响着我国的教育行业和文人。我国古代许多文人编著的诗词歌赋都是用来颂扬茶文化的,例如,黄庭坚谱写的《鹧鸪天·汤词》、苏轼谱写的《行香子·茶词》以及白居易谱写的《宿杜曲花下》等都有提及到茶和我国多种古典乐器的声乐与应用。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人就已经习惯于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品茶。透过诸多的茶词与茶事,不难发现,茶与音乐一直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以至于一提及茶,人们就会想到音乐,特别是我国的文人,而与茶相关的往往都是我国的古典音乐,因为中国人一直秉承着“茶宜净室、宜古曲”的观念。

我国的音乐最早始于炎黄时代,我国有许多民间传说都是与音乐相关的,通过那些传说,我们可以发现,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就已经有乐器了。我国传统音乐具有较高的造诣,其不但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充分反映出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第一部古琴是由伏羲氏制造而成的,黄帝比较热衷于弹琴,而炎帝则比较擅长编曲,从上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比较喜欢音乐。而据《茶经》记载,我国的茶叶也正是在这个年代被发现的。所以说,中华茶文化与音乐的历史渊源很深[2]。

在最初时期,音乐只是被用作人们品茶时调节情绪的一种背景,以增进人们的精神体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品味。随着茶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普及,茶和音乐之间的关联也变得更加密切了。近代不断兴起的采茶戏、茶舞以及茶歌等,利用中国古典音乐,非常艺术地呈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种茶、采茶的劳作场面,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例如,当代广为注会的一首茶歌就是《挑担茶叶上北京》,其将现代音乐和中华茶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中华茶文化和现代音乐的结合指明了方向[3]。除此之外,最能表现中华茶文化的一种方式就是茶艺表演,在表演茶艺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环境和茶品的不同来选取相应的音乐与之匹配,音乐的融入,不仅能够使茶艺表演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而且还能为表演茶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 音乐教育与中华茶文化之间的共性

2.1 精神内层的共性

无论是欣赏音乐表演,还是欣赏茶艺表演,都是人们追求精神世界的一种表现。中华茶文化和音乐都能带给人们精神内层的享受。音乐与茶文化都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多样化[4]。人们在欣赏茶艺表演或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内心的情绪与压力、放松身心,使心灵变得清静平和,进而得到更高的精神体验。每个人在观看茶艺表演或音乐表演时的体会都是不尽相同的,音乐表演和茶艺表演都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所以,中华茶文化和音乐在精神内层是存在共性的。要想深入的了解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就必须对故事的发生背景加以掌握,同时必须具备无限的创造能力与想象力,而通过掌握中华茶文化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及想象力。因此,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中华茶文化与音乐之间在精神内层的共性,利用中华茶文化知识来帮助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2 信息传递形式的共性

音乐是传递声音的一种介质,其把各种语言背景、各种文化背景以及各个区域的音乐元素艺术的整合在一起,之后再将其呈现给世人,让人们感受那些音乐文化。音乐没有种族之分和国界之分,人们通过旋律与音符就可以体会到创作者的创作目的,继而与创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例如,中国人民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时,尽管大多数对音律并不精通,甚至可能都分不清何种音乐是通俗的,何种音乐是高雅的,然而,透过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我们好像也能领悟到命运的反复无常,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其不必言说,人们便可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我国古代名曲《梁祝》也是一样,其所阐述的是一段我国尽人皆知的悲惨爱情故事,当将其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全球民众都能体会到其所表情的无奈与哀伤之情,从而引起所有人的共鸣[5]。

茶香承载着茶文化,其是一种可以感受到的茶文化,与音乐相同,其不受信仰、种族以及国界的限制,也无需任何言语表达就能被所有人所领悟与接纳。美仑美奂的茶艺以及千滋百味、沁人肺腑的茶香深深受到亚洲人的热爱。热爱茶道的人们利用各种风格的茶具以及各类品种的茶叶,通过茶香把茶文化传达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茶艺竞技过程中,茶艺表演者是无法利用语言来将对茶的领悟精确的定义或是描绘出来的,但其却可以深深的感受茶香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品茶者也是如此,他们无需茶艺师们的任何言语解说,只需用心去品味与领悟,都能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茶文化,而且不同的人对茶文化的感悟都会不一样。

因此,从信息接受与传递的层面来说,音乐与中华茶文化是存在共性的,它们都不会因信仰、种族以及国界而受到束缚,都能直击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慰藉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因为中华茶文化与音乐之间具有相同之处,在理解方面可以互相进行转移,所以,在对中华茶文化与音乐进行学习时,可以互相借鉴,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和理解抽象的音乐文化,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育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欣赏音乐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认识与掌握。

3 中华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

3.1 学唱民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较多民族的一个国家,而民歌既属于我国各个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音乐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民歌是中国广大人民在日常的劳作与生活中创作而成的一种艺术,民歌不但将中国各个民族的风土民情充分的反映出来了,而且也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充分的反映出来了。民歌源自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因为民歌通常都是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劳作,所以,民歌不仅容易传唱,也比较容易理解。在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文人和劳动人民也编写出了许多的茶歌。学生在对茶歌进行学习与传唱的时候,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中华茶文化,同时,通过音乐的形式也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多样化。譬如,宋祖英所演唱的《古丈茶歌》就是一首比较经典的茶歌。古丈是一个茶叶产量较高的地方,当地的茶农在采摘茶叶时常常会即兴创作,通过唱茶歌的形式来抒发自身的情感。老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茶歌的创作背景来为学生解说中华茶文化,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华茶文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的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3.2 鉴赏音乐

因为茶艺与音乐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之处,所以,增强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会领悟茶艺表演中所蕴含的特殊美感。在对鉴赏音乐作品进行选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选取那些知名作曲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进行鉴赏。同时,还应当主要选取中国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我国古典音乐、戏曲以及民歌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鉴赏我国的采茶戏曲。在鉴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尽可能地把某些不必要的音乐专业知识忽略掉,尽量拓宽学生对音乐的遐想,以使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得到有效的丰富,继而使学生在欣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会到茶艺表演中所蕴含的茶文化。与此同时,通过增强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也可以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3.3 音乐实践

音乐教育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音乐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其中,学唱民歌与鉴赏音乐仅仅是音乐教育的前两个部分,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音乐实践,学唱民歌与鉴赏音乐都是为了给音乐实践奠定基础。音乐实践属于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想法与情感投入于其中,并利用自己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想法、抒发自我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突破,从具体事物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全面的提升自我的精神层面。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现实体验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更好的对茶艺表演中所蕴含的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加以掌握与了解,进而更深入的了解并传承中华茶文化。

4 结语

通过对中华茶文化与音乐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华茶文化与音乐的历史渊源,而且它们之间的融合更是浑然天成、相得益彰,音乐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品味茶文化时的精神体验,同时,音乐教育也可以中华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而中华茶文化则可以使音乐的文化内涵、感染力以及魅力得到有效的增强,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因此,对中华茶文化视域下的音乐教育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王思思.音乐教育开拓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J].才智.2016(32)

[2]刘晓辉.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 (2):79.

[3]仇博.浅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J].黄河之声.2016 (15):26.

[4]张迦.浅析非艺术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J].戏剧之家.2016(24):237.

[5]高伟,丁肇来.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视域中的钢琴教学之文化多样性观照[J]北方音乐,2011(9):36-37.

刘晓辉(1979-),男,河北保定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茶歌茶艺视域
董长贵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茶艺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原生态茶歌的艺术价值分析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广西茶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