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况》课程中文化思维的激活
——以茶文化为例

2017-02-04 21:38刘建稳刘春伶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达摩下午茶禅宗

刘建稳,刘春伶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24)

《中国文化概况》课程中文化思维的激活
——以茶文化为例

刘建稳,刘春伶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2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日益提上日程。从国家层面上讲,我国以孔子学院为契机大力推广中国文化,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接纳中国;从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对外汉语等专业日益完善,这其中一个亮点便是在我国众多高校中的专业中,例如汉语语言文学类、外语语言文学类等大的方向都开始设置了中国文化及相关课程。在此环境下,笔者于2012年向所在单位推荐开设了《中国文化概况》这门课,作为英语专业的选修课。本文现以“茶”为例,以小见大,管窥中国文化,旨在激发学生的文化思维,为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献微薄之力。

茶;中国文化;文化思维

1 引言

国家汉办的首要职能是“支持各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中华文化传播”,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职能,国家从2004年起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见国家汉办官网)。从近几年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立项也可以看到国家对如何有效向世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题明显倾向。这势必为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目前英语专业四八级改革方案敲定,其中翻译部分考察项目去掉了英译汉,保留了汉译英,而且注重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方面的翻译。其实,大学英语四六级早在2013年就已做出类似改革,这样我国涉及面最广的两大类英语考试合力,对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研究提出新课题,对如何帮助学生体会、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将以茶为例,管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清晰、明了地勾勒茶和茶文化的概念图,并以此展示如何在中国文化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文化思维。

2 “茶”概念图

2.1 茶文化渊源

茶作为饮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概公元前2700年前的中国,现在我国许多地区,饮茶仍然是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据传,神农氏一次煮开水时树叶偶尔落入锅内,开水遂成深褐色。由于他热衷于中草药,并曾尝过百草,于是决定饮下,顿觉精神焕发,之前痛疾全无。这便是茶的发明。其实,茶树不止只在中国有种植,印度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广有分布,但六世纪以前有饮茶的历史记载只有中国。

茶在当代文化中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当今世界各大城市都有茶馆的影子,许多宾馆酒店,甚至游艇上也提供下午茶的服务。有个由女性组成的国际组织,源于美国加州富勒顿市。该组织成员定期举行“茶游会”,她们头戴红帽,身着紫色打扮。而且,西方有些家庭在很多特殊场合,例如,生日派对、婚庆以及新生儿派对上,都会举办类似于茶话会的活动。此外,对于饮茶爱好者,他们的厨房里经常备有各种口味的茶,这已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不管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可以喝茶(Dubrin,2010:6)。

2.2 茶与禅宗

佛教源于印度,但在中国曾盛极一时。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中国佛教逐步本土化,是为禅宗。禅宗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而后,禅宗在于镰仓时代传入日本,由于获得镰仓幕府支持,形成日本特有的佛教禅宗系统。

茶与禅宗原本不相干,但由于禅宗的始祖——菩提达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在禅宗形成早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菩提达摩①,本为印度一位王子,但他立志发扬佛教,故不辞劳苦从南天竺(古印度)漂洋过海来到中土。达摩认为只有冥想方能参禅,故坚持打坐,且终日不眠,并许下誓言,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②。据说,达摩到第五年时,困觉难忍,便顺手从旁边树上摘了些叶子塞在口中咀嚼,顿觉清醒,困意全无。那棵树是棵茶树,茶叶帮他实现了打坐九年而不眠的誓言。达摩始祖用茶来保持头脑清醒,从而促进了中国禅宗的形成(Dubrin,2010:10)。这给神秘的禅宗赋予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纵深挖掘,我们将在后文详述。

2.3 茶与社交——下午茶的习俗化

尽管中国是最早喝茶的民族,且一向以茶文化著称于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下午茶发展为一种既定习俗的文化方式的,则是英国人。下午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后半叶,绵延至今,逐渐变成现代人体闲的一种习惯。1662年,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的凯瑟琳公主下嫁给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她随嫁妆带来了一小箱茶叶,同时给英国人带来了下午喝茶的习俗。当上了皇后的凯瑟琳开始在宫廷中以茶待客。当时,茶是奢侈品,只有贵族才可以享用,而下午茶也成为款待宾客的最佳时间(Dubrin,2010:114)。

起初,下午茶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只提供热茶,宾客可以根据自己口味添加些牛奶或白糖。直到18世纪,才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下午茶”——介于午餐和晚餐之间的一顿简餐。这要归功于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从一大早的早餐到很晚才进的晚餐之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而公爵夫人常常在下午四五点钟左右会有“一种虚脱感”,便命女仆送一壶茶、一点儿黄油面包和蛋糕到她房间里去。她发现这一餐吃得很惬意,于是开始邀请她的朋友们一起来享用。当时,下午茶被称作“low tea”③,这种说法源于当时富有家庭经常在一张矮桌上享用下午茶(详见英文阅读网)。当然,现在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享用下午茶,它也已成为人们庆祝或者纯粹会友的特殊方式。

2.4 茶与旅游和社会变迁

不言而喻,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一种特殊体验,茶都因旅游和旅游业而有所改变,以适应全球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与茶有关社会变迁的分布及其广泛,并演变为旅游业的一部分。例如,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茶得以引进和推广;与此同时,和茶有关的传统习惯也得以发展、形成。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所经历的一些变革。在这个意义上讲,茶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许多土著社会与外界社会发生交流后,开始将茶作为饮品,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改变。例如,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和肯尼亚的原始部落两个土著民族将红茶作为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随着国际化的旅行和交流日益普遍,茶品供应和茶艺中的饮茶社会文化展演形式也愈加丰富。这期间既包括日本的茶道,也有英国的下午茶(Jolliffe,2007:5)。

近年,许多发展中国家十分关注可持续发展项目,而与茶有关的旅游,连同茶园产业一起,在这一方面潜力巨大,势必影响到相关国家社会变迁历程。斯里兰卡已开展了类似的项目,我国也做了相关规划。对这些国家而言,涉茶旅游被当作增加地方收入和摆脱贫困的一种方式。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情况下,这些可持续项目意欲解决的种种不平衡和不公平恰恰是由最初开发茶园所导致的。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叶种植园的兴起主要是大型茶叶公司服务的,目的在于利用当地低廉的劳动力的优势来维护较低的茶叶生成成本,这就使得它们的茶叶在国外市场营销中处于有利地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Jolliffe,2007:5)。

3 结论

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人们常说“品味文化”,足可以看出茶与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本文分别就茶文化的渊源、茶与禅宗、茶与社交以及茶与旅游和社会变迁等四大方面,勾勒出茶的“概念图”,向学生展示了茶文化丰富的内涵,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的发散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现象的认识,继而达到全面、透彻把握茶文化的目的。当然,本文并不单纯或全面介绍茶和茶文化,而是希望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学习,切实做到举一反三,最终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①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日本禅宗也将其视为始祖。

②“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见《景德传灯录》卷第三,北宋时期禅宗法眼宗人道原编撰。

③与此相对的是“high tea”——类似于今天的“茶点”。人们常常会把“茶点”和“下午茶”搞混,其实茶点通常相当于晚餐。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家庭成员回到家时都筋疲力尽。晚餐桌上的食物通常是肉、面包、黄油、土豆、奶酪,当然也少不了茶。它之所以被称为"high tea",是因为这顿饭是在一张高餐桌而不是矮茶桌上吃的。(详见“英文阅读网”相关双语介绍)

[1]Dubrin,Beverly.Tea Culture[M].Watertown,MA:Charlesbridge Publishing,Inc,2010.

[2]Jolliffe,Lee(ed.).Tea and Tourism[C].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7.

[3]廖华英(主编).中国文化概况(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4]孔子学院[OL].http://www.hanban.edu.cn/hb/node_7446.htm, 2010-9-29.

[5]英文阅读网[OL].http://www.enread.com/entertainment/culture/ 73105.html,2010-10-1.

刘建稳(1979-),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化教学及翻译。

刘春伶(1984-),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化翻译及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达摩下午茶禅宗
达摩祖师
下午茶
禅宗软件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英式下午茶
准备下午茶
怎样打造禅宗文化大品牌——对湖北黄冈禅宗文化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