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农村土地资本 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 记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叶盛镇五星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2017-02-07 16:13谈晓昀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7年12期
关键词:集体贫困户成员

■ 文 / 谈晓昀

盘活农村土地资本 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 记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叶盛镇五星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 文 / 谈晓昀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叶盛镇五星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于2015年5月8日成立,注册资金144万元,辐射带动叶盛镇五星村、联丰村村民,现有成员268户(含贫困户75户),种植优质粮食、瓜菜,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产销一体化经营路子。2016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盈余30万元,成员收入122.89万元。

一、土地入股拓展增收路

1.盘活集体资产,创新扶贫投入方式。2015年合作社组建时,每亩土地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生产费用大致需1600元(土地流转费和生产费用各占一半),为此确定农户入股土地1亩为1股,折价800元,村委会资金入股,1股800元。共计设置股权1782股,股本金额142.56万元,其中农户土地入股为800股(即800 亩),股本金额为64万元,占比44.9%;集体资金(含扶持资金)入股982股,股本金额为78.56万元,占比55.1%。当年底,种植的800亩优质粮食喜获丰收,本年盈余达101.99万元,使入股农户每亩实现收益913元(保底分配830元+二次浮动分红83元),同时合作社还提取发展基金、风险基金11.67万元,村里对剩余收入进行了再分配,其中拿出4万元向成员每亩再分配50元,拿出5万元用作党内关怀基金,拿出2万元为留守儿童建设“七彩小屋”,拿出3万元救助村里的贫困户,拿出9800元为全村140名60岁以上老人缴纳医疗保险,合作社年末未分配收益达到2.3万元,实现了农户和集体的双赢。

2.就地务工增收,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合作社吸纳村里留守劳动力、妇女、老人就地务工增收,60岁以上老年人大多数得到了工资收入,克服了企业流转土地经营仅使用青壮年劳动力的缺陷,破解了留守人员无事干、增收难的问题。2016年,合作社发放工资18万元。村里的贫困户郑玉山感慨地说:“以前我们只知道种自己的那几亩田,只想着靠这几亩地过日子,结果日子越过越难。当初村里让我们流转土地的时候,想着土地流转给集体后我们种什么?吃什么?以后靠什么生活?大家都百般阻挠。看看现在,我们每年不但有土地流转的固定收入,还能拿到合作社的分红收入,而且能在自家的地里打工挣钱,合作社让我们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3.发挥引领作用,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运输业,千方百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16年,合作社建设占地260亩的奶牛养殖园区,采取“出户入园”和“奶牛托管”的方式,有效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园区现存栏奶牛600头,仅此一项入社农户比非入社农户年均增收500多元。合作社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青贮玉米,与养殖大户签订订单,在解决奶牛饲料问题、节约养殖成本的同时,农户每亩平均增收近1700元。合作社围绕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务产业,培育了20多个善经营、精管理、勇创业的劳务能人和务工带头人,进一步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二、成员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成员在经济上有了获得感。一是地租收入兜底。合作社建立了土地收益增长机制,成员以股权获取地租收入,地租按市场价进行动态调整。2016年,地租市场价每亩上涨10元,因此,合作社保底分配调整为840元/股(亩)。二是股金分红增值。合作社按照当年地租的10%分红,2016年每股(亩)年终分红84元。三是劳务收入致富。据统计,2016年合作社劳务收入达1400万元,成员人均增收4500余元,当年有18户贫困户脱贫。四是红利覆盖全村。合作社将集体“三资”入股收益的90%用于投资建设村级道路、渠道维护、场地建设等村级公共设施和补贴群众生产费用。

2.成员在精神上有了获得感。合作社建立了规模化农业园区,形成连片优势,争取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事一议”等项目,对村级沟渠田林路进行了全面整治,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多年不通的渠通了,下雨天就和泥的路修好了,老人的医保和养老有人“买单”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群众和村干部的距离越来越近。土地入股合作社,群众有盼头,村干部有干头,集体有赚头,把日渐疏离的群众和村集体紧紧联结在了一起,村民的人心齐了,村干部的干劲足了,村集体的凝聚力强了。2016年,合作社新增入股530亩,入股土地总面积达到了1330亩,全部用于规模化种植富硒水稻和设施瓜菜,村里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农机服务中心(含粮食晒场和储粮仓),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越走越稳。

三、进一步发展面临四大困难

虽然五星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态势喜人,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总体来看,合作社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四大困难:

1.成员不多,合作意识低。很多农民甚至合作社领导层,对土地股份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认识上还存在模糊性,甚至把合作社当做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的工具,或是抱着有利则合、无利则分的消极态度。对合作社认识的局限性,导致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不积极。

2.业务范围狭窄,发展规模小。合作社以种植业等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为主,且还停留在农业生产的产中环节,缺乏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合作社所经营的农产品在加工转化水平、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等方面都比较低,由此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利润空间狭窄,发展规模难以扩大。

3.缺少融资途径。合作社生产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相关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缺乏正确的认识,相关扶持政策缺位等,导致合作社从银行渠道往往很难得到资金,加之合作社利润空间狭窄,成员在短时期内获得较明显的收益很难,以致很多农户没有较强的入股意愿,也同时导致合作社很难吸引大规模的外部投资。

4.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不规范。合作社的领导层由村干部或入股成员担任,文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合作社过度依赖领头人的个人能力,管理有待规范,相关机制也不完善。

四、联片发展力争增效增收

2017年,合作社新增入股土地面积1500亩,土地经营面积达2830亩,入股成员达468户。合作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高效农业,建设育秧大棚50栋,种植优质富硒订单水稻2200亩,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500亩。成立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为合作社及周边群众的农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利用胜利沟两岸,打造葡萄长廊3000米。投资120万元购买大米加工设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万元。

今后5年,合作社计划引导村民将全村70%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入股面积达到5000亩。依托“叶盛贡米”品牌优势,实行土地联片集中开发,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产业,力争将五星村打造成全镇乃至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切实提高土地收益,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力争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到300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猜你喜欢
集体贫困户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我为集体献一计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警犬集体过生日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