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理论视角下探讨张谷若《无名的裘德》译本

2017-02-04 05:06雷清雅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1期

雷清雅

【摘要】本文以黄忠廉教授的“变译理论”为基础,对张谷若《无名的裘德》译本从增、减、编、改四个变译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张谷若 《无名的裘德》 变译理论 黄忠廉

一、引言

黄忠廉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翻译学博导、黑龙江大学翻译学博导、博士后协作导师,变译理论由黄教授提出。变译作为翻译策略的一个范畴,增、减、编、述、缩、并、改、仿是变译的八大变通手段,通过这些变通手段可以总结归纳出十二种变译方法,即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阐译、译写、参译和仿作。信息比重大、传播速度快、信息质量高、省时省篇幅以及针对性强等优点使得变译在构建和影响译语文化上具有特殊的功效。本文以“变译理论”为基础,对张谷若《无名的裘德》译本的“变译”现象展开讨论。

二、四大变译角度探讨张谷若《无名的裘德》译本

1.译结合写——增。“增”指的是在原作基础上增加信息。在述评、译评、译写、改译和仿作这五大变通方法中,都有运用“增”这一变通手段。《无名的裘德》译本中,译者巧妙采用这一变译方法对原作进行阐释、评论和添写。

例:“It was a new idea – the ecclesiastical and altruistic life as distinct from the intellectual and emulative life.”

“为别人谋求幸福而进教会,为个人争取地位而求知识,这两种生活本来可以分开——这是他从前没想到的。”

译者根据对原文意思准确把握,通过增译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为别人”、“为自己”两个角度,准确地表达了原文作者意思,升华文章可读性。

2.浓缩精华——减。与“减”相对应的变译方法是“摘译”和“参译”。“减”的目的在于让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展示出来。张谷若多处运用“减”这一变译手段,但减词不减意,且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

例:“But that much he conceded to human frailty, and hoped to learn to love her as a friend and kinswoman.”

“不过他把这种矛盾,完全归到人类共有的弱点上面,只希望他爱她的时候,能不超过朋友和亲戚的范围。”

“kinswoman”特指“性别为女性的亲戚”,但译者将此处减译为“亲戚”,这是因为汉语表达习惯里“亲戚”即包括性别为女性的亲戚群体。译本中“减”这一变通手段的使用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表达规范。

3.再现精华——编。与“编”相对应的编译方法是“编译”。常用的方法有摘取、合并、概括、调序等。考虑到英汉语言结构差异,译者对原文进行编译,旨在给读者留下译文清晰、有条理性的印象。

例:“On a certain day, in the particular year which has now been reached by this narrative—the month being early. June—the features of the town excite little interest, though many visitors arrive by the trains; some down trains, in especial, nearly emptying themselves here.”

“在我们这个故事现在说到的那一年,有一天正是六月初——这个市镇,虽然仍旧没有引人发生兴趣的情况,而坐火车上这儿的人却很不少;特别有些下行车,车里的客人几乎全在这儿下车。”

编译是先编后译的过程。在这句的处理上,译文没有亦步亦趋,而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按照时间逻辑顺序进行编译,使得译文条理化、有序化。

4.改头换面——改。与“改”相应的变译方法是改译。改译最常见的是改变内容;内容的改变往往导致形式的变化;而风格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有机体,任何一方的变化都能导致其变化。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适当的改译。

例:“Ah—sceered ye, have I! I wasnt going to bide up there no longer, to please nobody! Tis more than flesh and blood can bear, to be ordered to do this and that by a feller that dont know half as well as you do yourself! ... Ah—youll rue this marrying as well as he!”

“啊——吓了你们一大跳,是不是!我决不再在楼上躺着啦,不管你们谁说什么,我决不再那么干啦!听一个生人,一个一点不明白情况的人,听她吩咐你做这个、做那个,凡是活人都没有受得了的……啊——你也要跟他一样,后悔不该结婚。”

译者将“Tis more than flesh and blood can bear”改译为“凡是活人都没有受得了的”。译者对这flesh和blood两个词的处理方式极为灵活,试想如若译者照原句逐字翻译,恐怕带给读者的感觉是不知所云。

三、结论

经过探讨可知,“变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尤其是文学翻译及评价翻译作品时具有创新性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张谷若对原文进行增、减、编、改等变通,使用中式地道的表达,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得目的语的读者和原文读者得到相同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无名的裘德[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2]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应用翻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4]Thomas Hardy.Jude the Obscure[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