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精选

2017-02-07 22:53
农村经营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用农地表格

热评精选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须严守三条底线

谭浩俊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

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问题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必须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目标。显然,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难突破点之一。

让农民收入不降低、增收有盼头,是又一个必须守住的底线。除了通过鼓励农民进城务工,解决一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之外,如何通过就地安排就业、保留一部分劳动力在农村,让从事农业规模经营的人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到农业劳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无论是粮食增产还是农民增收,最终目的都是农村稳定。而农村稳定的关键,就是农民收入有来源、生活有保障。不管什么样的改革,都要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如果能够守住这三条底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可以大胆地推进,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即便力度大一些、进度快一些、方法多一些,也不会出现新的大问题。

(来源:《经济参考报》)

精准扶贫不是“精准填表”

魏永刚

精准扶贫,好就好在“精准”二字。在实践中,表格化地认识贫困户的情况,弄清楚每家每户的状态,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要真正推动脱贫,仅有表格项目“精准”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党员干部要把贫困户的情况精准地记在心上,把具体的政策措施精准地运用好、落实好。精准扶贫,从一开始就不是“精准填表”。

检验脱贫成效,回顾一年工作,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要用几张表格整齐划一地表现出来确实有些困难。说到底,相关统计数据能直观地说明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但回顾扶贫成效绝不能局限于数据。如果仅仅盯着表格上的数据,就难免出现简单化倾向。从操作层面看,扶贫统计表格最好少而精,且要符合农村实际。填表统计的目的是为了看得失、找差距,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来年的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如果靠下发各种表格来总结工作,让基层干部加班加点忙于填表应付,他们就难以有更多精力来认真回顾这一年的脱贫实践,难以精准地看到不足,也就达不到总结工作的目的了。

因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在农村,很多表格需要农民亲自填报,所以,表格项目还是要尽可能通俗一些,至少应该让农民看得懂,让他们知道填什么。一位驻村干部说,现在有些表格中的填报项目,单是收入就分出“工资收入”“劳务收入”“财产收入”等不同项目,大都是经济学名词,工作人员都得费很大劲才能弄懂,怎么再向农民轻松说明白?那些“高大上”的表格是难以真实衡量脱贫攻坚成效的,因此,精准脱贫不能被简单化为“精准填表”。

(来源:《经济日报》)

农业保险,既要叫好更要叫座

熊剑波

发展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者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但我国目前尚未摆脱“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广农业保险,但广大农户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不受待见现象较为普遍。

农业保险“叫好不叫座”的背后,是长期以来农业保险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瓶颈问题的集中反映。发展农业保险,事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需要各方协同推进。首先,提高财政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中央财政重点保安全、保民生,提高对战略性农产品和主要粮食品种的保险支持力度。地方财政集中力量保重点、保优势,着力发展对农民增收作用大和产业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优势品种保险。其次,推动险种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从单一的基本风险保障向产量保险、收入保险、价格保险和指数保险等转变,给予保险机构较大的自主经营权,扩大农户投保自主选择空间。在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农业保险”,积极发展一般商业性农业保险、互助性农业保险,着力解决投保主体分散、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查勘定损程序复杂等问题。第三,构建农业保险综合保障体系。在做好初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业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形成业务明确、权责清晰、保障充分的三级风险保障体系。同时,发展农业保险社会化服务,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提高农业保险经办效率和公信力。

(来源:《人民日报》)

农民集体是农地农用的“守门人”

瞿长福

农民集体做农地农用的“守门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按现有法律政策,我国实行的是二元土地制度,这一制度设计,使得农村土地流转中,无论地方政府还是国土部门,对流转土地具体用途的监督要么鞭长莫及、要么有心无力,甚至有的存在私心作怪,引发农民反感。而农民集体与农民一样对土地有天然依赖,守好村里的几亩地是本能担当,加上与土地朝夕相处,掌握农地是否农用是分分钟的事。所以,在维护农地农用上,农民集体具有其他部门没有的优势。

农民集体做农地农用的“守门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农户流转土地,多数只能关心流转费用高低,对土地流转出去做什么、怎么做则难以关心、无力关心、无法关心,而农民集体既有监督责任,也有分散农户不具备的监督能力,能有效减少农地“非农化”现象。

农民集体做农地农用的“守门人”能较好地减少农地被征占、被挤占现象,维护农民利益。农民集体作为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无论是直接维护农地农用,还是协商征地价码,都能通过增加征地成本从而减少农地占用,促进节约用地。

现实中,总体上农民集体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确保农地农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利益发挥了很好作用。不过,也有不少农民集体摆错了位置,不能正确行使农地农用监督职能。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越位。农民集体是农地农用的“守门人”、监督人,但不能越俎代庖,不经同意就把农民承包地流转出去,或者以收回承包地要挟农户流转土地,或者要求农户只能把土地流转给谁,等等。权力越位,是造成土地流转矛盾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问题是缺位。有的农民集体软弱无力,或者片面理解放活土地经营权,对长期抛荒、损毁土地,甚至非法改变土地用途现象听之任之,对流转土地搞非农经营或者变相改变农地用途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使农民集体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正确发挥作用,到位不越位、到位不缺位,是当前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环节。“三权分置”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坚持农地农用是试金石;而做到农地农用,农民集体是很好的“守门人”。

(来源:《经济日报》)

农民增收势头如何继续保持

乔金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小康,关键看“钱袋子”。从农民收入的四大构成要素来看,家庭经营收入对主产区农民增收影响显著;工资性收入是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劳动力输出省份农民增收主要支撑;转移性收入与政府对农民的支持和保护密不可分;财产性收入离不开深化改革,需要盘活农村土地和集体经营性资产。

如何确保增收势头不减弱?也要从以上四大要素来开药方。农民并不只从事种植养殖,增收不能只盯着种地养猪。稳固传统动力之外,要增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质量型增收。

农业是集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于一身的特殊产业。稳固传统动力之外,要增强农民收入的抗风险性。农业保险是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传统农业保险主要是低保障水平的成本保险,着眼于高度分散的小农经营,已不能适应现代规模经营的需要。为了同时应对价格风险和产量风险,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开发收入保险,从覆盖直接物化成本逐步实现覆盖完全成本。

农民区别于工人的重要方面是拥有农村“三块地”。稳固传统动力之外,还要培育财产性增收这一新动能。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较低,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农村大量的集体土地资源还没有盘活,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也没有被激活。新年伊始,农业部宣布将用5年时间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今后,随着农村产权市场不断健全、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很大增长空间。

2017年,应紧紧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充分释放农村改革的增收红利,加快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推进脱贫攻坚,让亿万农民收获稳稳的幸福。

(来源:《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农用农地表格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不得随意弃置、掩埋、焚烧农用薄膜
农用机械发展
2020年7月全国化学矿及农用化工产品产量表
统计表格的要求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履历表格这样填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