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茶歌艺术特点及其发展现状研究

2017-02-04 21:38许涛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歌陕南茶农

许涛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陕南茶歌艺术特点及其发展现状研究

许涛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茶歌艺术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茶叶生产和茶叶饮用这一主体衍生出来的一种茶文化形式。茶歌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也是能够完美的表达我国茶文化的一种艺术手段。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茶文化,其中茶歌文化的艺术特点和发展现状也各不相同。茶歌不仅是劳动人民采茶过程的叙述,还是一个地区民俗风情的表现形式。本文将针对陕南地区的茶歌文化进行分析,了解陕南地区茶歌文化的艺术特点,明确目前陕南地区茶歌文化的发展状况和传承措施。

陕南地区;茶歌;艺术特点;发展现状

茶歌艺术是对劳动人民采茶过程、采茶生活的叙述,是在日常采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歌曲的形式将采茶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茶歌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在华夏民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茶歌分为很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中叙述的内容、歌唱的形式、歌词的填充、节奏的速度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不同地区在创作茶歌的时候具有其本土化的风格,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茶歌的文化价值在历史上都是弥足珍贵的。

1 茶歌的文化背景

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明中的历史非常悠久,茶歌文化是在劳动人民采茶活动过程中逐渐延伸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先秦时期,茶叶就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着秦朝的逐渐发展壮大,茶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种茶、制茶等工艺也逐渐流行起来。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好处,并且接纳了茶文化,从而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随着茶文化在社会中地位的提升,茶歌这种艺术形式开始流行起来[1]。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首茶歌是由陆羽创造的,后世都尊称他为“茶圣”。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这首茶歌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随后,茶歌在唐代盛行,市面上流传的茶歌多种多样,其主要来源有三种:第一种是以诗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主要是对文人墨客的诗文进行改编,通过茶农的口以茶歌的形式唱出来。第二种是以民谣的形式呈现出来,主要是文人墨客对坊间流传的民谣进行整理,一传十,十传百的在民间开始传唱。第三种是茶农自己创作的,茶农在采茶的时候,经常会进行即兴创作,它们创作的内容主要是依据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是单纯的对生活的一种叙述。茶歌既能够象征着我国的茶文化,又是茶农采茶活动的真实写照[2]。

2 茶歌的主要类型

2.1 原生态茶歌

原生态茶歌是一种最古老、最纯真的茶歌类型,最早起源于茶农们生活艰难的时期,是对茶农们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原生态茶歌中的内容比较哀怨,曲调也比较低沉,所谓“诗言志,歌咏怀”就是这个道理。像是《卜吃好茶着二泡》。

2.2 劳动歌

劳动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是茶农们在劳动的时候演唱的歌曲。这种类型的茶歌中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茶农们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抒发茶农们对生活的感受。像是《采茶歌》和《作田歌》就是讲述茶农们劳动过程、生活场景的歌曲;《长工歌》是抒发茶农们劳动感受的歌曲。

2.3 时政歌

时政歌主要流行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民一直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之下,战争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的贫困,艰难的生活在人们的心中积累的很多的压力,不仅是来自生活中的压力,还有来自精神上的压力。这一时期的茶歌以“黑色幽默”为主,在歌曲中抒发了劳动人民对生活、对现实的愤怒,是他们对身居高位者的控诉,如果仔细品味还会发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像是《南兵歌》、《红军歌》等。

除此之外,还有对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批判。封建时代的青年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他们不断向封建礼教、买卖婚姻的现象发起挑战,又一次次地在痛苦中失败。时政歌充分表达出了他们对封建旧制度的反抗以及在反抗中逐渐绝望。像是《亲姐妹,亲爱爱》、《反对封建旧礼教》等。时政茶歌曲风讽刺诙谐,歌词多以七言为主,结构紧凑有序、乐感朗朗上口[3]。

2.4 仪式歌

陕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比较多,每一个民族中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纷繁多彩的风俗习惯逐渐延伸出了仪式歌,每一首仪式歌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地域印记,所表达的观念、内容也都各不相同。有时仪式歌浪漫而美好,有时仪式歌又神秘而阴森。像是在婚礼上就会演唱《婚礼歌》、在开展民俗活动时会演唱《决术歌》。

2.5 情歌

情歌是陕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茶歌,也是广为流传的一种茶歌形式。从名字我们就能够看出,情歌主要是表达情爱时候演唱的歌曲,从演唱形式上看,大多数为男女对唱,采用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形式层层推进,诉诸高潮。根据描述的内容不同,情歌也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初情、痴情、怨情、离情四种。代表作有《夫妻别》、《一丛好花》等。

2.6 生活歌

生活歌主要是反映劳动人民家庭生活和伦理关系的歌曲。种茶地区多为山区,受到山区环境的限制,家庭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最基本的单位。这类茶歌中经常描述的就是夫妻生活和人生哲理,像是表达夫妻生活和睦的《十日顾君歌》,表达人生哲理的《劝世歌》。

2.7 历史传说歌

陕南地区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富,在民间流传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很多茶歌也结合了这些历史传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这种历史传说歌分成三种,第一种是讲述中国历史传说的歌谣;第二种是闽南语区流传的历史传说歌谣;第三种是以陕南地区为背景的历史传说歌谣[4]。

3 陕南地区茶歌的艺术特点

3.1 陕南地区茶歌的艺术创作特点

3.1.1 富有乡土特色

陕北地区的茶歌中充满了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像是流传时间比较久的《炒茶》这首茶歌中说到:“炒茶之人好心寒,炭火烤来烟火熏,熬到五更鸡子叫,头难抬来眼难睁,双腿灌铅重千斤”[5]。这段茶歌中就真实的反映出了茶农的劳动状态,将茶农们日常劳动的辛苦充分的描述出来。通过这首茶歌,我们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情感寄托。

3.1.2 多以情歌为主

在过去的时代,人们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间接的通过茶歌的形式唱出来,既能够表现出年轻人的创造力与活力,还能够感情生活带来一丝浪漫的气息。在陕南地区的茶歌中,多数是以情歌为主,是劳动人民对生活情感的表达。其中有姑娘对情郎的思念,也有男子向心爱的女子表达爱慕之情,当然也有亲人之间互相劝勉的情歌。

3.2 陕南地区茶歌的艺术语言特征

3.2.1 茶歌歌词的方言化

我国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方言,甚至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语言,这是这种语言的多样化决定了茶歌歌词的方言化。茶歌是劳动人民在劳作的过程中唱的歌曲,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娱乐,能够给枯燥乏味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一些乐趣,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进行劳动。所以,劳动人民不会刻意的将茶歌翻译成普通话,而是怎么舒服怎么唱出来,具有鲜明的方言特色。在茶歌歌词中,具有丰富的口语、俗语、俚语等,并且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方言,所以每一个地区的茶歌也都各不相同,而正是这种特点使茶歌的内容更加丰富与生动。不仅能够充分的表现出不同地域的乡村色彩,还易于被当地人所理解,在当地广泛流传,更加贴近茶农们的生活,能够将茶农们内心中的真实情感释放出来[6]。

3.2.2 茶歌发音的方言化

就像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方言一样,每一种方言的发音也各不相同,就是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在发音上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地区的茶歌都是按照当地的方言编成的,其演唱方式当然也是按照当地方言的发音,给茶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内容简单的茶歌听起来更加具有地域特色,每个地域的茶歌都展现了不同的风味。因此,在进行陕南地区茶歌研究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该地区的方言,以及方言的发音,这样才能够保证能够听懂艺人演唱的内容,并且真切的感受到创造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7]。

4 陕南地区茶歌的发展现状

4.1 陕南地区茶歌发展面临的困境

茶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各族人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歌中不仅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还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由此可见,对于茶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从现阶段陕南地区茶歌的发展情况来看,茶歌在传承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茶歌作为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局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建设,逐渐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结构、现代文明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社会中这种健康的、淳朴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少,甚至有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趋势[8]。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都市生活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现代人的思想,传统艺人为了谋生纷纷改行,珍稀罕见的茶歌文化正在随着传统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茶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逐渐被人们淡忘,如果再不及时对这种情况作出改善,以后现代人如果再想听一曲传统曲目恐怕只能去博物馆听旧唱片了。近几年来,陕南地区政府制定了“以茶产业发展带动茶歌文化保护”的措施,可是说到底计划实施的侧重点还是政绩成果和经济效益,茶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没有受到保护,没有积极的对茶歌文化进行宣传,茶歌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正在逐渐被埋没[9]。

4.2 陕南地区茶歌发展的保护措施

4.2.1 社会保护

茶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旋律悠扬、朗朗上口、歌词朴实、易于传唱等基本特征,并且凭借着这些基本特征受到了劳动人民的喜爱。茶歌对于劳动人民来说,是他们抒发情绪、交流情感、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虽然现阶段我国茶歌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境,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提升茶歌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让人们对茶歌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就能够确保茶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陕南地区在进行茶歌文化保护工作的时候,应该重点针对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能够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因此,对茶歌文化传承人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10]。

4.2.2 政府保护

陕南地区政府应该制定与茶歌文化相关的保护措施,将茶歌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通过对陕南地区茶文化的宣传来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既能够满足陕南地区茶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能够推动陕南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陕南地区的茶歌文化。而且,陕南地区政府应该提升当地人对茶歌文化的重视,鼓励当地人学习茶歌文化,积极表现茶歌文化,在表演茶歌文化的同时感受到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乐趣,让更多的青少年、游客了解的茶歌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茶歌文化进行宣传。另外,茶歌文化的创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虽说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也不能被传统思想束缚住。在进行茶歌创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代化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将现代歌唱形式与茶歌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改编成能够被现代人所接受的茶歌文化形式。

4.2.3 创新发展

茶歌大多数都是劳动人民有感而发,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内心情感,劳动人民通过将情感寄托在茶歌当中,从而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我国陕南地区的茶农多为女性,而采茶工作又是一遍遍的重复同样的工作,对于她们来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劳累,还是一种精神力的消耗。为了缓解这种情绪,她们在体息的时候就会自发的组织周边的茶农唱茶歌,既能够缓解她们的劳累,还能够增添生活的乐趣。然而,现代社会的劳动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茶歌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几乎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才会逐渐被人们淡忘。因此,在进行茶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茶歌文化进行创新,在不改变茶歌文化本质内涵的情况下,对茶歌进行改良,既能够保证茶歌中原汁原味的东西,又能够被现代人所接受[11]。

5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茶歌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艺术形式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而是应该随着时代进步而完善,加强对茶歌文化的传承与宣扬,让茶歌文化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陕南地区的茶歌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和原生态魅力,有着可圈可点的独具艺术特质的“闪光”部分,是我国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大家庭中的“家庭成员”,需要在社会、政府、人民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1]谢俊武.茶歌的艺术价值探究[J].福建茶叶,2016,03:378-379.

[2]杨慧.茶歌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6,06:386-387.

[3]李敏芝.茶歌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J].福建茶叶,2016,10:362-363.

[4]潘刻科.安溪茶歌艺术特点及其发展现状研究[J].福建茶叶,2016,09:390-391.

[5]叶彦.安溪茶歌艺术特点研究与发展现状调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02:120-126.

[6]丁立敏.明清以来北京地区汉族民歌的传播及其艺术特征——基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的音乐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

[7]张莉恩.壮族采茶戏的生存现状及其保护与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4.

[8]谭芳.仪式观视角下的茶文化传播——以信阳地区茶艺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

[9]刘彦青.西南多民族地区的民族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

[10]蒋燮.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睄妹子》的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D].星海音乐学院,2007.

[11]武玉婷.苗族歌鼟——靖州锹里地区多声部民歌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课题: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项目号:16JK1111,课题名称:从音乐创作视角看陕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以镇巴民歌为例

许涛(1977-),辽宁营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理论作曲。

猜你喜欢
茶歌陕南茶农
董长贵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早春茶”开采
党建地图·陕南
茶乡人家
原生态茶歌的艺术价值分析
广西茶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陕南民歌生态文化特征与创新研究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