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2017-02-04 21:38赵逸妍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茶文化精神

赵逸妍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赵逸妍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代高校教育重要目标。笔者认为道德精神和价值理想构成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核,在儒佛道三家哲学文化思想融合发展下形成的茶文化,其在道德精神与价值理想培养与塑造方面有着特殊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茶文化角度分析培养、建设大学生人文精神有效途径,旨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茶文化;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

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何重要性?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核心,将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重心,以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健康人格为目标的一种文化精神,其是对人类精神理想及其价值理念的一种终极关怀。[1]可见,人文精神影响甚至决定了社会个体成为怎样的人,走怎样的路。我国高校一直以人文精神为教育目标,由于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充满蓬勃朝气,但还没形成稳定的“三观”,也因其自控力、认知能力等较差,缺乏生活阅历与经验,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当前多元文化并存、西方享乐、拜金等思想的涌入,各种信息、新闻充溢着生活中,使得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又加之社会转型矛盾日益严重,中国教育制度的不完善等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使得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道德精神和价值理想成为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核,如何培养、建设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笔者认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建设应该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在儒佛道哲学文化思想融合发展下形成的茶文化,蕴藏着廉俭育德、和诚处世、友善敬爱、美真康乐等为内容,并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培养人的道德精神与价值理想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尝试从茶文化角度分析塑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

1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利主义心态严重,导致人生理想与价值观的迷失;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改革的攻坚阶段,多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利益分配严重不均。多种文化的碰撞、多种观念的共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多元化思潮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全面的冲击,而处于“三观”形成与巩固时期,导致大学生功利主义严重,迷失了正确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2]二是缺少道德责任感、精神世界空虚冷漠,转型时期的社会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之大,各种拼爹、炫富现象的增多,造成部分大学生内心的挫折感严重,进而形成自卑、抱怨的不健康心理,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读书无用论,只要有爹妈便一世舒适安稳的心态导致某些大学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事件”、“博士跳楼事件”等等,说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缺乏、精神世界的空虚。[3]三是缺乏人文底蕴,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直都是以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人文素养教育为辅,大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明显缺失大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塑造,缺失人文精神的培育建设,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高等教育还出现了功利化、市场化的特征,使得大学生在文人知识、人文底蕴方面修养欠缺,不但影响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导致大学生思维固化、创造性、想象力的缺失,进而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实际现状,下文将详细分析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以及有效的实践措施。

2 茶文化对大学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2.1 茶文化内涵

我国茶文化汲取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之精髓,融合美术、音乐、舞蹈、文学、体育等民族文化类型,形成博大精深、内涵深厚的文化种类,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性格与道德等形成与完善,而且推动其他国家茶文化发展。

儒家“中和”之美,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按照一定秩序和谐地发展,讲究“理、敬、清、融”的思想,“在饮茶过程中,营造和谐优雅的环境,欣赏着不急不躁、心平气和茶之本性,体会茶经水冲泡后带来的甘甜清香……,进而在艺术化的品茶过程中,锤炼人格,升华思想,修炼心性。[4]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们只有按照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才能生存发展,也只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才能达到物我合一最高境界,赋予茶文化自然朴素、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精神品质。禅宗的顿悟内省,明心见性,赋予茶文化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之意蕴。可以说,在儒佛道三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茶文化形成了“和、静、清、俭”精神内核。

茶文化精神内涵与我国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在高校中融入茶文化思想教育,一方面可以继承、宣传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运用茶文化思想培育、建设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可谓是对症下药,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丰富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而坚强的心态。[5]

2.2 茶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2.2.1 科学而有效地开设茶文化课程

茶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是发挥茶文化德育功能最佳途径之一,当前除了相关的职业技术院校有专门茶道、茶艺等课程,但在茶文化并未普遍地进入高校课堂,即使有开设相关茶文化的课程,也流于德育教育的形式。因此,笔者认为各个高校结合本校专业教学、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程度以及喜好等方面的因素,深入调研学生喜欢的授课内容与方式,开设不同层次的茶文化课程,比如全校的茶文化公共课,重点介绍茶文化的历史历程、茶艺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茶道精神等等通识性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公开课。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引入茶文化的不同内容,如舞蹈专业、音乐专业等可以引入各地采茶舞、采茶歌的学习;设计专业、广告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等融入茶叶包装设计、茶叶品牌推广;美术专业、艺术学理论专业可以考虑茶与艺术之间关系;文学专业可以考察茶与文学的关系;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日本茶文化、英国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关系以及各自茶文化的特征;又如理工科专业可以开设基本的茶文化课程。通过不同的课程学习,让大学生们领悟茶文化深厚内涵,了解古人为何钟情于饮茶,了解正因为古代陆羽、当代吴觉农喜欢茶,受启于茶纯净、朴素自然之本性,不会低头、顽强生长之风骨,感叹于茶内敛、不骄不躁、不争不抢的精神意蕴而产生的博大胸怀与无私奉献、敢于吃苦、勇于创新的精神,两人才有茶圣之美誉,他们的精神人格就是茶人精神的充分提现,也是人生价值的完美表达。[6]在茶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之下,让大学生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重要是熏陶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断修炼心性,培养君子德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与价值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抵制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思潮影响,形成奋发向上,努力上进的精神人格。

2.2.2 组织茶文化实践活动校园活动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仅仅依靠课程理论教育还无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因此,笔者认为,高校还需要开展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茶文化的“和、静、清、俭”精神内核。一方面,邀请茶文化专家或某文艺研究领域开设讲座、展览等形式,扩大茶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精神内涵。另一方面,高校积极组织开展茶文化相关活动,如茶文化主题演讲、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美术作品创作等等系列校园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加深其对茶文化的理解,丰富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大学生也能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茶文化“理、敬、清、融”的思想,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身反思,排除心理障碍与抱怨不满等不良情绪,提升鉴别社会各种如拼爹、炫耀等不良社会现象与心理的害处,加强大学生道德文化的建设,促进大学生人生的自我完善。

此外,高校还应该为设计、音乐、舞蹈等专业的学生与社会各界的茶文化活动建立合作关系,比如为名茶企业开展大学生实习场所,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茶叶包装设计工作,通过切实的社会活动来强化大学生对于茶文化德育功能的观念,明白为人处世要和诚处世。尤其是茶道中的“精行俭德”,更能够从精神和行为方面指引大学生,让他们养成以礼待人,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良好习惯,明白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要保持理性客观,万事总有道可言,只要自己努力不懈,都有达到成功的可能性。同时,茶文化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审美文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让他们在光怪陆离、纷繁杂乱的社会中坚守正确价值取向。

3 结论

社会的发展丰富物质生活,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但同时也带来各种矛盾、困难与诱惑。如何让大学生坚守正确的人文精神,不仅事关大学生个体的今后发展以及幸福程度,更涉及社会的发展。在儒道佛孕育中积淀而成的茶文化,其对人们道德精神、价值观念、审美情操、为人处事等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校引入茶文化教育,在大学生中宣传、推广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德育功能、社会功能、审美功能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充实大学生的精神内涵,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勇于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这也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1]刘越.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3):14-16.

[2]陈敏:《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育》,载《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4日.

[3]尹文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提升[J]钦州学院学报. 2015(10):72-76.

[4]孙长龙、谈陆羽《茶经》的儒学思想.福建茶叶.2015(5):67-68.

[5]罗丽.茶文化对大学生品德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38(3):307-308.

[6]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4):34.

赵逸妍(1984-),女,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茶文化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拿出精神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