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河洛大鼓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2017-02-04 03:09王菲菲
大观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现状

摘要: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豫西地区河洛大鼓在传统文化有效传承过程中做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不断多样化,特征逐步鲜明化,给河洛大鼓形成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发展挑战。通过研究和探讨河洛大鼓发展现状及问题,以期提出河洛大鼓保护对策。

关键词:河洛大鼓;现状;保护对策

作为豫西地区唯一进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河洛大鼓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与变革,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喜爱。随着传统文化逐步现代化,河洛大鼓不同程度上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给河洛大鼓的继续传承和发扬形成一定的制约。基于此,通过研究豫西地区河洛大鼓生存发展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旨在为河洛大鼓的传承和发扬奠定坚实基础。

一、河洛大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得以创新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研究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伴随而来的是对现代文化的追随和喜爱。河洛大鼓依然坚持传统唱腔,并无法满足现代人更为丰富的需求。因此,河洛大鼓被文化爱好者逐渐淡忘,其传统地位受到严重威胁[1]。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影响和制约河洛大鼓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河洛大鼓盛极一时,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文化资源的影响,所以以听大鼓书为主,随便找一个地方,大家聚在一起便开始大鼓书的演说。大鼓书的主要表演者为贫困、残障人士,并没有接受专业化的艺术训练。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得河洛大鼓难以形成系统化体系。

(三)队伍规模不断缩小

河洛大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要想得以有效继承和快速发展,必须要求打造一支技能水平较高、素质过硬的文化队伍。20世纪80年代,河洛大鼓表演队伍规模非常大,仅偃师、新安县区大鼓艺人人数就分别高达两百、一百多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当年从事河洛大鼓表演的艺人年事已高,基本上已经无法胜任这种高负荷、重体能的表演工作,而能够表演河洛大鼓的年轻人并不多,绝大多数年轻人因经济负担较重,所以选择外出务工。如此一来,参与河洛大鼓表演的人数越来越少,了解河洛大鼓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最终导致河洛大鼓队伍规模不断缩小。

(四)文化形式多样性的冲击和影响

近年来,我国文化形式日益多元化和多样性,对河洛大鼓的生存和发展形成直接性影响和制约。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现代音乐、绘画、歌剧、舞蹈等文化表演内容日渐丰富,作为对传统文化的有力补充,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文化的舞台地位。对于河洛大鼓来讲,同样受到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和冲击。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发现,参与学习和表演河洛大鼓的人数逐渐减少,河洛大鼓的社会影响力也逐年下降,一些本身对河洛大鼓有兴趣的音乐爱好者,也被其他形态、内容更为丰富的文化所吸引,从而给河洛大鼓产生不利、负面影响。此外,河洛大鼓形式、内容依然保持传统模式,缺乏有效的创新,也使得其自身发展和影响力严重受阻[2]。

二、河洛大鼓保护对策

(一)重视宣传和推广工作

由于河洛大鼓的传统艺术形态十分明显,与现代文化相比,缺乏公众吸引力,所以导致其逐渐淡出文化爱好者的视野。因此,各级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要共同筹划、组织,加强对河洛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各项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制定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机制,让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主动接受和传承河洛大鼓,并依托于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河洛文化推向国内其他地区直至国外,进一步提升河洛大鼓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统筹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文化配套设施不全是影响和制约河洛大鼓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作为洛阳市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典范和杰作,各级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要加大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河洛大鼓的传承和发扬创设有利条件和客观环境,提供现代化基础配套设施,并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省、市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确保河洛大鼓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三)培养更多的河洛大鼓后继人

对于河洛大鼓的保护来讲,后继人的培养尤为关键。可以说,河洛大鼓与我国其他传统文化相同,在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均需要得到专业技能强、素质过硬人才的有力支撑。因此,需要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共同加大倡导力度,培养一批专业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河洛大鼓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可行保障。

(四)创新河洛大鼓文化形式

随着文化形态的日渐多元化和多样性,不同程度给河洛大鼓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对于河南省洛阳市而言,其对外发展和逐步创新的一大保障为河洛大鼓文化艺术体系的形成。河洛大鼓文化艺术创新力不足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对其生存和发展形成影响的核心问题。因此,各级政府、文化保护部门要加大创新力度,形成创新理念,塑造创新形式,提升文化创新水平,实现声、光、电有机关联[3]。与此同时,有效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新手段,加大河洛大鼓文化艺术创新力度,与其他文化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凭借其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来获得创新与发展,最终重新回归文化艺术舞台中心,为传统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做出巨大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河洛大鼓作为豫西地区乃至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形态多样、内容丰富,能够从客观层面展示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可以象征性的表现出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河洛大鼓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文化宣传与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后继人和创新文化形式等举措来保护河洛大鼓,以期让河洛大鼓重新焕发光彩并回归文化主流。

【参考文献】

[1]李希梅.非文化遗产河洛大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2(06):26.

[2]王艳.河洛大鼓的文化嬗变边缘化与保护传承[J].戏剧文学,2016(10):119-122.

[3]李建丽.浅谈河洛大鼓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工作[J].东方艺术,2011(S2):116-117.

作者简介:王菲菲(198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合唱指挥。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现状
河北塞罕坝保护区马鹿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