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成”如夏花般绚烂

2017-02-04 12:29吴金程
学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促进高效课堂

吴金程

摘 要:课堂改革中要践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关注学生的生成。在课前要细致预设,课中等待生成;课上引导质疑,巧抓生成;注重个性解读,促进生成。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拥有了活力,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提高,高效课堂就会生成。

关键词:生成;促进;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123

在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拥有极大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成长留出空间、提供平台。正是在这样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积极开展“智慧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在课堂上积极落实“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习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在教学中,通过翻阅资料和课堂实践,笔者在这方面积累有了一些粗浅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细致预设,等待生成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学生相互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新课堂上,我们十分关注生成,因为这是课堂生命活力的表现,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放弃了预设,因为预设是教学的基础,没有预设的教学就像蒙着眼睛走路,很难取得成功。其实,预设和生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两个翅膀,只有它们协调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飞得更远。

如在教学文言文《自相矛盾》时,做了这样的设计:

1.学生自由朗读这篇文言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展示朗读,教师根据学生朗读进行指导。

(出示多媒体课件,课件上出示着生字读音、易错字读音以及每一句话的断句情况)学生齐读。

3.学生根据课下注释,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桌听。

4.学生展示讲故事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所讲强调词语、句子意思。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课件上标注着每一个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进行以上设计时,发现教学过于死板,因为在学生自学时对文章的字音、断句、词意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没有细致预设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于是进行了细致考虑,根据课堂上学生可能的生成把生字读音、易错字读音以及断句情况、词语的意思都做了链接处理,如果学生已经准确掌握,就不再出示,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准确就加以引导,点击出示。这样课堂教学就灵活了,真正落实“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由这个片段不难看出,只有我们在课前有了细致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准确地抓住学生生成加以引导、加以强化,这样课堂教学的重点就突出了,学生也就动了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也轻松了起来。只有教师在课前细致预设,学生在课上主动参与,才会体现出这种动态美。

二、 引导质疑,巧抓生成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才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学生的学习需求常常以疑问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学生的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是根本不需考虑的,但是学生从他们的经验世界来发现和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十分有价值,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同时由于学生的质疑具有开放性,这就为课堂上的生成展现着无限的可能。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对于有价值的价值的质疑要紧紧抓住。

在教学第十一课《心愿》时,第二节课精读,围绕主问题“刘爷爷是怎样一个人”展开,当初设计时,此问题由教师直接提出,这样虽然能引导读得深入,但是总感觉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在课堂上学生整体感知时,有学生这样汇报:刘爷爷只是希望“我”在六十岁生日时为自己点一直红蜡烛,这个愿望非常普通。这个学生的解读很特别,于是把“普通”写在了黑板上。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刘爷爷把自己的五千元钱拿出来供“我”上学,他很伟大。我又把“伟大”写在了黑板上。这样在总结梳理整体感知后,有学生就问“为什么说刘爷爷很普通却又很伟大呢?这矛盾吗?”此时,我抓住学生的质疑说:“下面我们就找出文中的句子看一看,这矛盾不矛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于是顺着学生的质疑导入了精读,深入了文本。

其实,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生成性资源”,我们教师的教育智慧在于善于抓住教学时机,时时关注了课堂上由质疑产生的“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流淌起潺潺的生命的溪水。

三、个性解读,促进生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那些对于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应该关注学生独特的生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在看似无序的教学流程中,结出迷人的累累的硕果。

教学《打开大自然的绿色课本》这首诗歌。当讲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上的耕耘”的时候,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作者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丰收的图景,歌颂耕耘的辛勤;另一种理解是大自然用绚丽的色彩造就了丰收的图景,歌颂着人们的勤劳。我在备课时,认为应该是大自然作主语。但是,面对课堂上的争论,我没有因循守旧,而是鼓励学生充分谈自己的理解。没想到王泽晴和高文凤同学谈得特别好,结合文本,结合实际说得头头是道。不仅理解了“绚丽”“耕耘”等词语,而且体会到了内在对丰收的企盼,对勤劳的歌颂等丰富的感情。

这堂课上由于我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谈出了自己的理解,学生是在解读文本,也是在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人生。在学生多元的解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在学生的辩论中精彩的生成让我们赞叹不已。

只要我们课前做了细致预设,课中的生成就会绽放出迷人的笑靥。只要我们课上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课堂上的生成就会给我们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只要我们放手允许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课堂上的生成就会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期待课堂上的“生成”如夏花般绚烂。

参考文献:

[1] 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0(9).

[2] 隋慧成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存在的问题思考及策略[J]. 网络科技时代, 2006(6):19-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促进高效课堂
浅论QC小组活动对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