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017-02-06 02:23李建明
甘肃教育 2016年19期

李建明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创新;教学习惯;

教学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9—0077—01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不断改变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习惯和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若能从教学习惯和模式的转变入手,排除干扰自身转变的习惯因素,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新的体育课程背景下,应把教学模式的改变作为创新教学的突破口。

一、转变教学习惯是优化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但是凡事总有两面性,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教学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却会束缚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拘泥于条条框框之中,影响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对于体育教学的准备过程,按照传统方式一般采用慢跑,之后做徒手操这种形式,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真是百变的内容不变的热身!这种固定的模式缺乏活力和新鲜感,时间一长会让学生身心倦怠,想象力缺失,求知欲索然。传统的体育课一直采用“四部分”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模式曾经反映出它的很多优点,使课堂严谨,浑然一体,流程有条不紊。但由于对课堂几个环节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当我认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时候,我试着改变自己已有的习惯教法。课前充分备课,熟悉并领会教材实质,课中采用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这样的创新模式,充分重视学生情绪与心理活动的调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堂结构是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要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既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传统的课堂结构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宝贝”,他们好奇心强,视野开阔,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他们爱上体育课,喜欢运动,却不愿意参加剧烈的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受到班级人数、素质条件、意志品质等条件限制,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在教学中,我利用那些有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尽量“规避”不利因素,创新课堂结构,保护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易入难,循序渐进,“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最终完成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的教学,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改变课堂结构,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与时俱进、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三、实现素质教育是优化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注重他们的终身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成长,教会他们必要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产生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全体学生为教学主体,不能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并不相符。

要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使学生学有所获,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