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西茶舞的舞蹈特点与审美特征

2017-02-04 21:38张焕婷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采茶戏赣南江西

张焕婷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浅析江西茶舞的舞蹈特点与审美特征

张焕婷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中国传统茶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了千百年,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底蕴,也传承了众多少数民族的风俗、风情以及民间文化,茶文化是中国文化长廊的一朵奇葩,绽放着夺目的光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孕育的茶文化也不尽相同。但是多数茶文化都能够将当地的歌舞文化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在以种茶为主要经济方式的区域,因为茶事不断开拓,当地的民间艺术也不断丰富。本文以江西的茶舞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和审美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江西茶舞;特点;审美特征

江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种植,在江西,茶树种植、茶叶采摘、毛茶制作为主业,以种植茶叶为主业的农户遍布江西各地区。正是因为茶对江西人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茶文化在江西的兴起与发展也非常快,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以茶为主题的地方戏曲逐渐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形式——茶戏、茶舞,研究江西茶舞、茶戏的特点与审美特征,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都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1 采茶戏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采茶戏”是中国南方茶农生产活动的集中体现,没有采茶以及各种茶事活动,就不会有采茶歌舞,也不会在中国南方许多省区流行的采茶戏,采茶戏与茶密切相关,并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者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采茶戏的形成,与采茶歌、采茶舞、花灯戏、采茶舞十分相近,相切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贵州花灯戏十分流行,有关贵州花灯戏的记载,并没有非常确切的记录,在《贵州通志·兴义府志·风土志》中有这样的记录:“自正月初十日起城中有龙灯、花灯、唱灯之戏”,“以童男扮女装,唱采茶曲,谓之花灯”;采茶戏以茶事描绘为主要内容,表演中包含了很多采茶的动作,清代道光前后对花灯在城乡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记录,在100多年前,这种艺术形式在贵州地区十分流行,规模也很盛大,花灯在那时极为流行,并且是以戏剧的形式进行演出,随着茶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和复兴,贵州采茶戏与当代教育的结合也成为了一项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当代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引入采茶戏,不仅促进学生四肢的协调性,还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春天来临的时候,白昼变长,白色的茶花开在路边,大姐告诉二妹,头茶没有晚茶香。这是江西茶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唱词词义,它的曲调委婉,悠扬、动听,通常都是在茶区传唱。最早的采茶戏在明朝兴起,并且赣南、赣东、赣北等地区,妇女们在山上一边采茶,一边哼唱着小调,通过这样的方式,调节自己因为劳动带来的疲累,鼓舞人们劳动的势气。江西采茶戏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茶戏与当地茶事活动不可分割,赣南采茶戏是江西采茶戏的始祖,是江西最古老的剧种。

赣南采茶戏属于山西小戏,其基础是江西的采茶灯以及采茶歌,因为这些茶文化艺术形式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舞蹈,是当地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出来的,所以具有非常坚实的群众基础。后来随着茶文化不断发展、创新,采茶戏得以出现。在明代中后期,采茶歌与采茶灯融入到了采茶戏之中,其代表作为《九龙山摘茶》。

2 江西采茶戏的舞蹈特点

江西的采茶戏基于采茶灯与采茶舞之上发展起来,因此在种类与形式还是相对丰富的,包括抚州采茶、吉安采茶以及南昌采茶等等。受到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江西不同地区,其舞蹈动作、特点、形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地区的采茶戏,其创作的基点都是生活实践,都是对生活的再现和升华,通过一种质朴、简单的引述形式,展现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大自然和劳动的赞美。

2.1 角色特点

从江西采茶戏的整体特点分析,角色不同,其舞蹈特点也不同。角色分为生、旦、丑,人们将其称为三角班,采茶戏以戏剧为主,其中的主角都是中下层的劳动人民,在演戏的过程中,所有的角色都要穿戴银饰,通过独特的唱腔、舞蹈形式,展现不同角色的特点以及情感内涵,从这些鲜明的角色舞蹈中,人民群众能够获得艺术的体悟以及视觉的冲击、情感的交流。以江西地区赣南采茶戏为例,戏曲的主角以丑角为主,并且具有表现出了十分显著的文学特征,在整个表演中,表演者的情绪展现十分到位,舞台气氛十分和谐。虽然丑角是采茶戏角色的主要部分,但是丑角并没有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采茶戏本身就是源于田间,最初是茶农一边劳作、一边舞蹈,为了消除身体和身体上的疲劳,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研究江西地区的采茶戏审美特征,就必然要研究其音乐特点,采茶戏与山歌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当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十二月茶歌,从正月一直唱到十二月,这个叫做顺采茶,而以反过来的顺序演唱,则被叫做倒采茶。这些歌曲都是根据采茶活动的特点定名的,并且其独特的唱腔也对采茶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2.2 舞蹈风格

江西地区的采茶戏,是采茶灯与采茶舞之后发展起来的,因此很多舞蹈特点与这两种茶文化形式相同。江西地区的采茶戏形式以歌舞为主,同时结合各种表演形式。采茶戏在表演的时候,才会有地方方言。比如;赣南地区的采茶戏会用客家话演唱,把曲牌、茶腔、灯腔融合为一体,十分具有特色,是非常具有地方色彩的戏剧形式。采茶戏的曲牌十分轻松、轻快,能够非常充分的表现出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并刻画其性格特点与行为。因为,采茶戏采用地方方言表演,因此地方特色十分浓郁,也成为了能够代表赣南文化的主要形式。江西的大部分采茶戏都是从民歌转化过来的,并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非常容易产生极强的舞蹈欲望。然后,采茶戏的基础是人们的日常劳作,很多动作都是模仿实际的劳动场景,比如;扇子花、矮子步等等,这些舞蹈动作赋予变化,同时又极具特色。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会利用手、肘等力量控制扇子,提升整个戏剧表演的感染力。采茶戏的主要步伐是矮子步,这种步伐的表演要求很严格,另外采茶戏还分为丑角和旦角,极具艺术表演特征,念词韵律感强,演唱朗朗上口,因此舞蹈的韵律感也很强,表演效果非常好,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当地民众最喜欢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江西采茶戏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江西采茶戏的孕育地就是江西,是当地最具代表性、最具历史性、最具娱乐精神的文化活动形式,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采茶戏集中反映了当地劳动人们的真实生活场景,包括喜怒哀乐以及精神追求、理想希望等等,江西人民将内心对美好的生活的希翼、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都融入到了采茶戏中,观看采茶戏,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对江西劳动人民忠贞、正直、坦荡、聪慧、厚道等品质的讴歌,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人性的崇敬和尊重。比如:《茶童戏主》这出戏,它的内容是描绘一个贪财好色的朝奉,通过各种手段,对良家妇女逼迫利诱,使其顺从自己,当自己的小老婆,茶童为此事抱不平,并出谋划策,最终使朝奉不但没有了人,金钱也丢失了,最终茶童和相亲们一同拯救了二姐。整出戏就是对茶童机智勇敢、不畏权势珍贵品质的赞扬,也揭露了朝奉贪财好色的丑恶嘴脸。

可以说,江西很多地方的采茶戏在描绘理想追求、人生观的时候,并不是非常直接的,而是通过一种极为独特的笔触,对采茶戏的主体进行展现。江西采茶戏的主题多为赞美真善美,摒弃假恶丑,通过比较夸张的艺术手法,对现实社会中的恶势力进行披露。比如:《试妻》这出戏,其中商人唐二,对自己的妻子产生怀疑,认为她做了不忠于自己的恶行者,因此,先告诉妻子自己出去做生意,但是晚上却回来,自己假装隔壁邻居刘公子去敲窗户,并被自己妻子引诱进入了狗洞,自己糟了一顿鞭打。剧情辛辣的讽刺了主人公的多疑和虚伪,告诫人们这种行为就是自寻烦恼,对社会上的这种不良现象产生了很好的遏制作用。这种比较荒诞的表现方法,正是江西很多地区采茶戏的特点。

从审美的角度分析,江西采茶戏的审美理念是极为丰富,也是十分感性的。以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赣南采茶戏为例,赣南地区的采茶戏,以当地居民生活为素材,抒发对美好生活以及事物的赞美,同时人们还能够从中感受到对生活知足、自在的态度。同时,在采茶戏中,人们还注入了很多具有娱乐性的内容,但是外在的表演形式却十分具有喜剧性。比如:“矮子步”就极具娱乐性,还有很多表演过程中的“眼神”,也极具表演的色彩。“矮子步”主要是对采茶过程中人们负重姿态的展现,老虎头鲤鱼腰、双手柔如月,这些都是江西采茶戏独具特色的动作形式。整个舞蹈过程中,动作与音乐完美整合在一起,为人们呈现了一场听觉与视觉的盛宴。矮子步的特点就是欢快、流畅,不带任何的忧伤,也没有一点深沉之感,在繁重的劳作之后,采茶戏能够为人们卸下身体与心理上的压力和疲惫,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歌颂了美好的生活,体现了当地居民乐观、健康、积极的心态。

总之,江西采茶戏的审美特征,是建立在劳动实践基础之上的,是劳动人民真实生活与茶文化的有机整合。研究江西采茶戏的审美特征与舞蹈特点,对当地民族文化以及茶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结束语

在江西地区,采茶戏由来已久。千百年来,江西人民在不断的茶事活动中,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演唱、舞蹈,展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同时达到鼓舞民众劳动士气的目的。本文对江西采茶戏舞蹈特点以及审美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传统茶文化的魅力,体悟到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1]龚国光.江西采茶戏的当代品格与演剧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2(1):87-93.

[2]彭文斌.江西赣西莲花采茶戏的调查与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2014.

[3]朱黎明.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J].农业考古,2011(5):201-212+ 218.

[4]罗思影.江西九江采茶戏的调查与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2014(5):12-15

[5]陈海燕.析江西采茶戏声腔分类的误区兼谈江西各路采茶戏声腔的形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1):81-85.

[6]苏子裕.论赣南采茶戏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革新[J].艺术百家.2003 (2):45-48.

张焕婷(1982-),女,湖北荆州人,硕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与舞蹈表演。

猜你喜欢
采茶戏赣南江西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江西银行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我爱江西奶奶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浅析赣南采茶戏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