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7-02-06 22:10钟周华
南北桥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高效课堂

钟周华

【摘 要】信息技术是顺应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体发展。但是,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仍存在如信息技术教学不受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学生主体性不凸显等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尽快解决上述问题,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是当前教师应该尤为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60

信息技术课程是伴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而衍生的一门新学科,它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背景,以提高个体信息技术技能和素养为目标,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应该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但是,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对教学用心程度较低,学生在教学中感受不到应有的乐趣,学习能动性普遍偏低。而小学生有年龄小、求知欲强、活泼好动、自控性差等特性、这就导致教学不符合学生特性的矛盾的产生。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实现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是当务之要。下面,就从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提出几点看法。

一、创设引人入胜的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伊始,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导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不仅要认真对待,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新颖活泼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导入。若上课伊始,学生就被深深吸引,积极投入学习,那么之后的教学环节自然而然要容易得多,所以,对于实现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课堂导入是既基础又关键的一环。

比如,在学习《我的电脑》时,笔者设计这样的情境:“今天,老师先请各位同学谈谈自己家的房子,说说自家房子的结构”,同学们说有卧室、客厅、餐厅、厨房等,但有同学会想今天不是上计算机课吗,老师怎么会让我们说自己家的房子呢?此时,学生们都睁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老师,很期待老师的下文。接着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想参观电脑家的房子吗?”顺势用电脑的小管家——鼠标介绍出来CDEF盘,并且解释每个盘的大小、功能和地位。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学习起来更有兴致。这样的课堂导入是设置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笔者先不谈教学,让学生疑惑,很容易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课堂导入的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要多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游戏、动漫以及综艺节目,以此得到灵感,去创造出丰富多彩、新颖别致的导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学治教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并推动落实的重要理念,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承认和重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真正实现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提高,标志着教学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重学情、知学趣、顺学需、解学疑。学生主体性是从由重教材、重教师转向到注重学生的过程中得到真正落实的,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使其真正将学生主体性理念实践化、具体化。所谓的分层教学,旨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需要,在同一课堂上实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力争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主体性理念切实可行地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来,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既促进了学生的个体性学习需求,又有效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病,实乃新课程改革下的重大突破。

例如,在讲授《图文并茂》这节时,针对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笔者并未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确定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并分别设计教学。值得注意的有两点:其一,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学生认定为优良中差,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前提下,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有所收获并提高,更注重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目标;其二,分层教学既注重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基础,同时也通过“跳一跳”达到新的水平,掌握新知识。因此,笔者设置了普及目标、提高目标和拔尖目标,学习目标实现了梯度化,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上通过教学、学习思考让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分层教学仅仅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方法,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落实学生主体性这一理念。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正所谓:“实践长才干”,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使其发展自我、促进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加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注重引领学生实现积极的意义构建,推动其信息技能的提高,这同样与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除必要的理论教授,更重要的是依托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和信息修养。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兴趣,对学生的塑形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通过教学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任务中去锻炼学生的技术技能,刺激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如在学习Word基本操作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实践活动,联系学生写周记、记日记的作业,用电脑记录周记、日记,在这样的任务活动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又如制作名片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收获到的绝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在提高计算操作技能之上有兴趣去探索学习,同时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重视操作技能同时符合学生记忆发展规律,小学生对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且极易遗忘,而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是最简单、最高效的教学方式。

四、结束语

以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总之,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符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高效课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