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初探

2017-02-04 06:46张博雄
学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论实践环境影响

张博雄

摘 要: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既需要政治思想理论的引领,也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撑和“物化”;既需要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也需要良好外界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既需要主学科的引导,也需要其他学科的积极配合;既要有教师的榜样示范,也要遵循教育规律采取恰当的方法;既要进行个体品德教育,也要营造一个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集体环境。

关键词:理论实践;环境影响;学科配合;榜样示范;集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62

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首要素质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已成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通过对课内和课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过程所进行的探究与反思,我对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坚持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模仿性和可塑性强是中小学生的显著心理特点,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思想认识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把课堂上的理论教育和学生德行形成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组织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与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原生态现象以及学生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水平,又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道德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基础。

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做到因生利导、因时因地施教,做到合情、合理、有理有据、有的放矢,忌讳生搬硬套和形式主义。

二、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良好的外界“德育环境”影响相结合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和人生经验狭隘,对于真、善、美和假、恶、丑以及公平、正义的认识肤浅甚至出现错误和偏颇,所以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灌输”尤为重要。然而,再好的理论教育也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要良好的外界环境相配合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理论脱离了实际的支撑,学生头脑里树立的良好道德理念也会变为空中楼阁,甚至化为乌有。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辨别良莠,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既受到良好“德育环境”氛围的熏陶和影响,自觉接受好的同化和浸染,同时又能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想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达到“去伪存真”“去恶存善”“去除负能量,增强正能量”目的,让环境去陶冶和升华学生的道德感情和思想境界。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美化、优化、净化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生活在文明、整洁、雅观、朴素的环境中,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培养讲卫生、爱清洁、有礼貌、守纪律、求进步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思想品德教育主学科的主导引领作用和其他学科德育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不仅体现在主学科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上,还渗透在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良好德行的培养和养成既是反复体会并逐渐加深道德理性认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也是不断强化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所以,仅仅依赖单纯的思想政治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做好主学科课堂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其他学科的常规教学和实验活动中。因此,学校和政治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其他科任老师共同担当起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使命,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共同营造品德课大教育、大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品德教育的效果。

四、教师的榜样示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相结合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人格修养。比如日常的打扮要朴素、大方、整洁;举止要表现出良好的修养;语言要文明、规范、准确;处事要谨慎、谦恭有礼、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让自己的言谈举止成为学生的楷模。

同时品德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我国的教育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品德教育中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采取科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行为。

五、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大集体环境和学生个体德育的因材施教相结合

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集体会每时每刻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生态度,它能使每一个学生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能使好的思想和言行得到肯定和强化,并使之转化为良好习惯;能使不良的思想和言行受到摒弃和抑制,让学生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反之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智慧以及行为习惯等等,都能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形象。所谓“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会影响整个乐章”,因此,对学生进行个别品德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要注意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向,要“因生施教”“因事施教”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特别是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发扬优势并及时克服不足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学会管理自己、激励自己、改造和发展自己,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成为集体的看点和闪光点。

总之,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和信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就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人生、适应生活,德才兼备的合格公民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捷克]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实践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