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念篇

2017-02-05 13:17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导向供给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把学生放在正中央

学生是公共教育服务的最终体验者,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这是教育治理的根本,也是教育治理的逻辑起点。因此,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正中央,不断提升和优化学生的实际获得,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教育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以新常态下的教育民生观引领首都教育综合改革,把学生放在正中央。一方面调整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实现供给端的转型升级,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效率和创新能力,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做到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从“管理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从“学科导向”向“学生导向”转变,从“封闭的目标管理导向”向“开放的发展导向”转变,最终实现让改革成果惠及首都人民,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际获得。

读懂学生

教育最核心的质量是善于发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并进一步保护、支持其成长,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如何发现学生的禀赋?最本质的途径是读懂学生。

什么是读懂学生?读懂学生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保护学生的价值,唤醒学生的潜能。

首都教育综合改革的本质落脚点就是读懂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的权利与尊严,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按照学生的发展阶段和个性特征给予相应的教育供给,确保其成长的质量。

读懂学生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要明确“诊断”比“治疗”更重要,要善于了解和诊断学生,善于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转型;“保护”比“开发”更重要,必须善于发现和读懂学生,致力于保护学生探究质疑的欲望,致力于学生执著追求精神的开发;“变化”比“成绩”更重要,教育附加值和增量是追求的目标和驱动力,要立足于促进每一个个体实现各得其所的成长;“服务”比“建设”更重要,要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服务水准和档次的提升远胜于资源的简单占有和堆砌。

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

首都教育综合改革的最终指向是学生的实际获得,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学生的实际获得。

首都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实际获得”是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获得,是每一个类型学生的实际获得。“实际获得”意味着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无差别地直接获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意味着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得到尊重和支持,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保护和开发,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首都教育综合改革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在资源配置方面,以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和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促进教育资源高效治理与应用,以“双增量”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和教育质量的总体提升;在学生素养方面,尊重学生成长的连贯性,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培育学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把首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把首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这是首都教育综合改革的最终归宿,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教育的殷切期望。

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将继续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改革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继续切实抓好教育公平,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机会的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加大对乡村地区、边远地区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对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期望。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导向供给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