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

2017-02-05 06:28王蕊戴俊红
福建茶叶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民茶文化英国

王蕊,戴俊红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

王蕊,戴俊红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茶文化传统之所以成为几千年来所传颂和践行的道德准则,不仅是因为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培养人修身自律的道德品质和现实实用性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主体道德失范的今天,尤其需要借鉴。茶文化是世界各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与教育培养具有内在统一性,通过比较中英两国茶文化,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如何更好地培养国民的道德素质。

跨文化视野;中英;茶文化

中国和英国所属政治制度和国家性质不同,但两国茶文化交流的过程同属文化视野的相关范畴,都遵循茶文化交流的普遍规律。所以,中英的茶文化在实施方式和实践过程中,有一些相同之处。但由于地理位置、国家制度、人口与民族组成形式不同,两国文化基础、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两国的茶文化交流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教育效果不同,所采取的茶文化传播方法也各具特色。

1 中英茶文化交流方法的相同性

1.1 注重文化传播的教育方法

文化教育是国家进行茶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和常用方法。尽管中英两国对茶文化交流的称谓不同,但是中英两国都非常注重文化传播的教学工作,都把文化传播作为实施茶文化交流的主要教育方法。跨民族文化沟通是教育史的一大进步,因为文化传播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给教授国民系统全面的茶文化交流知识,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中英两国都以文化为载体向国民讲授茶文化交流知识。中英两国在茶文化教育上,都把交流知识放在首位。中国开设了茶文化交流专业,通过专业的教育者向国民讲授茶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和核心价值观念,帮助国民树立科学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英国对茶文化交流虽然没有做统一的概念定义,但是也开设了英国历史、政治与法律、形势与政策等相关课程间接灌输茶文化交流内容,向国民灌输资本主义的思想政治观念,普及茶文化交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英国国民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伟大精神,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1.2 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茶文化交流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特殊的教育过程,在实际的茶文化交流实践中对国民进行茶文化交流时,需要分析国民的个性特点,依靠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共同发挥作用,加强国民在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国民进行发散性思维,达到茶文化交流的预期目标,提高茶文化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根本上讲,文化交流的实效性是国家民族生命力的标志和体现。”英国还开设心理咨询活动中心,配备专业的咨询教师,解决在茶文化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国民,帮助他们解决疑虑和困惑,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公民的政治倾向和生活方式,宣传正确的价值理念。所以通过比较发现,中英两国都重视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国民的茶文化交流。

1.3 重视民族文化环境的建设

民族文化是指国家具特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环境,它以国民为教育对象,以民族为主要空间,以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国民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塑造都是在民族文化环境中进行,并受到民族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加强民族文化环境的建设,有利于陶冶国民优秀的道德情操,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中国和英国都致力于营造一个布局合理、整洁优美、井然有序、健康和谐的民族文化环境,一方面可以陶冶国民的情操、启迪国民的心灵和智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茶文化交流离不开民族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中英两国的文化视野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建设,努力改善德育教育的环境,发挥民族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对国民进行茶文化交流,促使国民潜移默化地受到英国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1.4 家庭、国家和社会三方面协调配合教育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交流畅通频繁,各国意识形态和茶文化交流方法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中英两国茶文化交流都呈现了政治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中英两国来说,家庭、国家和社会是进行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共同承担着对国民进行茶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和重要责任。家庭的茶文化交流具有先导性和感染性、国家的茶文化交流具有统一性和系统性、社会的茶文化交流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协调配合家庭、国家和社会三方面的茶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交流内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理念相容、紧密相连,利于实现茶文化交流内容和方法之间的互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形成目标一致、方向一致、相互协调的最大教育合力。中国规定了茶文化交流的实施途径,即国家的教育者通过开设的茶文化交流课程向国民系统讲授茶文化交流知识,家庭和社会必须与国家形成合力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国民塑造合格的思想政治品质。

2 中英茶文化交流方法的不同点

2.1 教育宣传形式不同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实行的是全国范围的中央集权统一领导体制。现今,中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唯一执政党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国进行茶文化交流时,严格遵守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合适的茶文化交流方式和方法,与国家教育部相关职能和措施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不仅推动了各地区、各国家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还促进国民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保证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得到实现。英国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独立于联邦教育局,享有较高的自主权,所以英国在对国民进行文化教育时,拥有教育的独立权和自主权,建立了相对灵活机动的办学机制,可以根据地方特点有区别地对国民进行文化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地方分权的办学体制不仅是英国的一大特色,还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办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茶文化交流的教学改革,促进地方教育事业乃至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2.2 文化传承存在差异

我国古代的教育传承体系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以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为基本学科。教育传承发展到今天,已经更加科学、更加专业。在茶文化交流方面,我国首先是统一茶文化意识,全面、系统地对国民系统灌输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中国茶文化传承是由国家主导的,明确把德、智、体、美并称为“四育”,融入到茶文化交流中,致力于培养国民健全的人格。我国茶文化交流不仅给国民系统灌输了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提高了他们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了更多的优秀人才。英国的茶文化交流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国民的学习技能,设置灵活多样的文化,培养国民广博的知识。在茶文化传播方面,英国更多的是支持国民自发的思想,传播资本主义文化教育的思想观点和政治观念,争取让每一位国民在自由的文化交流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掌握广泛的文化教育理论知识,还能在自由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2.3 文化主导方式相异

中国受传统影响较深,茶文化交流是我国国民进行文化沟通的主要方式,文化主要采用理论灌输、说服教育来提高文化修养。我国在进行文化传承时,以国家教育为主要方式,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文化上对国民集体讲授茶文化交流内容,以直接的正面灌输为主要教育方式,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让国民在正规的文化学习中树立社会主义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提高我国茶文化交流的实效性。英国的茶文化交流基本上沿用了杜威和布鲁纳所倡导的以国民、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模式。英国在文化教育的内容上,也沿用了杜威“道德教育论”的相关理论,强调教育过程和德育过程是统一的,德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在英国,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以国民为教育主体,正确地引导国民开展学习,充分发挥国民的主动性,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独立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文化教育的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

2.4 文化渗透力度有别

在文化的渗透力度方面,中国就比较局限于特定的茶文化课程,缺乏深度和广度,尽管教育者也鼓励教师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茶文化内容,但是成效不大。因为中国教育学科内容之间的划分较为明确,所以渗透的茶文化内容比较少。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引导国民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运用逻辑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推理,就难以在文化传播中渗透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所以渗透力度较弱。英国把茶文化交流的目标和内容渗透到其他各学科或者社会活动中,深入、全面地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感和道德素养,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思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在学科教学上,英国通过历史、宗教、伦理、人文社会、形势与政策等各类教育学科间接渗透茶文化交流的内容,使国民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德行和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社会活动上,英国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国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培养国民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国民树立坚定的民族政治立场,支持并维护国家的统治地位。

3 结语

中英两国既重视直接正面地传播本国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又注重引导茶文化交流方法的多样化和社会化。所以在中英两国的文化视野中,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方式在维护国家政治统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宣传思想政治观念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国同样注重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对国民进行茶文化交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国民,选择不同的传播方法,对有信仰宗教的国民在设置相关课程,开展与宗教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宗教文化的渗透教育方式,向国民间接灌输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1]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茶文化探析[J].龚雪燕.福建茶叶.2016(7): 75-76.

[2]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赵淑萍.农业考古.2013(2): 154-155.

[3]茶道中的和静怡真[J].王祖远.蚕桑茶叶通讯.2010(3):296.

[4]英国茶文化漫谈[J].周景洪.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309-310.

[5]邬梦兆.盛载华夏文化的一叶方舟:中国茶文化——漫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与丰富内涵[J].农业考古.2004(2):14-15.

王蕊(1993-),女,江苏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国民茶文化英国
一直难忘
英国的环保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地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