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存在缺陷与教学对策

2017-02-07 01:13陈平
文理导航 2016年36期
关键词:古诗词兴趣方法

陈平

【摘 要】古诗词是重要文化遗产,当下的古诗词教学存在缺陷。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真正体会到诗词之美、体会学习诗词之趣。

【关键词】古诗词;兴趣;方法

古诗词是重要文化遗产,虽历历史变迁,却愈加光彩夺目。人教版小学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内容丰富,意义非凡,对涵养学生心灵提升语文素养有着独特作用。然而眼下的古诗词教学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出一辙的教学方法、模式,使古诗词那优美意境,生动形象被肢解破碎,使学诗词成了一件枯燥的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古诗词教学存在着不少缺陷:

1.方法僵化,美感缺失

不少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遵循一成不变的流程:“解题意,知作者;释难字,译全文;明思想,齐背诵”。一节课下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看似达成了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但充其量只不过将“诗”置换成另一形式的言语存在,学生难以体会诗词情感,古诗词的独特美被淡化,诗词教学演变成一堂索然无味的问答课。

2.途径单一,缺失个性

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然而当下农村学生学习诗词往往走不出课堂的局限,老师紧盯教参不敢越雷池半步。当学生的理解与教参的提法、建议不同时就千方百计地引导至教参这一“轨道”上来。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体会本见仁见智。没有了自由理解、个性表达,诗词对学生而言,只能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学生不感兴趣就不足为怪。

3.关注偏移,兴趣丧失

自从规定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教师也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积累,但一味强调学生机械记忆,关注了背诵数量,忽略了学习古诗词兴趣激发,课堂上充斥着背诵、默写、抄写,慢慢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便在日复一日的抄写中消失殆尽。

可见探索出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渔歌子》教学谈谈一些想法。

一、以“趣”激情,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在古诗词教学中,应以“趣”激情,把激发孩子的兴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渔歌子》时,课前的激趣老师是这么做的:多媒体展现周杰伦画面,“知道他是谁吗?”学生立刻兴趣盎然:“知道”。“他的歌之所以风靡全国,还在于一个人,知道吗?”(出示方文山照片)“他就是周杰伦的搭档方文山,他所有歌曲的词都是由方文山先生来操刀写作的。”出示《青花瓷》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一起读一读吧!”随着舒缓音乐及背景图片,孩子的兴趣瞬间到了顶点,老师适时切入主题:“孩子们,这就是词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词人……”情绪达到顶点时,老师不留痕迹地把他们带入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对《渔歌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读促悟,辅以方法

实践证明: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仅靠老师的逐字逐句串讲,效果不大理想,必须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孩子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能有效。在教学《渔歌子》时,老师在其中辅以方法的指导,如:待学生读通全词后,抽一学生读课文后老师说:“这首词难读啊,其中有一个多音字,还有四个生字!你们都读准了!有什么经验吗?”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渗透了借助拼音来读诗词的方法。而后老师追问:“如果没有拼音而这个字又不认识怎么办?”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师:谁来读读这些带拼音的词语?

(出示)西塞山 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师:你读的非常认真。这个塞(sài)字,还有一个读音是——

生:sè

师:还有一个音,记得吗?

生:sāi,能分别组词吗?

师:在词中,西塞山是一个地名,在哪儿呢?

生:在浙江湖州市西面。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

师:是的,学习古诗词利用注释,是个好办法。“箬笠”和“蓑衣”如果不看注释能猜它的意思吗?

生:箬笠是竹字头,是用竹子编的。

师:能通过分析字形知道它的意思真棒。见过箬笠和蓑衣吗?

师:看插图,能找到图中的箬笠和蓑衣吗?课本里的插图,可别浪费了。

在课堂上,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赞赏,又掌握了“借助拼音”、“利用注释”、“看插图”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怎能觉得枯燥?

三、反复朗读,读中悟情

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而古诗词的特点赋予课堂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在《渔歌子》教学中,老师坚持以朗读为本,从课伊始读通全词“学诗词,先得把诗词读通顺。请打开课本自由地读,最少读三遍,借助拼音把它读通顺,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韵味来,那就更棒了。”到理解字词意思基础上读出节奏的“学好了生字,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谁愿意再来把整首词读一读?”“其实咱们读词,难就难在读出节奏。老师将这首词用斜线进行了节奏划分,斜线处表示朗读时适当停顿。这样就能将词的味道读出来。谁愿意按照这样的节奏读一读。”“听了你们的读,我也想读了,让我跟你们比一比,好不好?”到理解诗词意境读出韵味的“‘桃花流水了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就这样,诗人和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就这样,我们和诗人沉醉在如画美卷中,渔歌子,读……(配乐)”;就这样,读着读着,这词,那画慢慢地到了心中。这样层层推进的教学流程,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学诗词乐趣,感受诗词意境,与诗人产生共鸣。

四、创设情景,增强诗情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我们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感悟诗词的语言美、情趣美、意境美。如《渔歌子》一课为让学生体验词中的画面,老师是这样做的:“孩子们,唐代有位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夸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这首词,就是一幅画,请闭上眼睛,随音乐走到画里,你似乎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紧接着老师以轻声缓慢的语调配乐朗诵全词。一瞬间,全班肃静,班级中回荡的那古韵悠扬的音乐及老师的呢喃朗诵。学生悄然融入词中,

词的意境伴随音乐跃然于孩子脑海。在学生描述想象画面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刚才将这首词描述得这么美,老师心生感触,想把它画下来,你们觉得怎么样?但需要你们的帮助,只有你描述的生动而具体,老师才会将它画得栩栩如生。”课件将词与画巧妙地结合起来,画中包含词意,词的韵味又通过画形象地再现,配上深情的朗诵,丰富的联想,学生就能深刻领会词中的画面与情感。

五、课堂延伸,产生共鸣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古诗词正如一位婉约的女子,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走向我们,只有尽情沉醉期间,才能体会个中真味。教师要勇于把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学完一首诗词后,并不意味着课堂的结束,相反,才是课外大语文的开始。《渔歌子》教后,老师就设计了一个延伸环节:“诗人太喜欢乡村田园,共写了五首《渔歌子》,今天老师找到了另外一首《渔歌子》,按照学习第一首《渔歌子》的方法,自己来读读。”在课后,还留下了这样的作业:找到张志和另外三首渔歌子来读一读。这样的课堂延伸,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课外阅读的视野。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要既能从整体着眼,感知把握,又能从细节处感悟品味。但最重要的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形式到内容,引领学生漫步古诗词长廊,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体悟意境美,领会语言美,最终让孩子爱上古诗词。

【参考文献】

[1]张梅艳.古诗词阅读与赏析教学初探[J].语文天地,2016年24期

[2]张培田.放飞想象 感悟诗韵——古诗词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语文天地,2016年18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兴趣方法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